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柳宗元的诗歌体裁? 柳宗元风格特征?

2023年10月19日 20:10:191

柳宗元的诗歌体裁?

有古风,七律最出彩:如《登柳州城楼》。

柳宗元风格特征?

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

  苏轼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现存柳宗元诗,绝大部分是贬官永州以后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

  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

  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写出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

柳宗元诗歌与谁并称?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诗歌思想内容?

柳宗元的文学主张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

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

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此外,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

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主张。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

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供参考。

韩愈和柳宗元诗歌区别?

古文运动是在儒学复兴的思潮下展开的,韩愈创立道统学说,企图以复兴儒学来抵御佛道两家对儒家地位的挑战。

韩柳两人都提倡“文以载道”,但两人对此理解不一样。

韩愈主张“文以贯道,重在提倡“古道”,以恢复自魏晋以后中断了的儒家道统。

比如《师说》,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从师之道,其中“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论理句尤其出名。

柳宗元主张“文以明道”较为注重治世之道。是从社会需要出发,重在经世致用。

最具代表性的是《捕蛇者说》,以赋税和毒蛇相比,通过蒋氏三代的经历,举出事实和数字,有力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末尾一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非常深刻。

柳宗元、刘禹锡诗歌的相同点?

刘禹锡、柳完元的诗,虽不像以孟郊、韩愈及李贺为代表的和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两大诗派那样具有十分显著的创新特征,但他们在扩展和加深诗歌内在意蕴方面是有着特殊成就的。

从表面上,人们很容易察觉形式、语言和内容的变化,却不太容易体会到诗歌内在蕴含量的变化及与此相关的观物体验方式的变化,事实上,诗歌内在蕴含量的扩展和加深往往是直接影响诗歌艺术性的原因,中国诗歌讲究以含蓄取胜,以意境取胜,因此,刘禹锡、柳宗元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也是十分重要的。

陶渊明苏轼柳宗元共同特征?

都是伟大的诗人,都比较向往那种自由的山水生活,都是爱国主义者,有崇高的理想信念。

Byron诗歌的特征?

"拜伦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

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

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等。

拜伦式英雄是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的一系列形象,他们既 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

他们个个热情勇敢、意志坚强、骄傲孤独、心怀人间悲哀而不惜同命运抗争,最终一般以失败、死亡告终。

体现柳宗元人格和形象的诗歌是?

01.入黄溪闻猿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柳宗元出生于世家大族,少年成名,春风得意。当他正要实现心中抱负之时,却遭到致命的打击。公元815年,他被贬永州,一住就是十年。漫长的等待,在孤独寂寞中舔舐伤口,却绝无“起复”的可能,这种悲苦与绝望,足以把柳宗元“逼疯”,这首诗即写于他被贬永州期间,写得可谓字字血泪,声声凄苦。

猿啼之声是凄苦的,诗人多以“猿啼”表示环境的凄凉与内心的悲苦。柳宗元被贬永州,听到猿啼之声,勾引起内心的压抑与悲愤,故而写下这首诗。苏东坡曾评价柳宗元的诗“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即他的诗字面看似乎干枯无味,实则内涵非常丰富,他看似写得毫不用力,其实表达出曲折幽微且细腻的感情。

▲王和尚解诗:柳宗元的孤独与哀鸣

这首诗,字字精练,字字意深。“溪路千里曲”,千里,写其远。永州在湖南南部,此处离作者故乡长安,有数千里之远。刘禹锡曾有诗说“春明门外即天涯”,意思是:走出长安春明门,就是天涯海角。这更多的是心理的距离。作者被皇帝抛弃,满腔抱负和才能无处施展,被贬到蛮荒之地,其距离之远与内心的绝望,都被“千里”二字写尽。

作者沿溪而行,不知何处响起猿啼之声。“哀猿何处鸣”,“猿”称其“哀”,可见猿啼之声正像其内心的绝望嘶喊。诗中“何处”二字,细思也很妙,它暗写自己的迷茫。作者内心压抑沉重,犹如行尸走肉般茫茫然前行,在一片茫然和空洞中,猿啼之声犹如利剑,让他惊醒,把他从茫然中拉回现实,也让他清楚地意识到现实的痛苦与绝望。

首联的铺排可谓字字有神,但尚属于常见之句。若是俗笔,则会写听猿啼的感受与内心的忧思。但是柳宗元却在二联陡起波澜,把感情推向了高潮。作者内心如此哀苦,听到凄凉的猿啼,却不再啼哭,这就很有悬念,细思,如此写却比泪雨滂沱更有力量。

▲王和尚解诗:柳宗元独钓寒江雪

作者说:猿猴啊猿猴,再啼叫也不能引起我的愁绪了,因为我的泪已经流干,你叫得再哀苦也没有用了。“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写得更加绝望,其笔力也更加遒劲。 “孤臣”,二字如血,作者孤身一人,远赴蛮荒,断绝了所有的希望,“孤”字把他的孤独寂寞写得非常有力。

而“泪已尽”更是让人感慨,作者身处蛮荒,毫无“起复”的希望,虽然夜夜啼哭,却毫无用处,他就像林黛玉一样,泪已经流干,可见多么伤心和绝望。这就是“哀莫大于心死”。所以他说:猿啼还叫什么呢?我已经没有泪可以流了,表达伤心的欲望都没有了。

这首诗写得非常绝望,也非常有力量,只有设身处地才能体味作者的深意。

简述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和诗歌特征?

陈子昂的诗歌的特点:

1、陈子昂自视甚高,却壮志难酬,直言诤谏,每忤权贵,先后两度遭诬陷入狱。这些身世遭际自然也投影在他的诗中,最明显的,是怀才不遇、不为世人所知的强烈孤独感。“孤凤”、“孤英”、“孤鳞”之类语汇,经常出现在他的笔下。但即使如此,陈子昂的孤独,也绝不表现为沮丧沉沦,自哀自怜,而是英气勃发,高傲不屈。

2、陈子昂的诗也表现出某种片面倾向。他的作品,以汉魏五言古体为主,几乎没有七言诗,律诗的数量也相当少。而后二者,正是在南朝兴盛起来的体式,看来他对此多少是有意回避的。另外,他的代表作《感遇》诗远承阮籍《咏怀》诗,在写法上,也有阮籍诗那种议论过多、有时显得枯燥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