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现代当代诗歌发展概述?

2023年10月12日 17:36:471

现代当代诗歌发展概述?

现当代诗歌1921年7月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郭沫若等人成立创造社,前期的创造社具有唯美抒情倾向,后有冯乃超等参加1922年3月湖畔诗人: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诗社,形成了历史上的湖畔诗派1923年新格律诗派/新月派: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成立新月社,提倡现代格律待。

古代诗歌发展历程?

对于古诗词的发展顺序可概括为: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

 先秦时期的是两言诗,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代表作是诗经和战国后期的楚辞。

西方古代教育场所的发展概述?

古代西方教育分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时期,奴隶社会主要包括: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封建社会主要为中世纪的欧洲。今天主要讲解的是古代西方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特点,大家快拿小本本学起来吧。

1.古巴比伦教育:泥板书舍

古巴比伦教育史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身是苏美尔文化。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就地取材,利用泥土和水调匀,制成泥板,将字可在上面,就形成了“记板书”但是由于笨重、不便,后来发展成了契约文字。

泥板书和契约文字的发明,加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巴比伦的学校教育提供了可能,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所以当时的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

2.古埃及教育:宫廷学校--是最古老的学校

僧侣学校--以学术为中心

职官学校--职业教育性质学校

文士学校--古埃及一般奴隶主的教育目标为“学为文士”

宫廷学校是苏联教育家米丁斯基认为公元前2500诶及学校是人最早的有史可查的古老学校,是国王法老在宫廷中设立的学校,一教育皇子皇孙和朝廷臣子为目的,学生在毕业后,可以委以重任为官吏。

僧侣学校或寺庙学校,是设立在寺庙中的学校,重视科学技术教育,是以学术为中心。

职官学校或书吏学校,是古埃及职业教育性质的学校,招收贵族和官员弟子,负责基础训练和业务训练的双重任务。

文士学校是一种低级的教育机构,对学生分出身限制较宽,以培养能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为主,招收人数较多,所以也是当时创办最多的学校。

3.古印度教育:教育控制在婆罗门和佛教手中

最高级教师:僧侣

教育内容:《吠陀》

教育活动:背诵经典

公元前6世纪印度教育,一般称为“婆罗门教育”。教育的对象主要为佛教和婆罗门教为主,其中婆罗门教为最高等级的教派,以家庭教育为主。主要学习用梵文写《吠陀》经,以背诵为主要方法。到了公元前8世界后,印度出现了一种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即“古儒学校”

4. 古希腊教育、罗马

(1)城邦制教育制度

(1)古罗马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雄辩家

在古罗马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西塞罗、昆体良和奥古斯丁。西塞罗提出了培养雄辩家的教育思想;昆体良论述了实现这一教育理想所需要的各级教育,尤其论述了教学论思想。奥古斯丁是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其教育哲学成为西欧中世纪教会教育的理论基础,影响深远。

西方古代社会的教育

西方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概括在教招考试中是一个经常考察的点,且相对来说考察较细,需要大家重点把握。古代社会包括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历史时期,相对来说在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包括了以下几点:

(1)古埃及。古埃及需要大家按照客观题备考,重点抓住两个点:其一,古埃及学校中的文士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教授书写和计算有关律令的知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小官吏,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均需要按照单选题备考;其二,古埃及的教育特征——以僧为师、以吏为师也是常考反选的单选题的考点。

(2)古印度。古印度相对来说在考试中频率稍低,其教育以宗教教育为主,包括了婆罗门和佛教教育,婆罗门教以《吠陀》为主要内容,佛教教育以寺院为场所,以佛教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此类大家了解即可,需要掌握的是在古印度社会晚期出现一类学校,称之为“古儒学校”,学校名称和国家要能够匹配,以防止考察匹配正确与否的客观题目。

(3)古希腊。古希腊重点掌握两个城邦国家——斯巴达和雅典。斯巴达教育重点掌握教育内容以军事体操和道德训练为主,是一个尚武的民族,而与之相对的雅典则是崇文的民族,在教育内容中加入了智育和美育的成分,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同时需要大家掌握雅典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政治家和商人这一单选题。

