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现代诗

悯农三首完整版?

2023年05月30日 14:22:281

一、悯农三首完整版?

1.原文

《悯农》(一)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二)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三)

【唐】李绅

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2.译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二、悯农古诗锄禾日当午 悯农古诗原文译文

1、原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谨笑悄?

2、翻译: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3、锄禾日当午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通过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升困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祥渣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三、悯农李绅_悯农古诗

《 悯农 》

作者 :李绅

原文 :

春种一粒粟,

秋雹纳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翻译 :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

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

可种田的农夫却仍然有饿死的。

注释 :

1、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

2、粟:泛指谷类。

3、秋成:一作“秋收”。

4、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赏析 :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源冲没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判稿理该丰衣足食了吧?(m.taiks.com)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四、李绅爱惜粮食的诗句 悯农二首原文内容及翻译

1、《悯农二首》唐代:李绅

原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悔扒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翻译: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碧简昌多粮食。普天之下,咐消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五、悯农(其一)古诗的意思及作者简介

这首诗的意思为: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古诗原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

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著有《悯颤袜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并携其诗四卷。

写作背景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茄蔽激元十五年(799年)所作。因其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

这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六、悯农古诗其一诗意

悯农古诗其一诗意如下:

《悯农一》一般指《悯农二首・其一》,全诗意思是: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拍橘贺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出自唐代诗人李绅。原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原文:

悯农二首・其一。

李绅〔唐代〕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注释:

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袭派版本有所不同。伍历

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作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后迁居无锡(今属江苏省)。 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生平卷入牛李党争,为李党重要人物。

出身赵郡李氏南祖。六岁丧父,随母迁无锡(今江苏无锡)。唐元和元年(806年),进士及第,补国子助教,历任江、滁、寿、汴等州刺史及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入朝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擢尚书右仆射,改门下侍郎,封赵国公,为相四年。出为淮南节度使。唐会昌六年(846年),病逝于扬州,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悯农二首》,流传甚广,千古传诵,被誉为悯农诗人。《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今编为四卷。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