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初唐诗歌发展概况? 中唐诗歌发展概况如何?

2023年10月16日 07:57:241

初唐诗歌发展概况?

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 、晚唐等4个阶段。

1、初唐诗歌。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上官体绮错婉媚。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

2、盛唐诗歌。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 、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

3、中唐诗歌。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诗学王维,精致秀润,但内容多浮浅。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此期较杰出者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

4、晚唐诗歌。晚唐五代诗风渐趋纤巧。虽有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说,缺少盛、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

中唐诗歌发展概况如何?

中唐的诗歌承上启下,为晚唐诗之巅峰奠定了基础。比如刘长卿和韦应物的山水田园派,大历十才子和李益的仿盛唐诗,韩愈、孟郊和贾岛的清奇,以及一个奇峻险怪的李贺。

|刘长卿韦应物的山水田园派

看着这个名字就知道继承的是孟浩然王维的风格了。

刘长卿以五言诗著称,以抒发哀伤的情绪来描写山水景物,在山水中寄寓着悲冷寂寞的情感。

比如他的《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还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青山斜阳闲淡清冷,这是他诗歌中的普遍情调。

韦应物高雅闲淡的一面比较突出,他和刘长卿一样,也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诗中的情绪大多数是对现实的不满。

比如《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纯粹用白描的手法抓住一个画面加以刻画。

再比如《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其诗歌手法和刘长卿不同,其能敏感地发现生活中富有情趣的事物,简单明白地说出来,和陶渊明比较接近。

|大历十才子和李益

大历年间经济回升,政治比较生平,于是出现了以大历十才子为代表的一类诗人,可以模仿盛唐之音进行创作。他们对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较少反映,多依附权贵诗歌应酬,虽然艺术技巧上比较高铭,比如声律对仗等,但整体上不是很有创造力。

其中比较优秀的作品有卢纶的《和张仆射(ye4)塞下曲》六首

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用史记李广的历史故事来成诗,遒劲有力,是十才子诗歌中难得的佳作。

还有其三更为优秀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作者善于捕捉形象,抓住部队准备出击的场面,写得逼真生动。

李益的边塞诗也很出名,其内容和风格上比较接近王昌龄,是七绝的能手,不过其诗歌内容写大军败退和山河动乱的比较多,豪放骄傲向的比较少。他的宫怨诗和征人思乡诗也很不错。

比如《观回军三韵》

行行上陇头,陇月暗悠悠。将军万里没,回旌陇戍秋。谁令呜咽水,重入故营流。

写将军阵亡,部队回撤。

还有《上汝州郡楼》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写中原也陷入战乱,和边疆一样,因而伤心感叹。

|韩孟诗派

韩愈、孟郊、贾岛,这仨人共同点在于一个苦吟,这个苦在于内容上,就是通过抒写个人的遭遇来解释社会的弊病,在于技巧上,就是走深险怪僻的风格路子,重视字句推敲,务求诗句之奇。其大概和白居易的新乐府诗派在同一时间段,在大历十才子之后,不满于当时流行的华贵风格,转而探索新的道路。

韩愈诗歌存世三百余首,其政治讽喻诗虽有《汴州乱》《归彭城》等佳作,但整体水平不如白居易。他还有一些描写自然山水的好诗,比如《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他的风格多样,但整体上多追求深险怪僻。语言上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怎么偏难怪怎么来,甚至于有的诗连基本格式都不用,直接以文为诗。还有就是在形象选取上想象力极为丰富,更兼大气磅礴,《南山》连用五十多个比喻,《雉带箭》从动态中写将军、箭和野鸡,大气磅礴。

孟郊生活上比较困苦颓废,文学上也不被时人所重视,不过韩愈倒是挺推崇他的。他的现存诗大部分是乐府和古体诗,以用意深刻,造语奇警为特点,但又能吸收乐府民歌的特点,在奇险中见平易,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写诗。

孟郊的诗歌多描述其个人的贫病饥寒,表现了下层知识分子的贫苦生活,但是又能表现对高尚节操的坚守。《答友人赠炭》《秋怀十五首》等诗歌写自己的贫寒生活,《长安羁旅行》《自惜》写对高尚节操的坚守。他还有一些揭露社会的诗歌,比如《寒地百姓吟》《长安早春》写阶级对立和人民的疾苦。

