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有哪些内容?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作者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附近人)。出身富家。年十八未知书,后悔悟,入乡学,刻苦读书,尤善诗文。他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者,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
这是一首千古佳作。全诗既不押韵,诗句也不整齐,读来却是错落铿锵,韵味悠扬。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陈子昂曾随军讨伐契丹,并出谋划策,但都未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悲愤之余的他登上幽州台,含泪写下七首诗。本诗便为其中一首。
作品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奔放苍劲,感染力极强。
本篇的艺术表现也很出色。上两句写时间之绵长;第三句登台眺望,写空间之辽阔;第四句是对寂寞悲哀情绪的描绘。读这首诗,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悲壮苍凉的气氛,眼前似乎出现了一幅远古时空混沌的图景,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悲伤孤独的诗人兀立在图景中间。
这首诗虽然很短小,但内涵丰富,语言凝练,感情浓烈,其势可与楚霸王的《垓下歌》相媲美。
登幽州台歌内容情感?
内容赏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意义。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诗歌抒发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独寂寞的愁苦情感。
登幽州台歌?
1、《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
富有感染力,成为传诵的名篇。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像燕
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
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3、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看不
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
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
此获得广泛的共鸣。
4、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
(“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曼声长叹
的情景。
5、全诗如下:
登幽州台歌
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扩展资料
1、《登幽州台歌》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在句式
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句式为:前──不见──
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句式为: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2、《登幽州台歌》的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
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
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登幽州台歌题意?
这首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成长的是被被封为尸骨,他的诗歌的议就是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婴儿登上苏北楼康盖杯,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作者?
《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原文:
《登幽州台歌》——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登幽州台歌注音?
登幽州台歌拼音版注音:
qián bù jiàn gǔ rén , hòu bù jiàn lái zhě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niàn tiān dì zhī yōu yōu , dú chuàng rán ér tì xià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翻译: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登幽州台歌主旨?
登幽州台歌的主旨:表现诗人无法施展才能的感觉,诗人感叹自己的不走运。
这首诗用了仅仅二十二个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篇中前两句用了个“不见”,置身于古今绵长的时间里,感叹前贤已去而后贤未及,自己却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后两句转入广阔的空间,登楼眺望,天地一片苍茫,一个“独”字点出诗人深刻的孤独感,故不期然地洒下英雄热泪。
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句式长短参错,音节抑扬变化,格调慷慨悲凉,意境苍茫遒劲,上分富有艺术感染力,成为历来传颂的名篇。
登幽州台歌典故?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传世巨作,幽州台在古代又称燕台,传说是战国时代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绣花枕头般的武攸宜不懂军事,面对契丹人的强大威胁他根本没有谋略,陈子昂根据当时的情势提出进谏,非但没被采纳,反而遭到贬斥,因此诗人乃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辽阔的观感、慷慨悲凉的风格,感伤时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真情流露,其雄浑的气势及其诗意和感情,屹立了千年仍旧撼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登幽州台歌章法?
诗前两句横贯古今气势如虹,后两句直抒胸臆,独自登高远眺宇宙无限对比之下自叹如此渺小孤独不禁潸然。
登幽州台歌停顿?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