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问答唐李白古诗讲解?
诗:
山中问答(作者: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解析: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以问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体现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罢了。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山花如绣颊”(李白《夜下征虏亭》)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天然”二字。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碧山”之中这种没有名利,又不冷落荒凉的环境,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不是“人间”所能比。而“人间”究竟怎样,诗人没有明说。只要读者了解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诗人“栖碧山”、爱“碧山”便不难理解了。这“别有天地非人间”,隐含了诗人心中许许多多的伤和恨。所以,这首诗并不完全是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诗中用一“闲”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诗在风格上有一种“寓庄于谐”的味道,不过这并非“超脱”。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往往能奇妙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之中,体现出矛盾的对立统一。
山中问答李白?
李白《山中问答》原文: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译文:
问我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不作回答,我的心轻松坦然。桃花飘落在溪水上,随水流向遥远的地方去,碧山有别于其它地方,它自成一片天地,如仙境。
山中问答古诗答案?
《山中问答》
作者:李白 (唐代)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译文
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
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赏析
这是一首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以问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体现了作者的矛盾心理。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二十八字,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用笔有虚有实,实处的描写形象可感,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诗押平声韵,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绝形式,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有助于传达出诗的情韵。
山中问答李白朗读?
山中问答
唐 ·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译文
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
山中问答李白的意思?
山中问答李白是李白所作的一篇诗,其中曾写道“道阻且长,吾岂不凋丧?”表达了他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困难与迷茫。但最后他又通过与山中的仙人对答,从中得到启示与宽慰,“幸赖借问归来觅,斯人迷路知何处。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传达了乐观向上,追求真理的精神。因此,这篇诗的意思是表达了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能够积极寻求答案、探索真理的决心与勇气。
李白山中问答原文?
《山中问答》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一首古绝,以问答形式抒发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全诗语言朴素,转接轻灵,活泼流利,浑然天成;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意蕴幽邃;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
作品原文
山中问答⑴
问余何意栖碧山⑵,笑而不答心自闲⑶。
桃花流水窅然去⑷,别有天地非人间⑸。[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山中问答:一作“山中答俗人”,一作“答俗人问”,一作“答问”。
⑵余:我,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栖:居住,隐居。碧山:山名,又名“白兆山”,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一说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⑶不答:一作“不语”。自闲:悠闲自得。闲,安然,泰然。
⑷“桃花”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载,东晋时,武陵有一渔人在溪中捕鱼。忽进桃花林,林尽处有山。山有小口。从山口进去,遇一与外界隔绝的桃花源,里边的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此句暗用其事。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一作“宛然”。
⑸别有天地:另有一种境界。别,另外。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白话译文
逐句
全译
有人问我为什么隐居在碧山。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闲。
桃花盛开,流水杳然远去。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岂是人间。[3]
创作背景
李白曾经多次隐居山林。他在少年时代,和逸人东严子隐居岷山。出川以后,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开始,李白在安陆(今属湖北)居住十年,曾隐居白兆山桃花岩。此诗当作于开元十七年(729年)或十八年(730年)李白在白兆山桃花岩隐居时期
山中问答李白注音版?
山中问答
[ 唐 ] 李白
wènyúhéyìqībìshān
问余何意栖碧山,
xiàoérbùdáxīnzìxián
笑而不答心自闲。
táohuāliúshuǐyǎoránqù
桃花流水窅然去,
biéyǒutiāndìfēirénjiān
别有天地非人间。
山中问答唐李白注音版?
shān zhōng wèn dá 《山中问答》---李白 wèn yú hé yì qī bì shān 问 余 何 意 栖 碧 山, xiào ér bú dá xīn zì xián 笑 而 不 答 心 自 闲。
táo huā liú shuǐ yǎo rán qù 桃 花 流 水 窅 然 去, bié yǒu tiān dì fēi rén jiān 别 有 天 地 非 人 间。【译文】: 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 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以问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体现了作者的矛盾心理。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二十八字,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用笔有虚有实,实处的描写形象可感,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诗押平声韵,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绝形式,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有助于传达出诗的情韵。
古诗大全李白?
1、《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释义: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2、《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释义: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3、《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理解: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4、《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释义: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
5、《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释义:北城门外青山横亘,东城之外白水环绕。在此地一分别,你就要像孤蓬一样万里飘泊了。白云飘浮不定如游子心意,太阳缓缓落山像我依依不舍的感情。彼此挥手,从此别离;萧萧马鸣,不忍分别。
李白古诗大全?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