贾岛和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苏轼语),但是成就远远不及孟郊。他以“苦吟”著称,专以炼字铸句取胜,其诗多营造寂寞空虚的意境。

比如《寻隐者不遇》

松下遇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他的诗歌多为五律,但往往缺乏完整整体的构思,而是以只言片语取胜,比如著名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还有“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贾岛的诗歌对晚唐五代、宋末四灵、明末钟谭、清末同光派有比较大的影响。

|刘禹锡柳宗元

两人共同参与王叔文的政治改革,算是战友,一起被贬谪,算是难兄难弟,常常诗歌应答,时人常将其并列称为刘白。

刘禹锡有一些讽刺时政,发泄激愤的寓言小诗,比如《聚蚊谣》讽刺世间小人,《飞鸢操》讽刺权贵,“鹰隼仪形蝼蚁心,虽能戾天何足贵”。

他的怀古诗和感慨身世的诗更加著名。

比如《金陵五题》中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不直接言明堂中主人的变化,而是借助燕子从侧面点出,都是委婉凄切之作。

送别诗中《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非常知名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这首诗是酬答白居易所作,表达了对世事变迁,宦海沉浮的达观态度,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依然没有让他颓废消沉,而是能发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积极声音,企图重整精神。

他还有一些仿照民间歌谣写作的诗歌,比如《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还有《杨柳枝词》九首。

柳宗元存诗一百四十多首,多数是抒发个人的悲愤抑郁

比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他的写景诗歌意境深隽明彻,比如著名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李贺

其是中唐浪漫派的诗歌风气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的一个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很早就获得盛名,但在官场上走的路却不是很顺,二十七岁就抑郁而终。

他的创作态度是勤奋刻苦的,呕心沥血就是形容他的。其诗歌的中心内容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还有什么仙境诗等等,这并不稀奇,李贺诗歌的特色也不在此,而是在造境上。他那幽冷凄婉的意境,充满想象力的表达,才是李贺诗歌最值得一读的地方。

他的诗歌受到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白等多方面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奇崛冷艳的风格。他能用惊人的想象力,用千奇百怪的形象、丰富鲜明的色彩来表现诗歌的内容,虚幻荒诞其诗歌的主要特点。

其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的成分,比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太阳敲起来会发出玻璃一样清脆的声音,再比如“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马诗》。其诗歌的整体构思也是不拘常法,意象之间的跳跃极大,超越时间和空间。其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是追求峭奇,在描写表达事物上常常从其色彩和情态上写起,绿色有寒绿颓绿凝绿等,红色有愁红老红,风有酸风,雨有香雨,而“天若有情天易老”,令人眼花缭乱。

比如《雁门太守行》用其独特的语言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除了奇之外,他还特别偏爱那些阴森的景色,有……哥特风。比如“百年老鸮(xiao1)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还有“月午树立影,一山唯白晓。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而且喜欢用鬼、泣、死、血等字眼。

李凭箜篌引总要背一下的。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况?

每个朝代的诗歌都有自己的特点,魏晋南北朝的诗歌与之前相比,文学进入了自觉阶段,玄学兴起和佛教传入,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因素。我国的诗歌艺术在题材上拓展,抒情深度,表现形式精致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

魏晋南北朝诗风的显著特点是: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个人行为,抒发个人生活体验和情感。

到建安时候,建安诗歌创作反应了动荡不安中人们所经受的离乱之苦。带有强烈的个性,浓郁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

魏晋后期,这一时期称“竹林诗歌”,司马懿父子掌握朝政,政治险恶,“竹林七贤”等诗人们的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陷于极度苦闷之中,阮籍的《咏怀》组诗,用比兴的手法,隐晦曲折地抒发感慨,批判现实,形成了建安文学不同的风貌。

晋武帝司马炎代魏之后,天下重归于统一,社会相对安定,这一时期称为太康诗风。以繁缛为特点,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彩华丽,诗风繁缛,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只有左思的《咏史》诗,抗议门阀制度,喊出了寒士的不平,与建安诗歌一脉相承,在当时独树一帜。

到东晋南北朝时,玄言诗、山水诗、宫体诗等诗风种类增多,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题材,使诗歌日常生活相结合,在日常生活中发掘出诗意,将汉魏古朴诗风带入更纯的境地,并将自然提升为美的至镜,称为魏晋古朴诗风的集大成者。

到了唐朝时,中国诗歌得到更大的发展,初唐时,诗歌领域逐渐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与塞漠。文学创作者也由宫廷官吏扩展到一般寒士。情思格调上,北朝文学的清刚劲建之气与南朝文学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境界。在创作形式上,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诗体—律诗。

诗歌发展历程概述今天就讲到这里了

90年代后新时期的诗歌发展脉络?

