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诗歌、古文中有“送”字?
赠汪伦------李白
李白登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山中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 王孙归不归?
送别------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别董大------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洲。
与君别离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别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别——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琵琶行是诗歌还是古文如题?
琵琶行是诗歌,是七言歌行。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全诗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塑造出完整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流转匀称,优美和谐,特别是描绘琵琶的演奏,比喻贴切,化虚为实,呈现出鲜明的音乐形象。
2021中考考古文和诗歌鉴赏吗?
每年中考都会考古文和诗歌鉴赏,以南京为例,这几年中考的古文与诗歌鉴赏都是安排在同一主题中,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去年南京中考所选的诗文都是在谈南京的地理形胜的,而最后则要求学生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不过,南京已经很多年没有考过课内文言文及诗歌了。
课内文言文与诗歌主要是让学生有积累,并且了解学习鉴赏的方法,再死记硬背那些知识点,作用不大了。南京的中考卷每年在国家教育部都排在前列,这应当是一种趋势。
袁枚在古文和诗歌创作方面有何过人之处?
袁枚强调真情实感,将个体的感情打并入诗文创作。他被称为“文学史上的突进者”、“思想史上的失踪者”、“人性的通达率性者”。
求~节奏感比较强,押韵的古文或者是诗歌,词?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藉花深处。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古文中带娘的古文?
1.如《乐府诗集·木兰诗》中“旦辞爷娘去”。
2、如古乐府《子夜歌》中“见娘喜容媚,愿得结金兰”。对妇女的泛称,多指少女。 3、如《金瓶梅词话》中:那秋菊拾着鞋儿道:“娘这个鞋,只好盛我一个脚指头儿罢”。
4、如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娘以指叩门”语句。称长辈或年长的已婚妇女
5、表示“又”。如唐· 杜甫《兵车行》中“耶娘妻子走相送”。
先秦古文和以后古文区别?
因为各代口语不一样。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后代文言文,本来就是仿古的文章。 但是文言文只是古代的书面语,而白话文是唐宋以来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只不过不把它用作书面语罢了。既然天天讲白话文,古人写书面语的时候也就不免加入一些平常的口语了。 所以,历代文言,大体则同,具体则异,万事万道,莫不如此。
稻米古文?
唐朝诗人李绅所写的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 所写的就是稻米,也称大米。
解释古文?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①好力:爱好勇武、力气。②败北:战败逃跑。北, 打了败仗往回逃。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①,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②,辞令如故③。桓公怒,欲倍其约④。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⑤。
①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②颜色:脸色。③辞令如故:像平常一样谈吐从容。④倍:通“背”。背弃、违背。⑤所亡地:丢失的国土。亡,丢失,失去。
曹沫,是鲁国人,凭勇敢和力气侍奉鲁庄公。庄公喜爱有力气的人。曹沫任鲁国的将军,和齐国作战,多次战败逃跑。鲁庄公害怕了,就献出遂邑地区求和。还继续让曹沫任将军。
齐桓公答应和鲁庄公在柯地会见,订立盟约。桓公和庄公在盟坛上订立盟约以后,曹沫手拿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的侍卫人员没有谁敢轻举妄动,桓公问:“您打算干什么?”曹沫回答说:“齐国强大,鲁国弱小,而大国侵略鲁国也太过分了。如今鲁国都城一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您要考虑考虑这个问题。”于是齐桓公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说完以后,曹沫扔下匕首,走下盟坛,回到面向北的臣子的位置上,面不改色,谈吐从容如常。桓公很生气,打算背弃盟约。管仲说:“不可以。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于是,齐桓公就归还占领的鲁国的土地,曹沫多次打仗所丢失的土地全部回归鲁国。
感恩古文?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孟郊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诸葛亮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顾炎武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