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吴越春秋古诗? 春秋吴越结局?

2023年11月11日 16:25:571

吴越春秋古诗?

吴越东风起,江南路,芳草绿争春。倚危楼纵目,绣帘初卷,扇边寒减,竹外花明。看西湖、画船轻泛水,茵幄稳临津。嬉游伴侣,两两携手,醉回别浦,歌遏南云。有客愁如海,江山异,举目暗觉伤神。空想故园池阁,卷地烟尘。但且恁、痛饮狂歌,欲把恨怀开解,转更销魂。只是皱眉弹指,冷过黄昏。

春秋吴越结局?

先是吴王夫差把越国灭了,但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又复国了,最后又把吴国灭了!后来越国又被楚国灭了!

吴越春秋典故?

《吴越春秋》主要记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的史事。 《吴越春秋》系东汉赵晔所撰,是一部记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史事为主的史学著作。该书原十二卷,隋以后缺佚二卷,《宋史·艺文志》记为十卷。《吴越春秋》是主要记述春秋末期,吴越二国之事的杂史。前五篇为吴事,起于吴太伯,迄于夫差;后五篇为越事,记越国自无余以至勾践称霸及其后人,注重吴越争霸的史实。 《吴越春秋》的内容介于历史与小说之间,人物的刻划,故事情节的描写,像后世的演义体,因而对后世的文学有一定影响。

吴越春秋序原文?

《吴越春秋》原文

  楚平王有太子名建,平王以伍奢为太子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娶于秦,秦女美容,无忌报平王,曰:“秦女天下无双,王可自取。”王遂纳秦女为夫人而幸爱之,而更为太子娶齐女。无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当害己也乃复谗太子建建母蔡氏无宠乃使太子守城父。

  顷之,无忌日夜言太子之短,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愿王自备。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将入为乱。”平王乃召伍奢而考问之。奢知无忌之谗,因谏之,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而疏骨肉乎?”无忌承宴复言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擒。”平王大怒,因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奋扬使人前告太子急去,不然将诛。三月,太子奔宋。

  无忌复言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为质而召之。”王使使谓奢曰:“能致二子则生,不然,则死。”伍奢曰:“臣有二子,长曰尚,少曰胥。尚为人慈温仁信,若闻臣召辄来。胥为人少好于文,长习于武,文治邦国,武定天下。执纲守戾,蒙垢受耻,虽冤不争,能成大事。此前知之士,安可致耶?”

  平王谓伍奢之誉二子,即遣使者驾驷马,封函印绶往许召子尚、子胥。令曰:“贺二子父奢以忠信慈仁去难就免。平王内惭囚系忠臣,外愧诸侯之耻,反遇奢为国相,封二子为侯,尚赐鸿都侯,胥赐盖侯,相去不远三百余里。奢久囚系,忧思二子,故遣臣来奉进印绶。”

  尚曰:“父系三年,食不甘味,忧父不活,惟父获免,何敢贪印绶哉?”

  使者曰:“父囚三年,王今幸赦,无以赏赐,封二子为侯。”尚乃入报子胥,子胥曰:“尚且安坐,为兄卦之。君欺其臣,父欺其子。今往方死,何侯之有?”尚曰:“岂贪于侯,思见父耳。一面而别,虽死而生。”

  子胥曰:“尚且无往。父当我活,楚畏我勇,势不敢杀;兄若误往,必死不脱。”

  楚得子尚,执而囚之,复遣追捕子胥。胥乃贯弓执矢去楚。楚追之,使者追及无人之野,胥乃张弓布矢,欲害使者,使者俯伏而走。胥曰:“报汝平王,欲国不灭,释吾父兄;若不尔者,楚为墟矣。”使返报平王。王闻之,即发大军追子胥至江,失其所在,不获而返。

春秋吴越分界?