1989.1.13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诗歌开 始分流,中国诗歌又出现了一次革命,从“朦胧 诗”到“后朦胧诗”和“后期朦胧派”

唐代诗歌概况?

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有一代文学之称誉。诗歌的创作不仅古体、近体等各种形式及艺术技巧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作家和作品众多。《全唐诗》所收诗歌近5万首,作者2200余人,而且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其它时代无法比拟的。唐代诗歌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这也是整个唐代文学的一般划分。

简述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电影文学的发展概况?

中国电影史一般被划分为摇篮时期的中国电影、抗战前后的中国电影、解放区的中国电影、新中国十七年电影、“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新时期的中国电影。在这里,鉴于中国电影发展的复杂性,且考虑到艺术高考影视编导专业考生的特殊性,我们从艺术高考大纲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出发,按上面提及到的中国电影史的分歧进行简要概括。

一、摇篮时期的中国电影(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初)

1.“西洋镜”和第一部国产片

就目前所知,中国人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电影,可能是在1896年8月2日上海许愿“又一村”的一次游艺活动上观赏舶来品“西洋影戏”。从此,电影的放映活动逐渐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等大中城市多了起来。北京丰泰照相馆是第一家由中国人任庆泰(1850~1932,字景丰)开设,并以拍摄戏装照闻名的照相馆。

1905年春夏之交,中第一部国产片《定军山》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在中国的诞生。《定军山》是一部由谭鑫培主演的戏曲片,该故事取材于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70回合第71回,作为默片的《定军山》只选取了整出戏中“舞刀”、“请缨”、“交锋”等几个“做”、“打”片断。

2.第一批短片

1913年,年轻的张石川和郑正秋在上海创办了“新民公司”,并拍摄了中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其后又拍摄了《黑籍冤魂》,《一夜不安》等。同年,黎民伟在香港也拍摄了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并首次在电影中使用女演员严珊珊,也是中国的第一部出口片。

3.商务印书馆和第一部故事片

1917年,商务书馆收购美国人器材,成立了“活动影戏部”,拍摄《商务印书馆放工》、《庆祝欧战胜利游行》等影片,开摄制纪录片之先河。

4.“三大公司”和新旧两派

中国早期电影的“三大公司”指明星(张石川、郑正秋,旧派)、天一(邵醉翁,商业路线)、联华(洪深、孙瑜,新派)。

5.类型电影与武侠片初期

中国早期电影类型片主要有喜剧片、歌舞片、言情片、侦破片等。

武侠片以明星公司的《火烧红莲寺》一炮而红以后,紧接着便有“昌明”、“暨南”等公司的《火烧平阳城》、《火烧七星楼》等步其后尘,以至于形成了一个数量可观的“火烧”系列。

6.第一代导演和早期中国电影的叙事模式

中国电影的“第一代”导演主要有郑正秋、张石川、洪深、孙瑜等。

早期中电影的叙事模式主要有时序性叙述、单线条结构(始终无二事,贯穿只一人)、外视点角度(全知视点,即无所不知的角度)、大团圆结局。

二、抗战前后的中电影(1931~1949)

从无声片到有声片

我国第一部不完整的有声片是《桃李劫》(1934)。

2.“左翼电影”的兴起

“左翼电影”的兴起主要有以下背景:

(1)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抗日情绪全面高涨(1931年9月18日至1932年1月28日)。

(2) 鸳鸯蝴蝶派的影片票房惨败

(3) 公司老板改弦易辙。

(4) 中共加强对电影的关注。

3.“国防电影”的提出

“国防电影”与国防文学“的口号相互呼应。1936年1月,由蔡楚生等发起成立上海电影界救国会,主张以电影为武器、对准国防线内外的敌人、摄制鼓吹民族解放的影片。伺候8年,无论在上海还是在”大后方“、爱国的电影工作者拍摄了大量抗日电影,起来了巨大的战斗作用,例如《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火的洗礼》、《东亚之光》、《风云儿女》等。

