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陆机骈文?
陆机,字士衡,吴郡吴(今苏州)人,生卒261-303,西晋著名文豪。
当时,他与其弟陆云齐名,合称"二陆"。但实际上,陆机不仅仅略胜一筹。西晋太康、元康年间,陆机是最负盛名的文学家,于是才有"太康之英"的赞誉。
陆机的爷爷,是大名鼎鼎火烧连营的陆逊,孙权称帝后,曾任上大将军;父亲陆抗,任大司马。陆家,是东吴有名的世家大族。
吴国亡时,陆机十九岁,与弟陆云闭门读书。太康十年(289),陆机与陆云去到京城洛阳。陆机受到太常张华爱重,遂誉满京华。太长二年,陆机随成都王司马颖伐长沙王司马义,兵败遭谗被杀,夷三族。
在不少"中国文学史"著作中,对陆机会说上几句,主要讲他在诗赋创作上乏善可陈,而与文论方面有所建树。
其实,这些著作大都忽略了一个重要文学史实——陆机,是中国骈文的真正奠基人。
关于中国的骈文这种文体起于何时,亦有不同见解——
清代阮元认为,先秦已有骈文,《周易》之《文言传》即是,并说孔子是骈文始祖。此观点,赞同者极少。
现代有人认为,骈文始于西汉,如陆贾、贾山、贾谊、司马相如等,都有骈文作品。此说,同为多数人所不赞成。
清末及今人,亦有说骈文起于东汉者。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汉灵帝时期出现的只是"准骈文"。
绝大多数研究者,赞成真正的骈文,形成于魏晋之时。
清末民初的大学者刘师培,在《论文杂记》里讲了一段很精辟的话。他说——
由汉至魏,文章迁变,计有四端:西汉之时,……大抵皆单行之语,不杂骈俪之词;或出语雄奇,或行文平实,咸能抑扬顿挫,以期语意之简明。东京以降,论辩诸作,往往以单行之语,运排偶之词,而奇偶相生,致文体迥于西汉。建安之世,……悉以排偶易单行,即非有韵之文,亦用偶文之体,而华靡之作,遂开四六之先,而文体复殊于东汉,其迁变者一也。西汉之书,言词简直,故句法贵短,……东汉之文,句法较长,即研炼之词,亦以四字成一语。魏代之文,则合二语成一意。由简趋繁,昭然不爽。其迁变者二也。西汉之时,虽属韵文,而对偶之法未严。东汉之文,渐尚对偶。若魏代之体,则又以声色相矜,以藻绘相饰,靡曼纤治,致失本真。其迁变者三也。西汉文人,……咸能洞明字学,故选词遣字,亦能古训是式,非浅学所能窥。东汉文人,即与儒林分列,故文词古奥,远逊西京。魏代之文,则又语意易明,无俟后儒之解释。其迁变者四也。
刘师培是在对西汉、东汉和魏各代之文,做了精细分析之后下此结论的。他所说的"魏",包括"晋"在内。此时,恰是骈文正式形成之时。
骈文,形成于魏晋,有三个重要条件——第一,在经历了黄巾起义到董卓专权这一段混乱时期后,社会终于有了一段稳定时期;第二,正始之乱,"名士少有全者",相当多的文人丧命,稍见稳定之后,幸存的文人开始回头思考生命的价值,于反思中提升了文学的自觉,更强调通过语言和文字体现审美;第三,当权的贵族中的文化佼佼者,在这一个文学提升过程中推波助澜,起到了引领作用。
比如说,如果没有曹操父子的助力,建安七子和邺下文人集团,大概很难崛起。
不过,曹操似乎更喜欢诗赋,写文章也是通透爽快、直抒胸臆,这大概与其居于睥睨天下的高位有关。所以,见不到曹丞相喜爱骈文的证据。
曹丕则不然,他是集聚当时文豪的具体组织者,他的喜好,对文人们的影响,也必然更直接和巨大。
鲁迅在《论魏晋文风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建安文风,"慢慢壮大起来,是时代使然,非专靠曹氏父子之攻的。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
曹丕爱好并且提倡骈俪之文,特别是在他的书信中,很多都是骈散相间。比较著名的,是他的《与朝歌令吴质书》《又与吴质书》和《与钟繇书》。
现代学者,使用了统计学的方法,认为曹丕的上述书信3,依然处于"准骈文"阶段,而他的《周成汉昭论》,则全文49句,其中对偶36句,占百分之七十三,已经很接近正式骈文的"水准"了。
到了西晋,晋惠帝的"小舅子"贾谧,组织了一个"二十四友"的文人团体,经常在大富豪石崇家的园林金谷园聚会,因此又称"金谷二十四友"。这个集团里,有陆机、陆云、潘岳、左思、欧阳建、刘琨等当时著名的贵族文人。
