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现代诗歌?
著名诗歌有:
1.《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2、《偶然》,此诗是诗人对人生、情感的深切感悟。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3.《雪花的快乐》,诗人借雪花的纯洁,飘逸,潇洒,自由等特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抒写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向往。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4.《翡冷翠的一夜》,它是以细腻的笔调,对一种复杂情感思绪的铺叙。
你真的走了,明天?
那我,那我,……
你也不用管,迟早有那一天;
你愿意记着我,就记着我,
要不然趁早忘了这世界上有我。
5.《朝雾里的小草花》,诗人善于捕捉灵感,借物抒情,对这小草花寄寓了敬意,充满了爱。
这岂是偶然,
小玲珑的野花!
你轻含着鲜露颗颗,
怦动的,象是慕光明的花蛾。
诔词徐志摩赏析?
徐志摩这首《诔词》是一首译诗,原诗作者为英国诗人马修·阿诺德,文中的“她”应该是原诗作者的一位友人。
徐志摩诗集赏析?
徐志摩诗集值得赏析因为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语言表达简洁、含意深刻,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他的诗集《烽火集》中,很多作品展现了他对生命、爱情、自然、命运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这些诗歌中的意象独特,仿佛通过诗歌的形式透露出作者的内心世界,让人对生命和情感有更深切的感受和理解。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徐志摩的诗歌,可以尝试阅读他的其他著作,如《再别康桥》、《菊花》等。同时,学习他的诗歌创作背景和生平经历也会对理解他的诗歌起到辅助作用。
徐志摩雪花赏析?
《雪花的快乐》是徐志摩的经典诗歌之一,此诗读罢给人行云流水之感,一气呵成的笔力,估计现当代众多诗人难望其项背。走题了,先来了解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当年徐志摩因爱上了才情美貌集一身的陆小曼,在殷殷爱恋的驱使下写了这首诗,诗人以雪花自比,表达对陆小曼的追慕之情,情真意切,有一种溶化于她的心理反应。
先从音乐美来赏,正如前面所说,全诗有流动之感,ang和ong后鼻音韵母的运用恰到好处,读罢给人力量和坚定。诗人把自己的爱溶入这些文字,即表明了热烈,又表明了那一发不可收拾的爱,箭一般直入所爱之人的身心。
徐志摩《落叶》赏析?
徐志摩(1896~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又申。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
“春花夏虫秋月冬炉”,描写秋天,最合适的不就是秋月吗?,一开始,他在为秋月的背景做描写。黑云堆,道路,水面,水草盘,水底,古城,城砖,甚至写到墓墟和鬼。在他的眼里。这秋月仿佛是恐怖的,阴凉的,悲哀的,有怨仇。最后一句“婴儿的微笑”令人意味深长。不同於别的诗人的是他的身世背景,是因为他的背景,让秋月在他的眼里变得这样。
徐志摩的诗以及赏析?
《 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此诗写于1924年12月30日。发表于1925年1月17日《现代评论》第一卷第6期。
诗人徐志摩在他的《猛虎集》序文中写道:“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深成的一片。”如果把徐诗中《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和《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以下简称《雪花》、《康桥》、《风》)放在一起,它们正好从这样的角度展示了诗人写作的连续、希望与理想追寻的深入。这实在是一个有趣的比较,因为这三首名篇风格之一致,内在韵脉之清晰,很易令人想到茅盾的一句话:“不是徐志摩,做不出这首诗!”(茅盾《徐志摩论》)
徐诗中表现理想和希望感情最为激烈、思想最为激进的诗篇当推《婴儿》。然而,最真实传达“一个曾经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猛虎集》志摩自序)诗人心路历程的诗作,却是上述三首。在现代主义阶段,象征不仅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诗人朝向一生信仰的心路历程是一个纷繁的文学世界,其中曲折的足迹读者往往需追随及终点方恍然大悟。胡适之在《追忆志摩》中指出:“他的人生观真是一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新月》四卷一期《志摩纪念号》)是的,徐志摩用了许多文字来抵抗现实世界的重荷、复杂,在现实世界的摧毁面前,他最终保持的却是“雪花的快乐”、“康桥的梦”及“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的无限惆怅。如果说现代诗的本质就是诗人穿越现实去获取内心清白、坚守理想高贵(传统诗是建筑于理想尚未破裂的古典主义时代的。),那么,我们不难理解人们对于《雪花》、《康桥》和《风》的偏爱。
《雪花的快乐》无疑是一首纯诗(即瓦雷里所提出的纯诗)。在这里,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但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灵魂穿着的雪花。这是灵性的雪花,人的精灵,他要为美而死。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过程丝毫不感痛苦、绝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
雪花“飞扬,飞扬,飞扬”这是多么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著,实在是自明和自觉的结果。而这个美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园,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心胸恰似万缕柔波的湖泊!她是现代美学时期永恒的幻像。对于诗人徐志摩而言,或许隐含着很深的个人对象因素,但身处其中而加入新世纪曙光找寻,自然是诗人选择“她”而不是“他”的内驱力。
徐志摩《 偶然》读后赏析?
