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古代爱国诗歌?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2023年10月12日 18:47:021

古代爱国诗歌?

1、《春望》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2、《夏日绝句》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3、《泊秦淮》唐代: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4、《满江红·写怀》宋代: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诗者为最多。有人认为,开首以瑟弦五十折半为二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这话未免有嫌牵强。但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置。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

《无题》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的。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而巳。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古代诗歌鉴赏》中有哪些诗歌?

《古代诗歌鉴赏》中的诗歌有: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江上看山(宋·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古代诗歌鉴赏记什么?

1.山水田园诗

特点:①以描写为主(包括写景、写人,常用“白描”的手法)。②景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

思想情感类型:①对现实不满,寄情山水。②流露隐逸之情。③寄寓诗人生活的感悟。④表明对恬淡、闲适生活的向往。⑤表达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

方法点拨:①分析意象(由意象到意境,再到作者情感)。②分析“描写”的运用(包括“衬托”“白描”“虚实相生”“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③掌握术语: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情感术语:热爱自然、向往自由、闲适淡泊、悠然自得、超然物外、厌恶官场等。

2.边塞军旅诗

古代诗歌鉴赏课标要求?

. 学习经典,继承并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做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

2.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3.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和谐而有个性地发展。

二、编写原则

1.体现高中语文新课程理念,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编写。

2.培养鉴赏古代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3.阅读古代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古代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1.把握主人公的立足点 

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时空立足点,就可以为贯通全诗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

抒情类诗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有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奔走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总体看,后一类居多。

2.关注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是诗人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它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珠,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关注题目,分析题意,同样是贯通全诗的重要方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诗都能找到立足点,像咏物诗、咏怀诗、咏史诗、哲理诗等,一般就没有,那就更应该关注题目。

古代诗歌鉴赏怎样找诗眼?

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如能准确找出“诗眼”,不失为一条鉴赏的捷径。   原题是这样的: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香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通过阅读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 分别是“咽”和“冷”。因为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地显示出山中幽静的孤寂的景象。

古代诗歌鉴赏的几种方法?

答: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春日即事①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一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

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

二描写手法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会的……思考。

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修辞手法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

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

【如“东边日出西边晴,道是有晴(情)还无晴(情)。

】B语意双关

⑸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

⑹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

⑺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

⑻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⑼反语,讽刺。

⑽互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等。

四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

五、看意象

⑴柳“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⑵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⑶菊花

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陶渊明“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⑷梅花

冰清玉洁、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⑸松

坚贞、高洁的品质。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⑹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⑺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⑻杜鹃鸟

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⑼鹧鸪鸟

旅途艰险的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⑽寒蝉

悲凉的同义词。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⑾鸿雁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⑿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⒀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⒁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

⒂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⒃乌鸦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⒄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⒅羌笛

凄切之感,如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⒆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⒇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如“鸿鹄去不返,勾吴阻且深”(《感遇二首》柳宗元)

六、答题的格式

1、先观点后理由

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请看2004年高考浙江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A.游子思归乡。

【前为观点,后为理由】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B.思妇盼归人。

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C.二者兼有。

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2、先分后总式

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

例如,解答2003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有一考生这样作答:

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两字的妙处。

先分说】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其妙处。

再总说】。

【此答案从用词之妙分析其效果】

3、先总后分式

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请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参考答案:

“凉”。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

【先总说】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后分说】

4、分点作答式

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请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

???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参考答案: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七、典例精析

【例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4年高考全国卷一)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解析】此题选择的是比较常见的一首七言绝句——张籍的《秋思》,并且举出了王安石的评价,也算是一种提示。

6分共两问,设问指向明确。

第一问“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有些考生可能对“细节”有点陌生,实际上就是指后两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所体现出的思想活动和行动表现中的“行动”——“又开封”;“析”至少应该解释一下含义。