4.“软性电影“的干扰

“软性电影”奢谈“让眼睛吃冰激凌,让心灵做沙发椅”,对中国早期电影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5.“孤岛电影”的奇观

所谓“孤岛”是指上海沦陷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1937~1941)的上海英法租界和公共租界,与香港这两处相对平静的“特殊地方”。

6.“殖民电影”的怪胎

“殖民电影”指日本人在沦陷区拍摄的大量纪录片和故事片。如《圣战》、《新土》等。1937年海在东北成立了“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至战争结束时共拍摄了100余部故事片和200余部纪录片,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李香兰(日名山口淑子)主演的《支那之歌》、《战争之街》、《白兰之歌》等影片颇大。

7.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现实主义电影

1946~1949年是中国现代史上得一个转折时期。在中国电影史上,这几年也是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在光复后的上海,主要有“昆仑“和”联华“两家电影公司拍摄一批风格各异的影片。

三、解放区的中国电影

1937年以后,袁牧之、陈波儿、司徒慧敏、吴印咸等电影工作者到了延安。不久,成立了“延安电影团“,并利用贺兰人伊文斯赠送的器材,相继拍摄了《延安与八路军》、《白求恩大夫》、《战斗与生产结合起来》等纪录片。

四、新中国十七年电影(1949~9166)

1949年7月,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召开,解放区合国统区两支文艺(电影)队伍大会师,揭开了新中国电影的序幕。至1966年“文革”结束的十七年间,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可谓是“道路坎坷、成就辉煌、反反复复、问题不少”。

五、“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

1.中国电影遭遇浩劫

从1964年对《早春二月》的批判开始,到1965年对《舞台姐妹》的批判,一大批优秀影片被打为“毒草”,被扣上“资产阶级人性论”、“修正主义”、“美化阶级敌人”的帽子,成为旷日持久的“文化大革命”的前奏。

2.“样式戏”电影和“三突出”原则

“样式戏”指的是六个京剧,即《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海港》和两个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

3.故事片生产的恢复和其中的政治较量

1973年,周恩来提出要大抓电影工作,恢复故事片拍摄,至1976年9月共拍摄故事片70部左右。其中,一部分是重拍片,一部分是政治宣传片,大多质量平平。重拍片如《平原游击队》、《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等皆新不如旧也;政治宣传片除《闪闪的红星》等几部好片子以外,也都是乏善足陈。

六、新时期的中国电影(1978~)

1.中国电影的复苏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突破了“文艺从属政治”、“文艺服从政治”的禁锢,“双百”为方针重新提出,中国电影电影从生产(100部/年)观众(279亿/人次)到导演都表现出繁荣复述的景象。

2.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五世同堂的局面

“第二代”以汤晓丹为代表(曾拍过《渡过侦察机》等影片,1979~1983年又相继执导了《傲蕾一兰》、《南昌起义》、《廖仲恺》等三部影片。

“第三代”:谢晋至今宝刀未老,作品有《牧马人》、《天云山传奇》、《芙蓉镇》、《啊,摇篮》、《高山下的花环》、《最后的贵族》、《鸦片战争》等;谢铁骊也拍了《大河奔流》、《今夜星光灿烂》、《红楼梦》等。此外,像凌子风、李俊、水华、谢添、成荫等,也都有新作问世。

四、五代导演创作群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崭露头角的。

3.脱颖而出的“第四代”

在“第二代”只有个别导演硕果仅存,“第三代”导演也逐步淡出影坛的时候,一批年轻的导演(我们称之为“第四代”)已脱颖而出了。他们找到了巴赞的纪实美学为武器,喊出了“电影语言现在化”、“丢掉戏剧拐杖”,甚至“与戏剧离婚”的口号,虽然不免偏颇,但有创新精神。

“第四代”从1979年崭露头角,风靡五年。1984年“第五代”异军突起后,虽然他们仍在拍片,但其创作理念已逐渐被新一代的创作锋芒所掩盖。

4.中国电影“新浪潮”的“第五代”

“第五代”指的是“文革”后首批进入电影学院的78级导演班为主题的创作群体。他们既是“文革”的参与者,又是受害者,且大部分被贬到社会的最底层。对社会底层的真切感受,使正统教育下萌生的幻想破灭,决定了“第五代”