此时的陆机,创作出了"标准"的骈文。
比如,他的《与赵王伦笺荐戴渊疏》,文如下——
盖闻繁弱登御,然后高墉之功显;孤竹在肆,然后降神之曲成。是以高世之主,必假远迩之器;蕴匮之オ,思托大音之和。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年三十。清冲履道,徳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辨物。安穷乐志,无风尘之慕;砥节立行,有井渫之洁。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若得托迹康衢,则能结轨骥騄;曜质廊庙,必能垂光玙璠矣。夫枯岸之民,果于输珠。润山之客,列于贡玉,盖明暗呈形,则庸识所甄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
这是元康六年(296),陆机由江南乘船返回洛阳。途中,遇人打劫戴渊。陆机发现,岸上一人坐于胡床之上,潇洒指挥,调度有方。于是,拿出大贵族派头,在船上呼喝:有才如此,何必当强盗度此一生?当然,可能还亮明了自己官为平原内史的身份。岸上指挥之人,不知是慑于陆机的地位,还是真的有心向善,反正是弃剑跪拜,自认愿从陆机当个"跟班"。陆机细一询问,得知此人名戴渊,字若恩。回京不久,他就给赵王司马伦写了上面这封推荐信。
戴渊是否真如陆机心中所说那么优秀,不得而知。但是得到重用是确实的,后来步步高升,当上了都督六州诸军事,最终被反叛朝廷的王敦所杀。
陆机这篇疏文,仅33句,但对偶即有26句,占到了百分之八十,且对仗工整讲究,平仄参差错列,用典频密精准,文辞典雅华美。
称此为中国骈文的经典开山之作,绝不为过。
陆机重要的骈文还有——《豪士赋序》,共152句;《辩亡论》,分上下两篇,共381句;另有《吊魏武帝文》《谢平原内史表》等,似乎不如前两篇典型。
骈文兴盛于魏晋,与当时形成了成熟的文学理论有很大关系。
于此,还要说到曹丕。他不仅推崇"华丽好看"的文学,他还写了《典论.文论》,被称为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或叫文学批评专著。"文人相轻",就是在此书中作为文学评论的方法提出来的。他的这部著作,对后世,包括对陆机,都有重要影响。
陆机,对文学理论,也有深入的研究。他的骈文,是建立在自己提出的文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文学实践。
他写了《文赋》,既是对曹丕《文论》的发展,然而又更深入和细密。
他分析了十种文体的风格特征。他说:"诗缘情而绮靡",明确认为,建安以来诗歌逐渐向抒情化发展。"赋体物而浏亮",是说魏晋小赋离开汉赋典重宏丽的传统而有了的新风格。"论精微而朗畅",则指出了太康时期玄学盛行的新风气。
他在《文赋》序言中说:"余每观オ土之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利害之所由。"
这是讲他写《文赋》,就是为了搞清楚文学创作的动机和目的问题,即他说的"用心"和"论作文利害之所由"。
他生动描述了文学创作的过程——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这是创作动机;然后, "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这是构思;再然后,"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接着是"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这一切,都是具体的艰苦创作过程。
陆机认为,在创作过程中,处理好立意和选辞之间的主从关系很重要—— "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不能本末倒置。
总之,陆机是中国第一个对文学创作过程、方法、形式、技巧等等综合思考并概括出理论之人。他的《文赋》,对刘勰写《文心雕龙》,产生了重要影响。
有意思的是,他对这些问题的论述,采用的都是对偶的骈文形式。
陆机文赋与骈文写议论文?
