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晚秋夜》古诗鉴赏? 元稹的诗歌主张?

2023年10月12日 11:47:301

《晚秋夜》古诗鉴赏?

很高兴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1)、诗歌从多个角度对秋进行了描写,首先,诗的首联写到宽广的碧空明月,愁人和孤影,诗人勾勒出了寂寞孤独的心境,这种心境与静谧的秋夜这一环境极为相称。颔联写残菊花开,梧桐衰老,“残菊”与“衰桐”,更加突出一种凄寂寒冷的气氛。颈联由植物转为写动物,鸿雁急飞,邻鸡鸣迟,反衬晚秋夜的寒冷,从而把诗境深化到一个更新的境界。尾联扣回写人,凝情不语,寂寞凄清,冷气袭人,衣不胜寒,晚秋的寒凉跃然纸上。

(2)、诗中的“愁人”即是诗人自己的形象。诗的首联提到愁人,而尾联更加清晰的刻画了这个形象——“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这就是首联所写的“愁人”,他“凝情不语”,寂寞凄清。就在他思绪万千之际,萧瑟的秋风,阵阵吹来,拂在白露上,冷气袭人,更加突出了这一的形象。

元稹的诗歌主张?

元稹的思想比较复杂,儒、释、道思想在他身上兼而有之。由于元稹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教育,所以,年轻之时,儒家思想在他身上占据主导地位。

特别是在 安史之乱后,人们惧怕战乱,热望和平,渴望中兴。

面对民不聊生、千疮百孔的社会现实,元稹和其他英雄豪杰一样,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儒家精神成了他所追求的目标。

冬至元稹古诗鉴赏?

《咏廿四气诗 冬至十一月中》

〔唐〕元稹 

二气俱生处,周家正立年。

岁星瞻北极,舜日照南天。

拜庆朝金殿,欢娱列绮筵。

万邦歌有道,谁敢动征边。

这首五律与其他各首节气诗略有不同,没有描写其物候变化,而是主要描写了冬至节气时的天象变化和欢度冬节的盛大场景。说明在唐朝时冬至是一个比较重大的节日。

首联“二气俱生处,周家正立年”,写冬至节气的时令特点,借用冬至在周代时是新年元旦的说法说明冬至节的历史悠久。“二气俱生处”,指古人所称的冬至时“阴极之至,阳气始生”。

二气,指阴、阳或二节气。易·咸:“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 宋 曾慥 高斋漫录:“天地尊位,二气合而万物生;日月并明,四时敍而百度正。”宋书·律历志下:“ 冲之 曰:‘四分志,立冬中影长一丈,立春中影九尺六寸。寻冬至去南极,日晷最长,二气去至,日数既同,则中影应等,而前长后短,顿差四寸,此历景冬至后天之验也。’

颌联“岁星瞻北极,舜日照南天”,写冬至时的天象特征。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

岁星,即木星。古人认识到木星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其轨道与黄道相近,因将周天分为十二分,称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即以其所在星次来纪年,故称岁星。韩非子·饰邪:“此非丰隆、五行、太一、王相、摄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抢、岁星数年在西也。”史记·天官书:“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旧唐书·宪宗纪上:“壬申夜,月掩岁星。” 清 黄遵宪 十月十九日至沪诗:“海水萍踪仍此地,岁星荔实忽周天。”

南天,南方的天空或南方。晋书·天文志上:“夏至极起,而天运近北,故斗去人远,日去人近,南天气至,故蒸热也。” 唐 李白 陪族叔晔游洞庭诗之一:“ 洞庭 西望 楚 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八七:“故人横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蕆勛。” 毛泽东 送瘟神诗序:“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颈联“拜庆朝金殿,欢娱列绮筵”,写欢度冬节的盛大场景,隐应首联“周家正立年”。

尾联“万邦歌有道,谁敢动征边”,承接上联,写国泰民安,边境太平。隐写冬至起进入数九寒冬,兵马难行,边境难有战事。

最后两联也反映出作者对国事时局的关切和对边境将士的关怀。

登高的诗歌鉴赏?

1. 《登高》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歌,值得我们好好鉴赏。2. 诗歌中通过描写登高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歌中的景物描写非常细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作者也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人生的思考方面,作者通过登高的过程,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3. 除了《登高》之外,还有很多优美的诗歌值得我们去鉴赏。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赏析诗歌,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诗歌鉴赏的步骤?

诗歌鉴赏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

  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

  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

  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

  做到五必看 :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

  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英语阅读理解题主要是由阅读短文和短文后的试题组成的`。阅读理解短文选材广泛,内容丰富,往往涉及到日常生活,人物传记,国内外风土人情,故事传说,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史地科技,自然现象,新闻报道,体育活动,广告说明,书信通知,目录等许多方面的内容。文体多采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及应用文等形式。近年来,高考阅读理解题都由五篇短文组成,一般分易,中,难三种难易程度。掌握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应试技巧,正确地理解和分析问题,考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抓住文章的首段与末段及段落的首句和末句

  文章的首段与末段,段落的首句和末句,一般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段落的中心思想,其它段落及句子只起补充,说明,解释或引申的作用。因此,首先要搜索目标,找出文章及段落中的主题句。了解了它们的含义,就可以顺着提供的主要线索去捕捉文章的相关信息,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

重量的诗歌鉴赏?

