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丁尼生和布朗宁诗歌对比?

2023年10月15日 16:05:481

丁尼生和布朗宁诗歌对比?

丁尼生的《渡沙洲》与勃朗宁的《向前看》这两首关涉死亡主题诗歌的比较,分析了两首诗在情感、意象、风格等方面的同与异,着力探寻了两位诗人在宗教思想、哲学理念以及诗歌艺术上的差异,剖析了二人不同的生死观及其在诗歌中的反映。

丁尼生莫德原文?

日西落,晚星出,/一个呼声唤我多清楚!/我将出海去/河口沙洲别悲哭。/海深广,洋空阔,/潮来深海总须回头流,/满潮水悠悠,/流水似睡静无皱。/暮色降,晚钟起,/钟声之后便是幽幽夜!/我将上船去,/别离时分莫哽咽。/天地小,人生短,/这潮却能载我去远方;/过了沙洲后,/但愿当面见领航

丁尼生橡树言名句?

年轻人和老人,/你们的一生/要如那棵橡树:/春天,它金灿灿——/一树活的黄金;/繁荣的夏季/来了又复去;/秋天换装时,/染一身肃穆——重新换上金衣。/满树的叶子/终于落尽了,/看,他昂然屹立,/只剩树干树枝——赤裸裸的力。

丁尼生拍岸曲赏析?

诗行虽简短,但情感表现炽热浓烈,诵读时乐感与律动激昂、令人心潮澎湃,表达了丁尼生痛失好友哈勒姆的悲怨之情——寄恨于无情的大海吞噬了挚爱的生命,那巨浪一次次冲击、拍打灰色冰冷的海岸礁石,正如一次次撞击着作者悲痛的胸口,感叹再也无法和好友团圆相聚,不能像海边嬉笑的姐弟、年轻的水手那样过着简单快乐的生活,看到巨轮的返航入港,则更加思想挚友的音容笑貌与温柔陪伴,一切从前的欢乐相处都已随风而逝,悲愤、抱怨、思念、心伤都已无能为力,丁尼生再也无法和哈勒姆惺惺相惜、快乐重聚!

沉默丁尼生写作背景?

《沉默》不是丁尼生的作品。

《沉默》是日本作家远藤周作所著的长篇小说。该小说讲述在江户幕府禁教的时代背景下,一名葡萄牙传教士罗德里哥不远万里到日本传教,其间所发生的暴力、恐惧、人性黑暗,以及与此有关的种种苦难和悲惨。在传教与寻访的过程中,罗德里哥经历了信仰与反叛、圣职与背德、强权与卑微、受难与恐怖、坚贞与隐忍、挣扎与超脱等两难情境, 逼迫着他对基督的信仰进入现实的思索。

创作背景

1549年,耶稣会士圣方济各·沙勿略来到日本,开始在日本传播基督教。当时日本正处于群雄割据的战国时期,沙勿略宣传的人人平等、关怀弱者等基督教教义,点燃了饱受战乱之苦的老百姓的生活热情,短时间内吸引了众多百姓加入基督教。此后,大批的海外传教士接踵而至,藩镇割据的大名们也对基督教采取鼓励的政策,甚至有些大名自己率先受洗成为信徒,推动了日本基督教传教活动的迅速展开。1587年,丰臣秀吉下令驱逐传教士。

进入江户幕府时代,1614年,德川幕府的德川家康正式下达了对天主教的禁令,和对外国传教士和天主教徒的驱逐令,并禁止教徒进行礼拜。他和继任的几代将军对天主教徒进行了系统的迫害。教徒们被淹死、烧死,在十字架上钉死。后来幕府将军发现这仍无法扑灭民众对天主教的信仰。于是他们采用了另一种方式,那就是用酷刑迫使教徒宣布弃教,强迫他们往耶稣和圣母玛利亚的像上吐唾沫,然后践踏圣像,最终推行了长达近300年的“锁国”政策,导致基督教在日本的传播处于停滞状态。

丁尼生的小溪之歌?