(4)古罗马。古罗马教育在考试中出现频率较低,重点掌握家庭教育是其主要形式这一单选,同时重点按照客观题目去备考的古罗马的教育家昆体良,其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或《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同时能够知道昆体良将学习的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也是教招考试中常见的反选题的考察点;(5)西欧中世纪的教育重点掌握其教会学校的教育内容——七艺(三科四学)。三科指的是由智者派提出的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指的是由柏拉图提出的算数、几何、天文和音乐,在教招考试中是多选题的考察点。而中世纪骑士学校的教育内容“骑士七技”大家简单了解即可,考察频率较低。

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顺序?

A.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顺序应该是诗经———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

中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概述?

1、阶段特征

(1)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底下,远古人类以其有限的劳动经验和劳动协作在同大自然的艰苦抗争中,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发展生产力,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和原始手工业出现并缓慢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原始社会组织的演变和社会的进步。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出现,贫富分化加剧,并逐渐产生了阶级,开始向奴隶制过渡。

(2)奴隶制的确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当时条件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夏代农业工具以木石工具为主,出现了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夏朝有了历法。商朝奴隶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农业是主要部门,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手工业以青铜制造最重要。西周井田制盛行,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农作物品种比商代更多,手工业分工更细。春秋时期,奴隶主为争霸战争的需要,重视发展生产。这一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增多。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使原有的阶级关系相应地发生变化,形成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各国也相继改革赋税制度,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这样,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为基础的井田制瓦解,我国奴隶社会走向崩溃。

(3)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制的确立,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生产工具和水利事业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奴隶制的崩溃使更多的手工业努力转化为个体手工业者,促进了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城市兴起,中原市场繁荣。

(4)秦灭六国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由于秦的暴政,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首次盛世局面。西汉时期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牛耕的普及、铁农具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大量兴修和耕作技术的显著改进,西汉的手工业和商业也有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是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物质基础。西汉后期,土地兼并严重,生产遭到破坏。东汉初,采取恢复经济的措施,生产又得以恢复和发展。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广大农民日益失去土地,沦为依附农民。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黄河流域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5)三国时期,魏、蜀、吴都注重发展经济。曹魏重视农耕、推行屯田制,在淮河流域兴修水利,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在蜀、吴统治之下,西南地区和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农民大量南迁,江南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迅速,福建和两广也得到一定程度开发。南方的农业生产开始赶上北方,开始改变我国农业经济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北方的社会生产在十六国时期遭到破坏,但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南北经济的发,各地联系的加强,为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6)隋的统一,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但由于隋炀帝滥用民力,迫使大量农民离开土地,阶级矛盾激化,使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唐初,接受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全面发展,国力强盛。那时,对外交往频繁,政治、经济制度影响到国外,唐都长安成为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唐朝中期以后,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唐朝实行两税法,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作为征税的主要标准,改变了以往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7)五代十国时期,黄河流域受到藩镇割据和五代各朝长期混战的严重破坏,直到周世宗改革后,经济才有所恢复。而同期南方经济有较大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南方相对稳定,北方农民的南迁和割据政权注重发展经济。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农业、手工业发展引人注目,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南宋时,江南农业生产超过北方,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许多方面如水稻和棉花的种植、棉纺织技术、航海造船、对外贸易等成就就非北方所能及。两宋时期,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元朝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棉花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棉纺织技术进一步推广,海运和漕运的开辟保证了南粮北调,大都成为闻名世界的大都市,对外贸易空前发达。但元朝末年,政治黑暗,经济崩溃,导致元末农民起义。

(8)明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积极恢复和发展经济。到明朝中期,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都超过了前代的水平,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投入市场,出现了一批具有专业职能的工商业城市,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在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的基础上,江南地区如苏、杭等地个别生产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种萌芽虽然弱小,但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内部的新现象。明朝后期,政治腐败、土地集中、赋税沉重,社会生产遭到破坏,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而实行的一条鞭法因大地主的反对而被迫废止。明末农民战争中提出的“均田免粮”的口号,直接触及到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清初,奖励垦荒,实行“摊丁入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得到了缓慢发展,但腐朽的封建制度已经成为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严重障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况?