骈文讲究语言的华丽,辞藻的堆砌,一般以对偶句为主。
骈文的读音和意思?
骈文的读音pián wén,意思是名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始于汉、魏,六朝最为盛行。这种文体的词句讲究整齐对仗,重视声韵的和谐和词藻的华丽。后来有的骈文多用四字、六字成句,也叫四六文。
骈[pián]汉语汉字
骈,汉语二级字,形声字,最早见于《说文》小篆。
骈,形声字。从马(繁体),幷声。声旁幷本像二人相比之形(楷书字形“骈”的繁体基本保留了这种形状)。汉代文字中或把人字下部的两画相连;或把两个人形的上部又与下部分开。《简化字总表》规定“马(繁体)”作偏旁简化为“马”,故“骈(繁体)”类推简化为“骈”。
骈文和赋的区别?
1、含义不同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中国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
赋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2、特点不同骈文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出现了“‘文’、‘笔’”之辩。
赋文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扩展资料: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
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而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
骈文和散文的区别?
骈文是一种从修辞学角度划分的文体,是以对偶句为主介乎散文与韵文之间的一种美文。这句话包括三点:一、以对偶句为主,这是骈文本质所在,舍此不成其为骈文;二、对音律的要求在散韵之间;三、讲究辞藻华丽的美学效果。
而散文对骈文莱说,就是散文不用对偶,只要散行的文字构成文章。言语优美,形散意不散。
陆游的诗歌?
关于陆游的诗歌有: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出自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
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出自宋代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
骈文和骈的同音字?
“骈”,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pián,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从馬(马)篆书形体像一匹马;从并,表示两马并拉一车。駢简化为骈。本义是两马并驾一车。引申含义为两物并列,成双的,对偶的,如骈句、骈俪。
骈的同音字有:胼、片、篇、偏、骗、便等。
陆游的诗歌风格?
陆游的风格是什么
艺术风格上,兼具现实主义特点,又有浪漫主义作风。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陆游反对雕琢辞藻和追求奇险,其诗语言“清空一气,明白如话”。
陆游性格豪放,胸怀壮志,在诗歌风格上追求雄浑豪健而鄙弃纤巧细弱,形成了气势奔放、境界壮阔的诗风。
陆游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都倾泻在诗中,常常凭借幻境、梦境来一吐胸中的壮怀英气,陆游的梦境、幻境诗 ,飘逸奔放,被誉为“小李白”。
然而对功名的热望和当权者的阻力之间有着无法克服的矛盾,严酷的现实环境给诗人心灵压上了无法摆脱的重负,因而陆游又崇尚杜甫,关怀现实,主张诗歌“工夫在诗外” ,诗风又有近于杜甫的沉郁悲凉的一面。
陆游重视锻炼字句,他的对偶,新奇、工整,而不落于雕章琢句之嫌。赵翼曾评陆诗“看似奔放实则谨严”,刘克庄亦有“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之叹。
陆游的七言古诗《长歌行》,笔力清壮顿挫,结构波澜迭起,寓恢宏雄放的气势于明朗晓畅的语言和整饬的句式之中,典型地体现出陆诗的个性风格,被后人推为陆诗的压卷之作。
除了望大陆写大陆和台湾的诗歌还有哪些?
余光中的乡愁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骈文和散文的区别是什么?
散文和骈文的不同主要有:
一、形式上
散文对文章的形式不做统一的要求;而骈文形式上要求很多,如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骈文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二、内容上
导致形式僵化、内容空虚,出现了很多质量低下的作用。
三、所流行的时代
古代散文流行了先秦和汉代,后受到唐宋时期韩愈 等人的推崇再次流行。骈文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唐代后期不断衰落。散文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内容真实丰富;而骈文内容上华而不实,一味地追求对偶、用典等形式上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