徐志摩这首《偶然》,很可能仅仅是一首情诗,是写给一位偶然相爱一场而后又天各一方的情人的。不过,这首诗的意象已超越了它自身。我们完全可以把此诗看作是人生的感叹曲。人生的路途上,有着多少偶然的交会,又有多少美好的东西,仅仅是偶然的交会,永不重复。无论是缠绵的亲情,还是动人的友谊,无论是伟大的母爱,还是纯真的童心,无论是大街上会心的一笑,还是旅途中倾心的三言两语,都往往是昙花一现,了无踪影。那些消逝了的美,那些消逝的爱,又有多少能够重新降临。时间的魔鬼带走了一切。对于天空中的云影偶尔闪现在波心,实在是“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更何况在人生茫茫无边的大海上,心与心之间有时即使跋涉无穷的时日,也无法到达彼岸。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方向,我们偶然地相遇,又将匆匆地分别,永无再见的希望。那些相遇时互放的“光亮”,那些相遇时互相倾注的情意,“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诗人领悟到了人生中许多“美”与“爱”的消逝,书写了一种人生的失落感。这就是这首诗深含的人生奥秘与意蕴。 诗人的感情是节制的,情态是潇洒的。把最难以割舍、最可珍贵的东西消逝后,而发生的失落感,用了貌似不经意的语调予以表现,使这首诗不仅在外观上,达到了和谐的美,更在内在的诗情上,特别地具有一种典雅的美。诗的上下两段中的中间两句,“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与“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蕴涵了非常曲折的心态,非常细腻入微的情意。一方面,有克里丝荻娜·罗塞提(1830—1894年,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女诗人)在《记住我》中所写的“我情愿你忘记而面带笑容,也不愿你记住而愁容戚戚”之韵味;另一方面,也可体会到一种在命运面前无可奈何的、故作达观的苦涩情调。这两方面,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模糊的审美体,不断的思索、体会,不同侧面的观赏、玩味,都会有新鲜的感悟。显示了相当典雅的情趣。 徐志摩在这样短短的小诗中,用了那么单纯的意境,那么谨严的格式,那么简明的旋律,点化出一个朦胧而晶莹,小巧而无垠的世界。我们漫步在这个世界之中,生发出多少人生的慨叹,多少往事的追怀,多少往事的回味,……但,并不如泣如诉,更不呼天抢地。我们只是缓缓而有点沉重地漫步,偶尔抬头仰望,透过葡萄架或深蓝的云彩,恰有一朵流星飞逝而过,我们心中,升起了缕缕淡淡的哀伤。但仍然漫步,那缓缓而又有点沉重的足音,如一个“永恒”,驻留在夜的天空。 不失轻盈,不失飘逸,却总是掩饰不住现实的悲伤,情感深处隐伏着一丝淡淡的失落。诗人对于美,对于人生,并不是看得可有可无的,而是怀着深深的眷恋,执着的追求,只是“美”抑或人生的其他,都像天空中的云影,黑夜海上的光亮,在瞬间都无影无踪。他有憧憬,同时又无法摆脱一丝淡淡的哀伤。“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似乎达观,超脱。但在审美心理上,却并非如此,“最好你忘掉”,其实是最不能忘掉。没有一点超脱,没有一点可有可无。有的是现实的哀伤,是一个真实的人,执着于生活的人,执着于理想的人,在屡遭失意中唱出的歌。