《小溪之歌》是英国诗人丁尼生创作的一首优美的诗歌,描绘了一条小溪从山上流淌到海洋的过程,以及在沿途所经历的各种场景。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丁尼生表现了自然的生命力和美丽,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慨。这首诗歌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丁尼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丁尼生最著名的诗?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Lord Tennyson,1809年8月6日—1892年10月6日),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受欢迎及最具特色的诗人。他的诗歌准确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看法及兴趣,这是任何时代的英国诗人都无法比拟的。代表作品为组诗《悼念》。

1850年丁尼生的生活发生了三件大事。《悼念》终于付梓,自哈兰姆去世以来,丁尼生一直在创作这部作品。它包括131首短诗,外加一篇序言及后记,是英国文学中最伟大的挽歌之一,也是丁尼生最能经受时间考验的作品。

6月丁尼生娶了艾米莉·塞尔武德(Emily Sellwood),同年11月丁尼生继威廉·华兹华斯之后,成为桂冠诗人。

丁尼生作为桂冠诗人的首部正式作品,是庄严郑重但有点拘谨的《悼惠灵顿公爵之死》(1852年)。1854年创作了《轻骑兵进击》,以纪念英国骑兵在克里米亚战争巴拉克拉瓦战役(Balaklava)中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莫德》,是1855年出版的一部长篇独白诗剧,评论家对此颇有微辞。

1853年以后,丁尼生多数时间生活在自己位于怀特岛法令福德(Farringford)的庄园中,有时会住在自己1868年建在萨里郡阿尔沃的一所房子里。《莫德》遭到冷遇之后,丁尼生把自己封闭在法令福德,着手创作组诗《国王叙事诗》。1859年这一系列的第一部分出版,讲述亚瑟王和他的骑士的第一部分,立即获得成功。

《伊诺克·阿登及其它诗歌》(1864年)中的《伊诺克·阿登》是丁尼生最著名的诗歌之一。其它几部稍为逊色的历史戏剧作品包括《玛丽女王》(1875年)、《哈罗德》(1877年),以及《贝克特》(1879年)。完整版本的《国王叙事诗》和《得墨忒尔及其它诗歌》于1889年出版,《俄诺涅之死,阿卡巴之梦及其它诗歌》于1892年他去逝后出版。

《民谣及其它诗歌》(1880年)中优美的短篇抒情诗《过沙洲》展示了丁尼生恬静的宗教信仰。这位伟大的诗人于1892年10月6日长眠不醒。他的葬礼上来宾朗诵了该诗篇。他被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角,与乔叟相邻。

马丁尼莫拉经典语录?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 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 作者: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

丁尼生尤利西斯赏析?

尤利西斯是罗马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也就是希腊神话中的奥德修斯——《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人物之一。

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期间,奥德修斯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屡建奇功。他献木马计里应外合攻破特洛伊,结束了这场历时十年的战争。在率领同伴从特洛伊回国途中,因刺瞎独目巨人波吕斐摩斯,得罪了海神波塞冬,从而屡遭波塞冬的阻挠,历尽各种艰辛危难,于海上漂泊十年后终于返回故土伊塔卡,并同儿子忒勒玛科斯一起,杀死纠缠他妻子、挥霍他家财的求婚者,合家团圆。

丁尼生的《尤利西斯》则为我们续写了奥德修斯回到伊塔卡岛的后续故事,勾画出一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年英雄的形象。

丁尼生诗两首赏析?

〔英国〕 丁尼生

  一时绯红花瓣,一时白色花瓣睡眠了;

  宫廷散步场上的扁柏并不动摇;

  斑岩喷泉里的金鱼不再眨眼:

  萤火虫醒来了! 你和我一同醒来吧。

  乳白色孔雀垂头象一个幽灵,

  像一个幽灵一样,她隐隐约约向我走来。

  大地向群星敞开了胸怀,

  你的全心也向我畅开。

  默默的彗星向前滑动,留下来

  明亮星尾,像对你的思念留在我的心中。

  现在百合花收藏起全部芳香,

  滑落到湖水的胸膛上面:

  最亲爱的,你也收敛起自己,

  滑落到我的胸膛,把你自己在我中消失。

  (李霁野 译)

