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嵩山古诗程颐?
《游嵩山》程颐:鞭赢百里远来游,岩谷阴云暝不收。遮断好山教不见,如何天意异人谋。
程颐后代?
有一儿子叫程端中,靖康末(1127年初)随高宗赵构南渡,居池州,知六安军,兼管内农营田事
程颐名言?
1.诚者无妄。
2.去不仁则仁存。
3.言语须是含蓄而有余意。
4.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见朱熹《二程全书·遗书》卷二十二下载程颐语。失节:指女子再嫁。这两句大意是:饿死这样的事是极小的,女子失去贞节这样的事却是极大的。儒道至宋代发展为理学,也称道学,建立了一套更为严酷的封建礼教,女子不能改嫁即为其中之一。道学先生们认为女子~,极力提倡从一而终的“贞节观”。这种封建礼教不知道掘杀了多少女子的幸福.葬送了多少女子的生命。今天只能供批判或在表现封建道德观时引用。
《二程全书·遗书》
5.古之教人,无一物不使之诚心。
6.言不贵文,贵于当而已,当则文。
宋·程颢、程颐《二程粹言·论学篇》说话不一定要多么有文采,重要的是要措辞恰当,如果措辞恰当就说明你这个人是有文化的
《二程粹言·论学篇》
7.学者须要自信,既自信,怎生夺亦不得。
8.学贵信,信在诚。诚则信矣,信则诚矣。
9.凡为人言者,理胜则事明,气忿则招拂。
10.独处而静思者非难,居广而应天下者为难。
北宋·程颢、程颐《二程粹言》独自一人静思并不难,难的是居住于广厦之中(身处富贵)而顺应天下。
《二程粹言》
11.不可巧言令色,曲从苟合,以求人之与己也。
12.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13.天地生一世人,自足了一世事。但恨人不能尽用天下之才,此其不能大治。
14.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
何为程颐门?
宋代杨时在下雪天拜谒著名学者程颐,程颐瞑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旁站立等待。程颐醒来,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了(见于《宋史·杨时传》)。后来用“程门立雪”形容尊师重道,恭敬受教。
程颐家境如何?
公元1033年,程颐出生在河南府一个世代官宦家庭,祖辈上原本是世代居住在中山府的,不过后来因为祖先调任,程家随迁居。
程颐的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的时候,迁居到开封府,等到程颐的祖父程遹迁居到河南府,顺便一提他的祖父是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程颐的父亲程响历知龚、凤、磁、汉诸州,后官至太中大夫。
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程颐自幼受到家风熏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十四岁的时候,开始跟随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学习,开启了他个人的理学探究道路。十八岁的时候,少年壮志,以布衣身份上书宋仁宗。
宋仁宗嘉佑元年,二十四岁的程颐跟随父亲来到京都,进入太学受教。后来因为所写的文章,受到主管太学的教育家胡瑗的欣赏,而得胡瑗授以“处士”的身份。不久之后,开始在京师授徒讲学。
程颐出生时间?
程颐(1033-1107.10.5),汉族,字正叔,世居中山,祖籍河南府伊川县(今嵩县田湖镇程村)人,1033年出生于湖北黄陂(今红安县二程镇),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
程颢程颐读音?
读音:chéng hào、 chéng yí。
程颢是北宋人。 程颢(hào)(1032年—1085年7月9日) 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世居中山,后从开封徙河南(今河南洛阳)。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程颢为嘉祐年间进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在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享年54岁。
程颐属什么生肖?
程颐南宋理学创者,1033年出生生肖鸡
程颢和程颐区别?
程颢和程颐区别在于哲学理论不同。
程颢(公元1032年——1085年),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
程颐(公元1033年——1107年),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被世人称为“二程”,是北宋著名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
虽然二程都以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但程颢是以心解理,开了以后陆王心学一派。程颐一般是把理与气相对来论述的,开了以后朱学一派。程颐主要哲学著作有《周易程氏传》,还有《遗书》、《文集》、《经说》等。
程颐的大儿子?
程颐大儿子是程端中,程端中是程颐唯一的儿子,公元1127年,随赵构南渡,掌管内农营田事。
程颐,字正叔,出生于湖北黄陂,祖籍河南府伊川县人,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与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