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古诗表达情感?

2023年05月25日 17:20:331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古诗表达情感?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朝代:唐代

作者: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译文

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

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全诗咏物现实,本洁如玉,那珊珊而落的桂花,空灵含蕴,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还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这首绝句描状桂花,映于月光更显晶莹,以中秋一件事表达了中秋佳节赏月之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八月十五夜桂子全诗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下边撒落下来。

我走到大殿前捡起它们,发现花瓣上边还有星星点点刚凝结起来的露水。

我还不知道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这些桂花和桂花上的雨露,应该是广寒宫里的嫦娥撒落下来送给我们的吧!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创作的七言绝句。原文: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扩展资料:

赏析

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庆族惆怅、哀绵。联系诗作背景便可得知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此时正在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全诗便理所当然的轻松,毫无忧愁。诗中的一大部分是诗人的联想,并不是真实的,但是通过诗人这些美好的幻想,进而抒发出自己的情感,让整首诗也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作者简介

皮日休,唐代文学家。字逸少,后改袭美。襄阳人(今属湖北)人。早年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间气布衣等。唐懿宗咸通八年(867年)芹启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后参加黄巢起义军,任翰林学士。旧史说他因故为黄巢所杀。

一说黄巢兵败后为唐室所害。或谓黄巢败后流落江南病死。诗文与陆龟蒙齐名,人称“皮陆”。部分诗篇,暴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反映人民所受的压迫誉首弊和剥削,继承了白居易新乐府的传统。有《皮子文薮》。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作者: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译文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下边撒落下来,我走到大殿前捡起它们,发现花瓣上边还有星星点点刚凝结起来的露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些桂花和桂花上的雨露,应该是广寒宫里的嫦娥撒落下来送给我们的吧!

诗人过中秋的地点是在天竺寺内,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则是围绕着夜间诗人捡到的一颗桂子展开。

先看第一句,“玉颗珊珊下月轮”,好美的一句,说这一颗桂子玉骨冰肌,珊珊璀亮,原是从月宫旁边那棵桂树上落下人间的仙果。

这样美好的一颗桂子,正巧被诗人路过殿前捡到,细细打量,察铅神果然晶莹圆润。旁边还有一朵桂花,与桂子一同降下,小小的淡黄色花瓣滋润而雍容。

皮日休写下这一句的时候,心中应当是有所寄托的,我们一般评每年的科举状元为“蟾宫折桂”,而诗人却在此处捡到了桂树上的桂花与桂子,不自觉的就想起了自己近年来顺畅亨通的仕途官运,于是愈加的意气风发,写下的诗句也就格外的无忧败亏无虑,浪漫激尘潇洒。

第二句中,诗人联想到了这一颗桂子的来历,首先肯定是来自月宫之中,然而具体为什么会出现在此,为什么机缘巧合被我捡到,这我并不知道。至今也还不知道天宫之中的俗务与规矩。

可是后边,诗人又给出了自己的推断,这,应该是嫦娥仙子扔给我的吧。

这一句话,就是毫无保留的唐朝气度,由一颗小小的桂子联想到嫦娥对自己的青睐,放在现在,任谁看来也是疯了,或是博眼球的,可是放在盛唐,放在唐朝,人们就是有这样的想象力,有这样的从容和自信。

因为他们的自信是真正发自内心的,他们想象力丰富,因为唐朝的诗人文人完完全全的没有后顾之忧,国家太平,万国来朝,自己的地位又很高,吃喝不愁,正是这种环境才培养出唐代那样璀璨耀眼的诗坛。

再加上皮日休本人正是意气风发的阶段,诗中所表现的气度也就更加的浪漫,让人遐想连篇,回味无穷。

诗的内容,其实就写了一件小事,大部分全是作者自己的联想,并不现实,然而唐诗蕴藉的妙处,也正在虚实之间,天上与人间的交汇中。

此诗是唐拍肆朝时期袭旦轿的竟陵文学家皮日休创作的七言绝句,记迟帆载于《全唐诗》卷六百十五。此诗运用了比喻,联想的修辞手法, 咏物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表达了中秋佳节赏月之情。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作者

皮日休

出处

《全唐诗》

作品体裁

七言绝句

朝代

唐代

作品原文

天竺寺⑴八月十五日夜桂子⑵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⑶。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⑷掷与人。[1]

注释译文

注释

⑴天竺寺:今称法镜寺,位于灵隐山(飞来峰)山麓。

⑵桂子 :特指为桂花,本质是樟科植物天竺桂的果实。

⑶露华新: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⑷嫦娥:多种说法,有说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等。[1]

译文

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1]

创作背景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阴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

诗人创作此诗正是在中秋的夜晚,联想到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而此刻正是诗人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所以在如此佳节,又是诗人得意之时,以此背景,诗人创作了此诗。[2]

作品鉴赏

第一句,描述了桂花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场景,交待了诗人所处的时间是中秋之夜,奠定了全诗是充满了轻松,了联想的基调。

第二句,诗人捡起殿前的桂花,桂花的颜色洁白而新鲜,阐述了诗人是享受中秋之夜的景色的,也表明了诗人此时在人生道路上是顺畅的。

第三句,通过传说透露出了诗人对桂花的怜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阐述了诗人是热爱自然,怜惜自然的。

第四句,感叹到桂花飘落是因为传说中的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通过丰富的联想,烘托出诗人是拥有包含万事万物的心境的。

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综合此诗,神话传说中吴刚 学仙有过,遭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其树随砍随合,所以必须不断砍伐,却始终砍不倒这棵树。但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额怅、哀绵,全诗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自在,毫无忧愁的。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读者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 。内容是诗人的联想,却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不禁让人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1]

作者简介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 常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 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 ),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他曾经编纂自己的著作《文薮》 。他曾经中过进士,当过太常博士官,后来参加黄巢起义 ,任翰林学士。[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