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唐多令》 译文? 柳絮词唐多令

2023年10月13日 01:44:341

《唐多令》 译文?

这是《红楼梦》中得第三首柳絮词,是林黛玉的《唐多令》。全词的内容是:“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这一首词意思好懂,要深入的体味其中的意境,还有必要了解一些与之相关的知识。

“百花洲”,位于姑苏山上,林黛玉是姑苏人,借以自况。《苏州府志》记载:五代时,胥门城墙由土筑改为砖砌。南宋绍兴十四年,知府王唤建姑苏馆于胥门南侧,并于城上筑姑苏台,台下为百花洲,洲东有射圃。建筑之雄丽,为“三吴之冠”。现在的苏州仍有百花洲公园和百花洲巷。

“燕子楼”,是唐朝徐州太守张愔为其宠妾关盼盼修建的。因为楼前有一条小河,河边种有柳树,每年春天,成双成对的燕子在柳树间飞过,故名燕子楼。

“逐队成逑”,“逑”,《诗经》上有“君子好逑”,“逑”是配偶之意。“球”与“逑”双关语。“缱绻”,读音为“浅犬”,缠绵难分之意。

“嫁与东风”,唐李贺有诗句“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东风,在诗词中常比喻为恶势力。陆游的钗头凤词中“人情薄,东风恶”即是如此。第四首薛宝琴的柳絮词中也写了“东风”:“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飘泊亦如人命薄”,这儿的命薄,颇有中国文化的特色。中国人的信仰往往是三教合一。有人戏言一老太婆,初嫁愚汉,叹道“我就是这个命呀!”,天命之说乃是道家的说法;她生个坏儿子,叹道“这是我上辈子作了什么蘖呀!”作蘖是佛家之说;儿子犯罪被斩,她又叹道“不能让我绝子绝孙呀!”绝子绝孙是儒家之大忌,这又是儒家的观念。林黛玉将自已的“飘泊”遭遇归结为“命薄”,是有中国特色的。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这一句很值得玩味。其一,黛玉的前世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因此她自喻为“草木之人”。其二,借柳絮之白色,喻草木之人因悲愁青春老去。两相巧妙对照。

“凭尔去,忍俺留”,是什么“去”了?是什么“留”下?东风遣得柳絮去,韵华逝尽枯枝留。宝玉的出走不归,黛玉的泪逝而尽。这是曹原佚稿中的意思。

柳絮词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唐多令全部诗词?

唐多令,又叫旋舞曲,这是一种广东潮州音乐形式,其中旋律优美,歌词多为诗词,以下是唐多令中的一些诗词(包括原文和翻译):

1. 唐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独忆往年,多少恩情。今宵飘零瑞气,寒月如钩,误将梦想。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砌下萧萧几叶风,雕阑之外何人见。

2. 唐诗《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3. 唐诗《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 唐诗《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以上是唐多令中的一些诗词,因为唐多令是一种广东潮州音乐形式,常用粤语演唱,有些地方会对诗词进行改编和创作,因此不同版本的唐多令所用的诗词可能会有所不同。

唐多令忆童年?

【唐多令】童年守秋

年少走山沟,山尖独守秋。击鼓锣、跑了熊猴。苦雨冰风无惧色,金谷贵,盼多收。

拂晓卧坡头,夜眠吊脚楼。火炉旁、可有荤油?儿断饥肠娘失措,忙借米,又添愁。

曹雪芹唐多令鉴赏?

作品原文唐多令 柳絮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作品注释“粉堕”二句:粉堕、香残,指柳絮堕枝飘残;粉,指柳絮的花粉。百花洲,《大清一统志》:“百花洲在姑苏山上,姚广孝诗:‘水滟接横塘,花多碍舟路。’”林黛玉是姑苏人,借以自况。燕子楼,典用白居易《燕子楼三首并序》中唐代女子关盼盼居住燕子楼怀念旧情的事。后多用以泛说女子孤独悲愁。又苏轼《永遇乐》词:“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故也用以说女子亡去。   ⑵逐对成球:形容柳絮与柳絮碰到时黏在一起。“球”谐音“逑”;逑,配偶。这句是双关语。戚序、程高本“对”作“队”,则只就景物说。从己卯、庚辰本。   ⑶缱绻:缠绵,情好而难分。风流,因柳絮随风飘流而用此词,说才华风度。小说中多称黛玉风流灵巧。   ⑷谁拾谁收:以柳絮飘落无人收拾自比。戚序、程高本“拾”作“舍”,误。以柳絮说,“舍”它的是柳枝;若作自况看,宝玉亦未曾“舍”弃黛玉。今从己卯、庚辰本。   ⑸“嫁与东风”句:亦以柳絮被东风吹落,春天不管,自喻无家可依,青春将逝而没有人同情。用唐人“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诗意。   ⑹忍淹留:忍心看柳絮漂泊在外,久留不归。作品鉴赏此为曹雪芹《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所作。《红楼梦》第七十回,说暮春时节,史湘云见到柳絮飞舞,偶成一首《如梦令》,因而提议起社填词,林黛玉因重建桃花诗社而又受耽搁未能举行诗会,就积极响应湘云的建议。两人立即着手筹备,以“柳絮”为题,择取几个小令为词调。请大家以拈阄之法分词调填词。黛玉抽到的词牌是《唐多令》,这次是首先写完的。   如果把她的《葬花词》看成是她人生悲歌的主体部分,那么,这首《唐多令》就是她人生悲歌的尾声了。因此,李纨等人看了这首诗,都点头感叹:“太作悲了。”   这首词从“粉堕”“香残”“漂泊”“白头”“无人收”描写出柳絮堕枝飘残,被东风吹落、飘泊无根的特点,既抒发红颜(年华)易逝又抒发自己寄人篱下、无人理解的孤独和哀愁。黛玉从飘游无定的柳絮,联想到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预感到薄命的结局,把一腔哀惋缠绵的思绪写到词中去。曾游百花洲的西施,居住燕子楼的关盼盼,都是薄命的女子,似乎是信手拈来,实际是有意自喻。柳絮任东风摆布,正是象征黛玉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环境是这样恶浊,如此冷酷,除了这类悲戚语外,这个可怜的少女还能说出什么更乐观的话呢?   全词以柳絮自比,人生如同柳絮在风雨中凋残、陨落,一片狼藉。在黛玉所有的诗词中,这首词里的悲剧暗示是最明白可感的,剩下的就只有“冷月葬诗魂”了——那已是她对自己后事的安排了。[