每个朝代的诗歌都有自己的特点,魏晋南北朝的诗歌与之前相比,文学进入了自觉阶段,玄学兴起和佛教传入,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因素。我国的诗歌艺术在题材上拓展,抒情深度,表现形式精致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

魏晋南北朝诗风的显著特点是: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个人行为,抒发个人生活体验和情感。

到建安时候,建安诗歌创作反应了动荡不安中人们所经受的离乱之苦。带有强烈的个性,浓郁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

魏晋后期,这一时期称“竹林诗歌”,司马懿父子掌握朝政,政治险恶,“竹林七贤”等诗人们的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陷于极度苦闷之中,阮籍的《咏怀》组诗,用比兴的手法,隐晦曲折地抒发感慨,批判现实,形成了建安文学不同的风貌。

晋武帝司马炎代魏之后,天下重归于统一,社会相对安定,这一时期称为太康诗风。以繁缛为特点,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彩华丽,诗风繁缛,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只有左思的《咏史》诗,抗议门阀制度,喊出了寒士的不平,与建安诗歌一脉相承,在当时独树一帜。

到东晋南北朝时,玄言诗、山水诗、宫体诗等诗风种类增多,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题材,使诗歌日常生活相结合,在日常生活中发掘出诗意,将汉魏古朴诗风带入更纯的境地,并将自然提升为美的至镜,称为魏晋古朴诗风的集大成者。

到了唐朝时,中国诗歌得到更大的发展,初唐时,诗歌领域逐渐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与塞漠。文学创作者也由宫廷官吏扩展到一般寒士。情思格调上,北朝文学的清刚劲建之气与南朝文学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境界。在创作形式上,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诗体—律诗。

诗歌发展历程概述今天就讲到这里了

cba发展概述?

CBA发展史

1995年CBA联赛(甲A联赛)创办时有12支球队参加,每年联赛最后两名降入甲B,甲B联赛的前两名升入甲A。1995年的12支球队里,有一半来自各个军区篮球队,八一、济南军区队、沈阳军区队、空军队、南京军区队、前卫队。CBA开始引入外援之后,只有八一队没有引援,其他的军区队都因为没有外援被称为“升降梯”,当年升级,当年降级。

空军队1998年解散,后来有了裁军令,军区体工队很多都被裁掉转型。沈阳军区队成为了浙江广厦,济南军区队成为了青岛队。

自2004年起,甲A取消升降级制,在2005年转而采取准入制,并正式更名为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

东莞新世纪(2005年)、浙江广厦(2006年)、天津荣钢、青岛双星(2008年)先后通过准入制进入CBA,联赛规模达到18支。

2009-2010赛季,云南奔牛因未达到准入制度相关标准,该赛季参赛资格被取消,此后CBA就一直只有17支球队参赛。

2013年7月19日,中国篮协公布了NBL俱乐部申请参加CBA准入标准,最终,四川队获得参赛权,CBA在时隔五年后恢复了18支球队的规模。

2014年1月19日,信兰成宣布2014-2015赛季将会扩军,由于联赛不会有单数球队,下赛季扩军两支队伍达到两支,CBA将会达到历史最高的20支球队。

2014年9月3日,中国篮协通过投票确认———江苏同曦和重庆翱龙加入CBA联盟,2014-2015赛季CBA球队数量将由18支增加到20支。

李白诗歌节概述?

为纪念诗仙李白,弘扬中国传统诗歌文化,扩大对外开放,安徽省马鞍山市自1989年起,每年都举办国际吟诗节,以诗会友,已连续举办了17届。经过十几年的积累,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诗歌吟诵到集歌舞、吟诗、经贸、旅游于一体的系列活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为国内外颇具影响的重要节庆活动。

1992年,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被国家列为中国国际观光年百次重点旅游节庆活动之一。从1995年起,马鞍山国际吟诗节活动,由省政府主办,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和省旅游局承办。

鉴于马鞍山多年举办节庆活动的成功经验和良好效果,经国务院批准,2005年10月,由文化部、中国作协、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马鞍山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一届中国诗歌节在马鞍山市成功举办。这是继中国艺术节之后又一个全国性文化盛会。为一进步扩大节庆活动的内涵和群众的参与程度,从2006年起,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过渡到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

幼儿诗歌散文概述?

