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孟郊译文?
寓言 唐·孟郊
谁言碧山曲,不废青松直。
谁言浊水泥,不污明月色。
我有松月心,俗骋风霜力。
贞明既如此,摧折安可得。
译文: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后两试不第,直到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五十岁时任溧阳县尉,由于抱负不得施展,便放迹山林间,吟诗度日,以致公务多废,县令便另委他人代行职务,并把他的俸禄减去一半,不久辞官回家。后经河南尹郑余庆的推荐,出任河南水陆转运判官,晚年多在洛阳度过。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聘他往兴元府任参军,携家眷前往,病死在赴任途中。他为人耿介倔强,一生穷愁潦倒,所以他的诗大多是抒发个人的坎坷不遇和揭露世态炎凉,用字追求「瘦」、「硬」。但由于个人的清贫生活而对劳动人民的疾苦有所体会,所以又写了不少象《寒地百姓吟》、《织妇辞》等反映民间疾苦的诗。著有《孟东野集》,存诗四百余首。
寒食唐孟郊译文?
译文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孟郊寓言全文及译文?
《寓言》 孟郊
唐代 孟郊
谁言碧山曲,不废青松直。谁言浊水泥,不污明月色。我有松月心,俗骋风霜力。贞明既如此,摧折安可得。
译文:
谁说绿色山曲,不废青松直。谁说浊水泥,不污染明月颜色。我有松月心,一般在风霜力量。贞洁既然如此,怎么可能被摧毁。
借车孟郊全诗译文?
借车全诗:
朝代:唐代
作者:孟郊
原文:
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借者莫弹指,贫穷何足嗟。
百年徒役走,万事尽随花。
译文:主要就是贫穷啊,借来的车多家具少,车上的空间大,自已这些家具物件,人情比这些家具东西还要多。屋里的摆设物件太少,感觉一种贫穷寒酸的意思,贫穷激发了诗人的思想,做出了这首诗(借车),万事尽随花,诗人写的主要就是前后对称,好像是一种境界的意思,里面也有国家和他相比的意思。就是和现在人说话一样,东西太少不够油钱,太穷还不够人情。
孟郊赠婢古诗?
唐代诗人孟郊的《赠婢诗》。
公子王孙逐后尘,
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
从此萧郎是路人。
这首诗的内容写的是自己所爱者被劫夺的悲哀。全诗突破了个人悲欢离合的局限,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由于门第悬殊所造成的爱情悲剧。寓意深远,表现手法含而不露,委婉曲折。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侯门”指权豪势要之家。“萧郎”是诗词中习用语,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此处是崔郊自谓。
诗人从侯门“深如海”的形象比喻,从“一入”、“从此”两个关联词语所表达的语气中透露出来的深沉的绝望,比那种直露的抒情更哀感动人,也更能激起读者的同情。
孟郊的所有古诗?
关于孟郊的古诗有:
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出自唐代孟郊的《登科后》
2.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出自唐代孟郊的《古怨别》
3.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出自唐代孟郊的《劝学》
4.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出自唐代刘驾的《苦寒吟》
5.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出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吟古诗,孟郊?
游子吟
孟郊 〔唐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秋怀孟郊其二译文?
秋月颜色冰, 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 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 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 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 声响如哀弹。
诗人却感觉连秋月竟也是脸色冰冷,寒气森森;与月为伴的“老客”──诗人自己,也已一生壮志消磨殆尽,景况极其不堪。“老客”二字包含着他毕生奔波仕途的失意遭遇,而一个“单”字,更透露着人孤势单、客子畏惧的无限感慨
古离别孟郊注释及译文?
古别离
孟郊 〔唐代〕
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译文
临近分别的时候牵着丈夫的衣服问道:这次你到哪儿去?
我不会责怪你回来迟了,你千万不要到临邛那里去。
注释
古别离:新乐府歌曲名。
临邛:唐代郡县名,蜀中商业重镇,今四川邛崃。《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的富豪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以琴心挑之,因私奔相如。故古代诗文多以临邛为花花世界。
孟郊游子吟译文?
《游子吟》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游子吟》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游子吟》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