唐多令是什么意思?

唐多令是唐代的一种西域乐器。+唐多令是唐代的一种西域乐器,属于弹撥类,多用于表演或伴奏。唐朝时期,由于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来自中亚和西亚地区的文化和音乐也逐渐传入中国。唐多令的名称中,“唐多”二字即为“唐朝”与“多瑙河”的合称,从中可以看出其来自外地的独特文化背景。唐多令多用于配乐,既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和其他乐器合奏。它有一种独特的音色,可以营造出异域风情的气氛。虽然唐多令在现代已经不太常见,但是在一些传统音乐表演或古装戏剧中,仍然会有唐多令的演奏出现。

唐多令是谁发明的?

宋朝词人刘过。

唐多令,词牌名,又名“糖多令”“南楼令”“箜篌曲”。以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为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另有双调六十一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变体。

代表作品有:

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宋·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清·纳兰性德《唐多令·雨夜》等。

求原创《唐多令》的词?

这是一首南京怀古词。出自:《唐多令》 蒋春霖,清代。原文:枫老树留声,芦花吹又残。系扁舟同倚朱阑。还似少年歌舞地,听落叶,忆长安。哀角起重关。霜深楚水寒。背西风归雁声酸。一片石头城上月,浑怕照,旧江山。释义:微风徐徐,吹在枫树上边发出声响,芦花也被吹落。还像年少一样听落叶,回忆长安往事。哀鸣的号角在险要的关塞吹响,兴化的天格外寒霜落满地。归来的大雁发出尖石墙,酸的鸣叫。城墙上边一片石墙,还是昔日的旧江山。作者在上阕”以 枫树、芦花、朱阑”等意象来表现旧时光的循环往复。在这样的景象里回忆旧时的古城。扩展资料:早年工诗,中年一意于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有清代三大词人之称,所作《水云楼词》以身遭咸丰间兵事,特多感伤之音,诗作传世仅数十首,称《水云楼賸稿》。

唐多令秋思何处惹闲愁?

是《唐多令·惜别》,不是《唐多令·秋思》。是何处合成愁,不是何处惹闲愁。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吴文英所作,此词反映了作者飘泊生涯中的失意情怀。词的上阕是就眼前之景抒发离别之愁;下阕拓宽一步,展示自己的心灵背景和深层意绪,把与恋人的惜别赋予了更深层的内涵,表现了词人命笔时的复杂心情和离别之际的纷纷意绪。

唐多令,咏柳,林黛玉译文?

“百花洲”,位于姑苏山上,林黛玉是姑苏人,借以自况。《苏州府志》记载:五代时,胥门城墙由土筑改为砖砌。南宋绍兴十四年,知府王唤建姑苏馆于胥门南侧,并于城上筑姑苏台,台下为百花洲,洲东有射圃。建筑之雄丽,为“三吴之冠”。现在的苏州仍有百花洲公园和百花洲巷。

“燕子楼”,是唐朝徐州太守张愔为其宠妾关盼盼修建的。因为楼前有一条小河,河边种有柳树,每年春天,成双成对的燕子在柳树间飞过,故名燕子楼。

“逐队成逑”,“逑”,《诗经》上有“君子好逑”,“逑”是配偶之意。“球”与“逑”双关语。“缱绻”,读音为“浅犬”,缠绵难分之意。

“嫁与东风”,唐李贺有诗句“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东风,在诗词中常比喻为恶势力。陆游的钗头凤词中“人情薄,东风恶”即是如此。第四首薛宝琴的柳絮词中也写了“东风”:“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飘泊亦如人命薄”,这儿的命薄,颇有中国文化的特色。中国人的信仰往往是三教合一。有人戏言一老太婆,初嫁愚汉,叹道“我就是这个命呀!”,天命之说乃是道家的说法;她生个坏儿子,叹道“这是我上辈子作了什么蘖呀!”作蘖是佛家之说;儿子犯罪被斩,她又叹道“不能让我绝子绝孙呀!”绝子绝孙是儒家之大忌,这又是儒家的观念。林黛玉将自已的“飘泊”遭遇归结为“命薄”,是有中国特色的。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这一句很值得玩味。其一,黛玉的前世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因此她自喻为“草木之人”。其二,借柳絮之白色,喻草木之人因悲愁青春老去。两相巧妙对照。

“凭尔去,忍俺留”,是什么“去”了?是什么“留”下?东风遣得柳絮去,韵华逝尽枯枝留。宝玉的出走不归,黛玉的泪逝而尽。这是曹原佚稿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