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柳宗元的诗歌体裁? 柳宗元诗歌与谁并称?

2023年10月19日 20:44:581

柳宗元的诗歌体裁?

有古风,七律最出彩:如《登柳州城楼》。

柳宗元诗歌与谁并称?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诗歌思想内容?

柳宗元的文学主张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

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

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此外,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

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主张。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

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供参考。

韩愈和柳宗元诗歌区别?

古文运动是在儒学复兴的思潮下展开的,韩愈创立道统学说,企图以复兴儒学来抵御佛道两家对儒家地位的挑战。

韩柳两人都提倡“文以载道”,但两人对此理解不一样。

韩愈主张“文以贯道,重在提倡“古道”,以恢复自魏晋以后中断了的儒家道统。

比如《师说》,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从师之道,其中“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论理句尤其出名。

柳宗元主张“文以明道”较为注重治世之道。是从社会需要出发,重在经世致用。

最具代表性的是《捕蛇者说》,以赋税和毒蛇相比,通过蒋氏三代的经历,举出事实和数字,有力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末尾一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非常深刻。

雨果诗歌特色?

雨果的创作特点:

人道主义、浪漫主义和美丑对照。

雨果用他丰富的情感、敏锐的观察、丰富的联想和浓重的色彩描绘社会现实,通过与现实的抗衡来衬托对人物褒贬,重视现实,真实再现,不吹嘘,不夸大,想象合理丰富,但又不脱离实际,感情真挚、自然

柳宗元、刘禹锡诗歌的相同点?

刘禹锡、柳完元的诗,虽不像以孟郊、韩愈及李贺为代表的和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两大诗派那样具有十分显著的创新特征,但他们在扩展和加深诗歌内在意蕴方面是有着特殊成就的。

从表面上,人们很容易察觉形式、语言和内容的变化,却不太容易体会到诗歌内在蕴含量的变化及与此相关的观物体验方式的变化,事实上,诗歌内在蕴含量的扩展和加深往往是直接影响诗歌艺术性的原因,中国诗歌讲究以含蓄取胜,以意境取胜,因此,刘禹锡、柳宗元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也是十分重要的。

杜牧诗歌的特色?

杜牧的诗歌的特点:

描摹自然,都常常流露出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但由于杜牧性格比较开朗乐观,所以他的诗中虽有颓唐的成份,却并不显得消沉,而是在忧郁中透出清丽俊爽的风调。

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延安的诗歌特色?

顺口溜似的打油诗,语言通俗易懂。

诗歌的语言特色?

常见的诗歌语言特色:

1.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还有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2.含蓄隽永。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还有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3.清新雅致。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连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清新、自然。

4.绚丽飘逸。如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5.简洁明快。其特点是:语言简练利落、洗练、浅显、明白如话、不加修饰。如贾岛的诗、马致远的散曲等。

6.雄浑壮丽。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如曹操的《观沧海》显得胸襟豁达,豪情横溢。最具代表的是盛唐诗歌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7.粗犷豪放。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

8.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致。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9.悲壮慷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10.缠绵哀怨。诗作婉曲,感情细腻。如柳永、李清照、姜夔的词。

体现柳宗元人格和形象的诗歌是?

01.入黄溪闻猿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柳宗元出生于世家大族,少年成名,春风得意。当他正要实现心中抱负之时,却遭到致命的打击。公元815年,他被贬永州,一住就是十年。漫长的等待,在孤独寂寞中舔舐伤口,却绝无“起复”的可能,这种悲苦与绝望,足以把柳宗元“逼疯”,这首诗即写于他被贬永州期间,写得可谓字字血泪,声声凄苦。

猿啼之声是凄苦的,诗人多以“猿啼”表示环境的凄凉与内心的悲苦。柳宗元被贬永州,听到猿啼之声,勾引起内心的压抑与悲愤,故而写下这首诗。苏东坡曾评价柳宗元的诗“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即他的诗字面看似乎干枯无味,实则内涵非常丰富,他看似写得毫不用力,其实表达出曲折幽微且细腻的感情。

▲王和尚解诗:柳宗元的孤独与哀鸣

这首诗,字字精练,字字意深。“溪路千里曲”,千里,写其远。永州在湖南南部,此处离作者故乡长安,有数千里之远。刘禹锡曾有诗说“春明门外即天涯”,意思是:走出长安春明门,就是天涯海角。这更多的是心理的距离。作者被皇帝抛弃,满腔抱负和才能无处施展,被贬到蛮荒之地,其距离之远与内心的绝望,都被“千里”二字写尽。

作者沿溪而行,不知何处响起猿啼之声。“哀猿何处鸣”,“猿”称其“哀”,可见猿啼之声正像其内心的绝望嘶喊。诗中“何处”二字,细思也很妙,它暗写自己的迷茫。作者内心压抑沉重,犹如行尸走肉般茫茫然前行,在一片茫然和空洞中,猿啼之声犹如利剑,让他惊醒,把他从茫然中拉回现实,也让他清楚地意识到现实的痛苦与绝望。

首联的铺排可谓字字有神,但尚属于常见之句。若是俗笔,则会写听猿啼的感受与内心的忧思。但是柳宗元却在二联陡起波澜,把感情推向了高潮。作者内心如此哀苦,听到凄凉的猿啼,却不再啼哭,这就很有悬念,细思,如此写却比泪雨滂沱更有力量。

▲王和尚解诗:柳宗元独钓寒江雪

作者说:猿猴啊猿猴,再啼叫也不能引起我的愁绪了,因为我的泪已经流干,你叫得再哀苦也没有用了。“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写得更加绝望,其笔力也更加遒劲。 “孤臣”,二字如血,作者孤身一人,远赴蛮荒,断绝了所有的希望,“孤”字把他的孤独寂寞写得非常有力。

而“泪已尽”更是让人感慨,作者身处蛮荒,毫无“起复”的希望,虽然夜夜啼哭,却毫无用处,他就像林黛玉一样,泪已经流干,可见多么伤心和绝望。这就是“哀莫大于心死”。所以他说:猿啼还叫什么呢?我已经没有泪可以流了,表达伤心的欲望都没有了。

这首诗写得非常绝望,也非常有力量,只有设身处地才能体味作者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