  丁尼生擅长写哲理抒情诗。他1850年发表的缅怀同窗知友哈勒姆的哲理抒情诗《悼念集》使他誉满全国,赢得了宫廷桂冠。他继华兹华斯之后当了40余年桂冠诗人。他的爱情诗也常常带有深沉的理性色彩。如他的“宁肯爱过而又失却,也不愿作从未爱过的人”,“证明生命不是无用的矿”等名句,便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与启迪。

  《夏夜》也同样是理智与情感的交融,而有异于摈弃理智、单纯追求片刻欢悦的迷狂。

  诗分三节,第一节写夏夜的降临,爱情的萌发。“一时绯红,一时白色花瓣”是写姑娘在一见钟情之后的魂牵魄系、惊慌失措、羞怯难掩,还是写两颗心灵撞击后的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也许这是二者兼而有之的综合意象。因为这是任何一位对爱情认真、执着、理智的姑娘都要经历的震颤与茫然,都要体验的痛苦与甜蜜。漫长的抉择必定悄悄“睡”去,而趋向坚定与成熟。诗人开篇从对方的心态变幻写起,观察的细腻、体验的深刻,更加含蓄深沉地流露出自己的担心、焦燥与忧虑,而这痛苦的折磨愈发表现出对爱情强烈的更加渴望与追求。“宫廷散步场上的扁柏并不动摇”,则是表白自己对姑娘的倾心,赤诚与坚定不渝,它也会像四季长青的扁柏一样承受得住风雪、岁月的考验。“斑岩喷泉里的金鱼不再眨眼”,诗人与姑娘也不再犹豫。“萤火虫醒来了”,黑夜降临了,处处闪烁着晶莹的光亮,一直沉睡的心灵也闪烁着爱的光亮。“你和我一同醒来吧”,诗人呼唤着姑娘一同去点燃爱的火焰,一同去享受清爽的夏夜、美好的人生。

  第二节是写诗人与姑娘的幽会,及爱情的勾通与时时的思念。“乳白色孔雀垂头像一个幽灵,像一个幽灵一样,她隐隐约约向我走来。”虚实意象的叠加,创造了一种朦胧、神秘、美妙的景象。“乳白色孔雀”多么像她轻盈的体态、高雅的服饰、纯洁无瑕的爱;“垂头”写出她的羞涩、温柔与矜持;“像一个幽灵”,是突然看见“她隐隐约约向我走来”的瞬间感受。浓浓的夜色把一切都涂抹得朦朦胧胧,长时间的凝望,突然发现隐隐约约的身影,朦胧夜色中的隐约身影好似幽灵一样的神秘叵测,飘然而至,给诗人带来了希望、喜悦与满足。“大地向群星敞开了胸怀”,承受着群星洒下的光辉,“你的全心也向我畅开”,承受着我深深的爱。这两句,不论是写实,还是想象,都是从对方着笔,描写对方的神态与感受,很像中国古典诗歌中所运用的“以客衬己”的写法,“神已飞驰到彼,诗从彼岸飞来”,对姑娘神态和心理体验的描写愈是细腻,就愈能反衬出诗人思念之情的真挚与强烈,强烈得就像那默默彗星的尾光弥漫了整个身心。

  第三节同样是运用意象叠加的方法,表达自己美好的希冀。希冀姑娘就像“滑落到湖水的胸膛上面”的百合花一样,“滑落到我的胸膛”。就像我深深的思念你一样,你也深深地思念我,“把你自己在我中消失”,让我们二人融为一体,相爱同存。

  诗人巧妙地选择、组织夏夜中的种种景象,并寓之以双重的意蕴:文字景象表层记叙了与姑娘从抉择到幽会的全部进程;深层则既直率又委婉地抒发了爱情初萌时刻种种复杂而微妙的心态。由此也使这夏夜中的种种景象成为一组富有时空与情感逻辑联系而且意蕴丰富、深沉的意象群,使人感受到夏夜的繁盛、爱情的炽烈,令人激动,令人回味! 这首诗的结构别具一格:文字表层宣示义的时空变换与文字潜层暗示义的情感运动同向并进,虚实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