的“叛逆”和“反思”的精神品性。“叛逆”和“反思”成为他们探索的主要特征,被人们称之为“红卫兵情节”

“第五代”的主将是张艺谋和陈凯歌。此外,还有田壮壮、吴子牛、李少红、黄建新、彭小莲、张军钊、刘苗苗、夏钢和孙周等。

5.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发展的总体特征

“主旋律”和“多样化”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发展的总体特征。

90年代的主旋律影片,“多样化”是大众化转型的社会趋势。对现实和历史的批判、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一直是这一时期最基本的艺术主题。伺候的现代主义运动,无论是朦胧诗、前卫音乐、探索性话剧或者是“第五代”导演,都把中国文化纳入了20世纪世界文化的总体格局中。

藏族发展概况?

对不起,藏族的发展用五百字左右我概况不了,因为一个藏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旧石器时期时就有藏族人的祖先,藏族人文化光有十中的学科,而且个个都博大精深。

我建议你去看看东知旺本的《藏族文化发展史》。

plc发展概况?

PLC的发展现状

目前,随着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微电子技术的发展,PLC已由最初一位机发展到现在的以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构成的微机化PC,而且实现了多处理器的多通道处理。如今,PLC技术已非常成熟,不仅控制功能增强,功耗和体积减小,成本下降,可靠性提高,编程和故障检测更为灵活方便,而且随着远程I/O和通信网络、数据处理以及图象显示的发展,使PLC向用于连续生产过程控制的方向发展,成为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一大支柱。

现在,世界上有200多家PLC生产厂家,400多品种的PLC产品,按地域可分成美国、欧洲、和日本等三个流派产品,各流派PLC产品都各具特色。其中,美国是PLC生产大国,有100多家PLC厂商,著名的有A-B公司、通用电气(GE)公司、莫迪康(MODICON)公司。欧洲PLC产品主要制造商有德国的西门子(SIEMENS)公司、AEG公司、法国的TE公司。日本有许多PLC制造商,如三菱、欧姆龙、松下、富士等,韩国的三星(SAMSUNG)、LG等,这些生产厂家的产品占有80%以上的PLC市场份额。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PLC生产厂家约有三十家,国内PLC应用市场仍然以国外产品为主。国内公司在开展PLC业务时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如:需求优势、产品定制优势、成本优势、服务优势、响应速度优势。

2)、PLC的发展趋势

随着PLC应用领域日益扩大,PLC技术及其产品结构都在不断改进,功能日益强大,性价比越来越高。

(1)、在产品规模方面,向两极发展。一方面,大力发展速度更快、性价比更高的小型和超小型PLC。以适应单机及小型自动控制的需要。另一方面,向高速度、大容量、技术完善的大型PLC方向发展。随着复杂系统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和微处理器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PLC的信息处理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用户存储器容量也越来越大。

(2)、向通信网络化发展

PLC网络控制是当前控制系统和PLC技术发展的潮流。PLC与PLC之间的联网通信、PLC与上位计算机的联网通信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PLC制造商都在发展自己专用的通信模块和通信软件以加强PLC的联网能力。各PLC制造商之间也在协商指定通用的通信标准,以构成更大的网络系统。PLC已成为集散控制系统(DCS)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向模块化、智能化发展

为满足工业自动化各种控制系统的需要,近年来,PLC厂家先后开发了不少新器件和模块,如智能I/O模块、温度控制模块和专门用于检测PLC外部故障的专用智能模块等,这些模块的开发和应用不仅增强了功能,扩展了PLC的应用范围,还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4)、编程语言和编程工具的多样化和标准化

多种编程语言的并存、互补与发展是PLC软件进步的一种趋势。 PLC厂家在使硬件及编程工具换代频繁、丰富多样、功能提高的同时,日益向MAP(制造自动化协议)靠拢,使PLC的基本部件,包括输入输出模块、通信协议、编程语言和编程工具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化和标准化。

新时期水利发展保障措施?

水利投资资金人力物力是保障,先进的水利措施也是

新时期德育发展新主题?

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和安全教育,简称“三生一安”,其中生命教育是前提和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和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和目标。

以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为工作主线;以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建设为工作重点;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以“三生一安”为主题教育、法制教育等常态工作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