像写诗一样写成的儿童散文。它着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情绪。或触景生情,或以景寄情,以情写景,情景交融,构成深邃优美的诗的意境,并在诗情画意之中,寓以哲理。

它在语言上具有诗的凝炼、优美、流畅等特点,有音韵,有节奏,或委婉动听,或铿锵有力,或平淡中见奇妙,或绚丽中见清新。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上古神话、甲骨卜辞孕育诗的雏形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现,传为神农时的《蜡辞》,就是上古流传下来的驱祸祈福的咒语歌谣。

此外,甲骨卜辞(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易》卦爻辞中有些作品,句法简单整齐,偶尔协韵,是早期诗歌创作的萌芽。

第二阶段:《诗经》《楚辞》奠定传统诗歌的风骚精神

西周时期学在官府,贵族成了文学主要创作者,比如《诗经》中的三颂、大雅和小雅。

民间歌谣经专人采集后演奏给天子听。“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楚辞》和《诗经》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第三阶段:汉代乐府诗及魏晋南北朝民歌时期

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源于民间走向官府,宫廷有专门的官职和从事创作诗歌的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乐符机构,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两汉乐府诗实现了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

第四阶段:大唐盛世下的唐诗

北周大定元年,相国隋王杨坚即帝位,中国经历了二百七十馀年的南北分裂,至此重新统一。隋代文学的作者基本上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等。前者是北朝诗风的代表,后者把南朝诗风直接带入隋朝。

南朝的文学在诗歌体式和表现形式方面,为北方作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作品。如卢思道采用以“思妇一征夫”为内容的南朝歌行体,写出了反映边塞军旅生活的名作《从军行》。北方文人在学习南朝文学的表现手法时,诗风也发生变化。如卢思道的《棹歌行》《美女篇》,薛道衡的《昔昔盐》,诗中所写乃南朝诗常见的闺怨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

在隋文帝时代,北、南两种诗风是同时并存的,甚至在同一作家的创作中体现出来,但到隋炀帝杨广即位之后,身边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隋代文学就明显地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了。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的诗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得以扩大,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

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初唐的贞观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南朝诗风“贵于清绮”,北朝诗歌“重乎气质”。而贞观时期对于文学发展方向“各去所短,合其两长”。

初唐的诗歌创作,一开始多述怀言志或咏史之作,刚健质朴。但他们后来成为唐太宗器重的宫廷诗人,把诗作为唱和应酬的工具而琢磨表现技巧,多奉和应制之作,尽管在声律、辞藻的运用方面日趋精妙,但在风格趣味方面却已日益贵族化和宫廷化。

在贞观诗坛的后期,重要诗人上官仪形成一种诗风“上官体”。上官仪在贞观年间所作的应制诗,以属对工切和写景清丽婉转而突出。上官体的“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在唐诗发展史上,他上承杨师道、李百药和虞世南,又下开“文章四友”和沈佺期、宋之问。

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他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王绩的诗歌创作,是其冷眼旁观世事时化解心中不平的方式,创造出了一种宁静淡泊而又朴厚疏野的诗歌境界。其代表作《野望》,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感。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他们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这是当时诗风变革的关键,也是以“四杰”为代表的一般士人的诗风与宫廷诗风的不同所在。“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

“四杰”诗风亦属“当时体”,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他们的一些作品,讲究对偶声律,追求辞采的工丽和韵调的流转,不免有雕琢繁编之病。

与“四杰”同时或稍后的一批初唐著名诗人,如杜审言、李峤、宋之问、沈伦期等,他们的那些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的“台阁体”诗,在诗律和诗艺的研练方面有很大进展,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