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对酒》这首诗的惜,豪,勤,化的意思

2023年11月06日 23:20:421

一、《对酒》这首诗的惜,豪,勤,化的意思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花间摆着一壶酒,却只有我一个人,想找个喝酒的人都没有。)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举起酒杯邀请天上的明月,再加上我的影子,也凑成了三个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可惜明月不懂得饮酒,影子也只能默默的跟随着我。)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暂时在月亮和影子的陪伴下,及时行乐吧。)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我唱歌的时候明月在我身边徘徊不肯离去,跳舞的时候影子做出很多舞姿。)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趁醒着的时候我们结成好朋友,唯恐醉后就要分开了。)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与没有感觉的事物结成朋友,希望能够在天河相见。)

此诗抒发了作者孤独寂寞,借酒浇愁的苦闷心情,体现了他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反抗精神。同时诗人认为只有没有利害关系的交往,才是最纯洁最真诚的,只是作者对友谊的要求。

从表面看,邀月对影,及时行乐,似乎有点消极出世,但这却是诗人独具一格的表达方法,通过“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人内心深处的极度孤独凄凉之感跃然于纸,而且就其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庸俗关系的厌恶与否定而言,也是含有积极意义的。

二、对酒思故人的诗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三、写酒的古诗两首和酒的对联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李白的《山中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再一杯。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对联:

陈酿美酒迎风醉

琼浆玉液透瓶香

四、关于酒的诗词有哪些?

太多了,在此举例苏轼《望江南 超然台作》中的“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 原诗为“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2.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 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3. 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 ”,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 ,直说登临远眺,而“ 半壕春水一城花 ”,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 ,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 ,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即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4. 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