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古诗?
忆江南(其一)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忆江南〕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②〔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③〔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④〔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忆江南,古诗?
1、原文
忆江南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译文
其一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其二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 ,枕卧其上 ,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其三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3、注释
⑴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诃体之一。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⑸“山寺”一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 “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⑺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⑻竹叶:酒名。
⑼娃: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犹言何时。
4、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改写忆江南古诗?
江南好!江南的风景真美丽!早上,旭日东升,江面上一片红霞,衬着江畔鲜红的花朵,如同一团团、一簇簇熊熊烈火在燃烧,上面有时带着几颗晶莹的水珠,大概是天上的仙女的珍珠链断了线,珍珠从天而降,正好落在了讲话的花瓣或叶子上。春天时,千里莺啼,有的像在歌颂春天的美丽,有的像在唱歌,无数花朵含苞欲放,争奇斗艳,红花和绿叶交映在一起。春天的江水绿得如蓝草一般,好似柳树在湖中的倒影。这种使人惊叹的景色真美啊!此时此景,能不令人怀念吗?
俗语说景秀江南,江南真好真美。那儿的景色依然没有变,依然是我最熟悉的,那小小的阮公墩,细细长长的保叔塔,雄伟的玉皇山都依然挺立。清晨阳光洒满大地,江边小野花鲜艳之极,比燃烧的火焰还红。春天降临江南,江水绿绿的,好像被蓝草染过一样。这些美丽的景象怎能让我忘记这秀丽的江南呢?
江南好。春天时,千里莺啼,有的像在歌颂春天的美丽,有的像在歌唱,无数花朵含苞欲放,争妍斗丽,红花和绿叶交映在一起。小河旁的村子,依靠在旁边的城市,酒家的旗帜,迎着春风招展,如在我们招手,都历历在目,这种使人惊叹的景色真美啊!又过了一天,太阳像扶着重担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往上升。太阳终于完全跳出了海面,放射出耀眼的光芒。阳光照在云朵上,云朵成了粉红色的,阳光照在海面上有半江水是绿色的,有一部分的水是红色的,阳光和朝霞照射在江边,江边的鲜花是红色的和太阳,朝霞互相映照,本来就火红的鲜花在太阳和朝霞的衬托下比火还要红呢!燕子向朝阳飞去,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在微风和阳光中斜着身子飞行,春天的江水绿得如蓝草一般。如此好看的美景,难道不令人怀念吗?
忆江南古诗朗读?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翻译: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忆江南》古诗全文?
《忆江南》【唐】白居易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话译文:
其一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其二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 ,枕卧其上 ,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其三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忆江南古诗原文?
原文
忆江南乡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谙:熟悉。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
白居易先后做过杭州、苏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
忆江南古诗绘画?
忆江南让人首先想到了诗人和水墨风景,所以我建议不要用颜色,只用黑白,如果不擅长画毛笔用勾线笔或者针管笔也可以,画场景速写就可以,记得加上水和树,照片在网上搜就可以,照着画,诗人站在河边
忆江南古诗全文?
出自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忆江南三首.其一》全文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古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忆江南古诗?
白居易的《忆江南》词共是三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这三首《忆江南》词,为我们展示出美丽的水乡江南胜境,成为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作。但是,如果仅仅只是读到作者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是对江南的美好回忆,唤起人们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这是不到位的,我们不仅要看到这是写景的佳作,更应该看到这三首《忆江南》中深一层的内涵。
想一想他到底在忆什么。
白居易于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至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为杭州刺史,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为苏州刺史,但只几个月就因眼疾回到洛阳。也就是说白居易在江南待的时间最长的就是杭州。这三首词是白居易67岁时的回忆之作。白居易的杭州为官,最为自豪的是他的政绩,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治水。一个当上了官的读书人,能够将自己的所学造福于民,这是白居易人生的最好的落实,回忆这些,是作者最大的慰藉。三首《忆江南》中,字面虽然写的是景,但是处处隐约透出作者对为政江南,特别是在杭州时的得意与自豪。
正如词中所说的,三首《忆江南》是有“最忆”与“其次”的,是有顺序的。
第一首:“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排在“最忆是杭州”之前,虽不说是“最忆”,但是位置已经是列在最先了。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这是说自己时时惦记着江南。这里的“江花”之“江”,我们不应该老实地理解为河流或是长江、钱塘江。红胜火的花应该是荷花,流动的江水中是无花的;绿如蓝的水,不应该是流动的江水,而应该是湖水。这首词写的其实是西湖。
将西湖之忆放在最先,时时挂念,除了西湖之美,主要原因应该是,回首当年带着杭州人民对西湖的治理。白居易对西湖的感情,在他的诗中经常有所流露。在杭州时,他曾带领百姓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并疏浚城中水井,以利饮用。至今西湖还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关于他的传说。如果仅留恋的是红胜火的花、绿如蓝的水,那样就成了闲梦的江南,那就是游客的江南了。白居易的江南,留有他的播种,留有他的心血,这样的江南之忆,实是收获果实一样的品味。
第二首说的是“最忆是杭州”,却放到了第二位,排在了西湖之后。“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其实这算不上写景,实际是写人,是写自己,是写自己工作后的业余生活。公务之余行走于山寺路上,毫无负担地赏月;案牍之暇屈肱侧卧,心境平和地看潮,这是身体的休息,更是心理的放松。这种紧张之后的解放,闲极无聊的散人是不可享受到的;这种工作之余的坦然,是刮地三尺的贪官绝不会有的。这些追忆中,流露着安宁、闲适与坦然。这实在是对杭州之任的自我欣赏。
第一首写的是江南人司空见惯的荷花、绿水,第二首写的是公余的惬意,只有第三首“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写的是苏州,写了酒,写了歌舞,写到了真的文人骚客的江南。但是,三首之中,也就这首最是“其次”,最少有人称道。究其原因,就是只有娱乐,少了前面两首的那种真情。白居易任职苏州,只有几个月,就因眼疾而离开,他想在苏州继续杭州事业的想法没能实现。他离苏州时,郡中士民涕泣相送,这是对他杭州政绩与人品的褒扬,同时也为他不能为苏州百姓做主痛心。
白乐天二十多岁就中了进士,从此游泳宦海,几上几下,几经波折。唯杭州之任最少羁绊,最有作为。一心治国平天下的他,能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回忆起来,收获的自然是甜甜的慰藉与温馨。而当官不为民做主的贪官、昏官,即使心如铁石,也难免有负罪的恐惧,他们是不会有这样的平和而美丽的回忆的,写写山水花月已经不错了,断不可能写出白居易一样的江南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