1.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同处东南。一般而言,分界与今之江浙两省省界相当。东端在上海金山区,如今枫泾古镇中还遗有一道界沟,沟之北为吴,沟之南为越。沟旁立碑,注志甚祥。向西有吴江市汾湖,同为吴越分界,北侧吴江属吴,南侧嘉善属越,因此汾湖古称分湖。至今留有“胥滩古渡”等春秋遗迹。再向西有太湖,又是吴越分界,苏锡在吴,湖州在越,鼋头渚摩崖石刻“包孕吴越”当是此指。由此看,嘉兴应在越地。这大致是阖闾伐越前的情形。

2. 但是,国界往往随着国势的消长而移走。待到夫差伐越的时候,两国的分界已推到钱塘江边,整个杭嘉湖地区尽入吴手。网友不问收获所论,正是这一时期。我以为,当时杭嘉湖的实际地位,与32年后的东北、37年之后的上海相仿佛,虽然膏药旗满街飘,但终究不是日本国土。客观而论,这样的地域称其为“军事占领区”比较贴切。

3. 越王勾践善用计谋,更会装孙子,以金钱美女贿赂吴国君臣。吴王夫差上当受惑,多次 以封赐的形式发还越地,待到勾践伐吴时,两国分界已基本恢复到旧样。

此后越灭了吴,再后来楚灭了越,最终秦灭六国

吴越春秋比喻什么?

吴越春秋没有比喻什么。

《吴越春秋》主要记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的史事。

《吴越春秋》系东汉赵晔所撰,是一部记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史事为主的史学著作。该书原十二卷,隋以后缺佚二卷,《宋史·艺文志》记为十卷。《吴越春秋》是主要记述春秋末期,吴越二国之事的杂史。前五篇为吴事,起于吴太伯,迄于夫差;后五篇为越事,记越国自无余以至勾践称霸及其后人,注重吴越争霸的史实。

吴越春秋与越绝书内容主要不同?

相同点:

都记载了春秋末吴越争霸,都在记录基本史实之外还虚构了故事,都是正史体例,都有浓厚儒道思想。

不同点:

《吴越春秋》

1,内吴外越(内,即“亲近”,外,即“疏远”)

2,前后关联成篇

3,集中叙述吴越争霸

4,以人物为中心,典型纪传体

5,主要是叙述,极少议论,小说化,更有文学价值

《越绝书》

1,贬吴扬越(与《吴越春秋》相反)

2,各篇独立

3,除了叙述吴越争霸,还有地理、占气

4,记言体

5,杂史性质,议论多余叙述

吴越春秋的作者是?

《吴越春秋》,东汉赵晔撰,是一部记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史事为主的史学著作。

着录于《隋书·经籍志》和《唐书·经籍志》,皆云赵晔撰,十二卷。然而今本只有十卷。赵晔(?—约83年),字长君,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吴越春秋产生的年代?

《吴越春秋》,东汉赵晔撰,是一部记述春秋时期吴、越两国史事为主的史学著作。《吴越春秋》着录于《隋书·经籍志》和《唐书·经籍志》,皆云赵晔撰,十二卷。然而今本只有十卷

吴越争霸是指历史上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互相征伐的一段时期。

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吴侵越时所获战俘剌死吴王余祭。周敬王十年(前510年),吴大举攻楚前,为解除后顾之忧,又曾攻越,占领檇李(今浙江嘉兴南)。

十五年,吴军主力在楚都郢时,越乘机侵入吴境,双方矛盾日趋激化。从地缘上看吴国欲争霸中原,必先征服越国,以解除其后方威胁;而越国欲北进中原,更必先征服吴国才能够打通北进中原的通道,因而引起延续二十余年的吴越战争。

两国相互征伐多年直至笠泽之战后,吴、越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越已占有绝对优势。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越再度攻吴。吴军无力迎战,据都城防守。越于吴都西南郊筑城,谋长期围困。吴数次遣使请和,均遭越拒绝。三年,城破,吴王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而越国通过此次吞并吴国国力大增盛极一时,而越王勾践也成为了春秋最后一位霸主。

吴越春秋是指什么?

《吴越春秋》主要记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的史事。

《吴越春秋》系东汉赵晔所撰,是一部记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史事为主的史学著作。该书原十二卷,隋以后缺佚二卷,《宋史·艺文志》记为十卷。《吴越春秋》是主要记述春秋末期,吴越二国之事的杂史。前五篇为吴事,起于吴太伯,迄于夫差;后五篇为越事,记越国自无余以至勾践称霸及其后人,注重吴越争霸的史实。

《吴越春秋》的内容介于历史与小说之间,人物的刻划,故事情节的描写,像后世的演义体,因而对后世的文学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