《重量》诗歌鉴赏

 1、这首诗曾荣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新诗奖。

2、诗中的“她”即是张志新烈士。她因坚持马列主义真理而遭到“四人帮”的残暴杀害。她是党和人民的好女儿,无产阶级的女英雄,中华民族的脊梁!她的名字早已载入史册,必将荣耀千古!

3、当年歌颂张志新烈士的诗篇很多,也不乏优秀之作。《重量》这首诗在其中,篇幅短,字数少,可它终究有重量——每次读它,都能让人获得感悟,获得激励,都能得让人的心海掀起波涛,涌起巨浪。

4、生命是有价值的,而价值有大小,有轻重。古人曾用“泰山”和“鸿毛”来比喻,来形容。而这首诗呢?它设计了一架天平,把烈士的带血的头颅放在天平的一边,把所有的苟活者放在天平的另一边,然后让人看到天平立即向放头颅的一边倾斜——苟活者失去了、而烈士获得了重量。这想象是多么独特!这构思是多么新颖!这样通过一架天平,把烈士和苟活者联结起来,让他们构成强烈对比,从而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不仅有烈士生命价值之大之重,而且也有苟活者生命价值之小之轻;不仅有对烈士的热烈讴歌,而且也有对苟活者的有力针砭。这就使它增加了抒情的容量,深化了主题,从而在众多的同一题材诗作中独具风采,有了重量。

5、读着这首诗凝练、深沉的字句,面对张志新烈士的带血的头颅,苟活者是会羞愧得低下头来,无地自容的。

thesnowman诗歌鉴赏?

必须怀有冬日的心境,

方能领略眼前的万树一片冰晶雪白;

只有经受长久的严寒,

才会欣赏松枝银装素裹在斜阳中闪烁的光采;

寒风啸啸,落叶嘶嘶,

冬天的强音声震天外;

苍茫大地响起同一的奏鸣,

雪上的聆听者把悲情全都抛开:

自身虚无才能审视不存在的虚无,

自身不存在方可洞察虚无的存在.

白鹭诗歌鉴赏?

白鹭诗歌的鉴赏:

白鹭》这篇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虽没有华丽迷人的词藻,也没有浓妆艳抹的渲染,显得那么朴素无华。但是,它正是运用了如白鹭一般朴素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的美。

此文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全文语言优雅,蕴含深意,用词准确,语言质朴,没有一句直接抒情,却句句含情。

灵岩山诗歌鉴赏?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吴文英(宋)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游苏州灵岩山时所作。开头紧贴“灵岩”之“灵”字,说此山是天上星星坠落而成。“幻”字续写灵岩云树贴天,吴王建宫馆于此的史实。“酸风射眼”转写怀古之情,昭示出吴王之所以败亡的根源。下阕第一句,承上将吴王失败的原因点明,认为范蠡是明智的“倦客”。“问苍波无语”呼应开头,唤起今世之忧。接着感叹自己壮志未酬的哀愁。

  这是一首怀古词。吴文英游灵岩山,见吴国遗迹想起了吴国兴衰的史实,联想到宋朝国事,抒发感慨而作此词。

  这首词通过凭吊吴宫古迹,叙述吴越争霸往事,叹古今兴亡之感和白发无成之恨。上片怀古,下片伤今。吴与宋,时不同,事相似。一伤南宋偏安,恐蹈当年吴王夫差沉溺声色,先胜后败的覆辙。二伤一些仁人志士被迫引退。三伤作者自己,"问苍天无语,华发奈山青"。最后寓情于景,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作者改变正常的思维方式,将常人眼中的实景化为虚幻,将常人眼中的虚幻化为实景,通过奇特的艺术想象和联想,创造出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虚实相衬,沉郁苍凉,体现了作者在雕镂组绣以外的奇特才气。

  梦窗词人,南宋奇才,一生只曾是幕僚门客,其经纶抱负,一寄之于词曲,此已可哀,然即以词言,世人亦多以组绣雕镂之工下视梦窗,不能识其惊才绝艳,更无论其卓荦奇特之气,文人运厄,往往如斯,能不令人为之长叹!

怎样鉴赏诗歌?

记得曾经有位诗人分享了一个解读和鉴赏诗歌的秘诀,那就是从诗歌的情、理、美三个方面入手。

情:就是用心体会诗歌所表达、传达的情感,诗中的情感是否真挚,能否引起读者的共鸣。

理:就是诗中所表达的思考是否深刻,能否引发读者的进一步思考,能否给人启发或者启迪等等。

美:诗的节奏和韵律是否协调,典故、比喻等是否使用恰当巧妙,语言和遣词造句以及句子、段落如何排布等等。

这个方法非常有用,可以让你真正理解一首诗(不管是古典诗赋还是现代诗歌),并知道它好在哪里(这就是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