憧憬与绝望,悲哀与潇洒,奇妙地交织在一起。是一个纯诗人的哀感。他的潇洒与飘逸,也多半是他为了追求典雅的美,节制自己的感情而来的。 徐志摩处在一个贫困的国度最黑暗的年代,他满怀着“美”的希望,在时代的夹缝中苦苦追寻着理想的光芒,但都如海滩上的鲜花,一朵朵在瞬间枯萎。他的歌喉,在“生活的阴影”逼迫下,最后变得暗哑、干涩。即使早期一些诗,如“我不知道风在哪一个方向吹”等,虽然那么轻柔,那么飘逸,但仔细体味,也无不让人感伤。写于1926年的《偶然》,也是一样,诗的深层信息中荡漾着淡淡的哀伤。诗人无意投身时代火热的斗争,也无意于表现所谓的“时代本质”,但时代的苦难,也同样曲曲折折地映射在一个真纯诗人的心灵深处。 有的研究者认为,《偶然》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得很飘忽、了无痕迹”,“把什么都看得很淡,都看成无足轻重,无可无不可,把火热情怀与旺盛的生命,都化作轻烟”。这样的结论,不能说全错,但也不能说全对,因为这个结论是建立在研究者对《偶然》这首诗的表层信息的领会上的。而一首诗永久的魅力却来自它的深层信息,《偶然》的深层信息传达了一种人生的失落感——是飘逸的也是轻淡的。——它是诗人充溢着灵气的灵魂在瞬间弹出的心音,单纯的音符中回荡着悠长,典雅的美感中起伏着骚动,飘逸的情调中蕴藏着深邃……
徐志摩春痕赏析?
在《春痕》这篇短篇小说,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志摩为人之一二,以文观其人。
而这篇小说虽然还不如他的诗、散文有名,却是非常醉人的一篇。我看过他三篇小说,其中一篇《轮盤》也颇受好评。
而在这篇《春痕》中,最吸引我的自然是志摩优美的文笔,无论他写的是风景(一条不甚宽广但很整洁的乡村道上,两旁种著各式的树木,地上青草裏,夹缀著点点金色银色的钱花…),或者描写人物(窗纱裏漏进来的晨曦,正落在他梳栉整齐漆黑的发上,像一流灵活的乌金。),抑或人物的内心(但这心影,只似是梦裏的紫丝灰线所织成,只似远山的轻霭薄雾所形成,澹极了,微妙极了,只要蝇蚊的微嗡,便能刺碎,只要春风的指尖,便能挑破…),都蕴含他丰富华美的文思以及洋溢的感情。
猛虎集徐志摩赏析?
猛虎集正是诗人这种举步唯艰的艰难人生的一种表露,是诗人痛苦而真诚的内心世界的一次剖白。当然,在这篇“自序性”散文娓娓道来之际,波及面其实也很宽:从徐志摩个人创作经历,诗歌的经验和主张,到“新月诗派”的沉浮和艺术追求,都广有涉及。然而,其中最令人动容的,无疑是文章后一部分近乎恳求的,真诚热切而又痛苦难言的内心世界之剖白
徐志摩悲思赏析?
悲 思
悲思在庭前——
不;但看
新萝憨舞,
紫藤吐艳,
蜂恣蝶恋——
悲思不在庭前。
悲思在天上——
不;但看——
青白长空,
气宇晴朗,
云雀回舞——
悲思不在天上。
悲思在我笔里——
不;但看
白净长毫,
正待抒写,
浩坦心怀——
悲思不在我的笔里。
悲思在我纸上——
不;但看
质净色清,
似在腼盼,
诗意春情——
悲思不在我的纸上。
悲思莫非在我……
心里——
心如古墟,
野草不株,
心如冻泉,
冰结活源,
心如冬虫,
久蛰久噤——
不,悲思不在我的心里!
(写于1923年5月13日)
在这首诗中,徐志摩将现实主题和理想主义合而为一。终此一生,这都是他诗歌创作的鲜明风格。虽然情路受阻,伤怀苦闷,但这一时期徐志摩的诗名日益显赫,他先后在《晨报副刊》《时事新报》等著名报刊上发表多篇作品,其中就有1923年3月在《时事新报》上发表的《康桥再会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