第二问“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问得平常朴实,学生容易回答出来:作者开封,显然是查看这封因时间“匆匆”、托行人捎转的书信中是否有遗漏的内容,以便再补写上,千言万语,惟恐漏掉了一句,从而显示出了作者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深切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寻常的)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例二】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4年高考湖北卷)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

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解析】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

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

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

此联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已经暗寓其中。

第一问2分。

只要说出所选择的字的好处即可,不要求说另一个字的不好。

如有学生比较了高下,或认为两字都好,且言之成理,也应给分。

但只说哪个字好,或两个字都好,没有回答为什么,不给分。

第二问4分。

解释意思2分。

把晨光说成夜景扣1分。

舟次镇江是看不见海的。

古人用“海”字与今人不同,此处不要求落实,故“海”字不设扣分点。

分析情景关系2分。

八、训练平台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葛天民

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边野水宽。

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

作者在这首诗中“扑”和“护”字用得很巧妙。

你认为巧妙在哪里?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在诗中作者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注重炼字寄寓感情。

一个“扑”字和一个“护”字,把“风”和“柳绵”写得很有人意。

花落时,让风去扑救它,表现出了诗人对春色的挽留;让柳棉去护春寒,而柳绵又无力,寄寓了诗人怅惘而无可奈何的感情。

(这首诗一开始就紧扣春雨的特点写出了一个苍茫的空间,暗示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

下文通过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的惜春之情。

本诗构思新颖,用语精当,借景抒情)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其一)春望

杜甫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无赖春色到江亭。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即遣花开深造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便教莺语太丁宁。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以上两首主题相同的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因饱受离乱之苦而产生的客居他乡的愁思。

(2)《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和《绝句(其一)》中的“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句都写到了“花鸟”。

两句诗的表现手法相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一道开放题,只要学生自圆其说都应给分。

如说相同,都是用了”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加倍写出了诗人烦恼忧愁;或说不同,《春》诗中“花鸟”与诗人情感已一同“溅泪”、“惊心”,情景融为一体,而《绝》诗中以“花鸟”无情反衬诗人的“客愁”,以景衬情,更突出首句的“愁不醒”;或说出同中有异。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风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无帝、唐太宗的《咏风》诗,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

①请简述你对这首诗的立意的理解,②并具体分析写风的活动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①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诗人风喻以人,托物言其“青云之志”,着意赞美了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

②写风的活动,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她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

风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①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①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州等地。

②欢:指的是酒。

《易林》“酒来欢伯,除忧来乐。”

问:第二句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

最后一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二句描绘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最后一句写出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散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

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

“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

“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②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对比(或“对照”、“呼应”)。

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

(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意思对即可)

古代诗歌鉴赏七个角度?

诗歌的鉴赏无非是两个大方面:内容与形式。角度一:从语言角度——古典诗歌语言的形象性(塑造形象)、含蓄性(言此意彼)、凝练性(言少意丰)、跳跃性(节奏感及想象联想)以及语言的整体风格,常常成为高考的命题置疑点。任选角度可以从炼字的角度来把握关键字词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诗人所炼之“意”。鉴赏诗歌时特别要关注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和作修饰语的数词、叠词、表颜色的词和包孕性强的虚词。角度二:从捕捉意象角度——什么是意象?清人吴乔说:“诗意大抵出侧面。”(《围炉诗话》)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有两类诗:一类以意象单纯、内涵丰富取胜;另一类意象繁富,结构复杂,乍看炫眼,而细加咀嚼,又不难把握其内在、清晰的情感脉络角度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衬托、渲染、动静、点面结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角度四:从修辞角度——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反复、起兴等。角度五: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比兴、虚实相生、托物言志、衬托、渲染、象征、白描、抑扬、照应等。角度六:从诗歌结构、篇章的角度——诗歌常用的结构方式有:并列结构、层递结构、对比结构、回环结构、开阖聚散结构等。篇章特点有:起承转合、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铺垫、呼应等。

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