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旧曾谙是什么意思?

2023年05月12日 22:02:231

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旧曾谙是什么意思?

曾:过去发生过――表示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况。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风景旧曾谙:美好的风景久已熟悉。扩展资料忆江南词三首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不知何时会再次相逢。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忆江南三首

二、江南好古诗

忆江南

白居易 〔唐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翻译 

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赏析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雀御巧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本诗其第一首,作者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

全词五句。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接下去,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春来”,互文见义。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作者写于洛阳的《魏王堤》七绝云:“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拆袜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

花发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区别。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因此作者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这个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词虽收束,顷键而余情摇漾,凌空远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3

[宋]

曾布

《江南好/忆江南》

江南客,家有宁馨儿。三世文章称大手,一门兄弟独良眉。藉甚众多推。千里足,来自渥洼池。莫倚善题鹦鹉赋,青山须待健时归。不似傲当时。

4

[宋]

吴文英

《江南好/忆江南》

行锦归来,画眉添妩,暗尘重拂雕栊。稳瓶泉暖,花隘斗春容。围密笼香暗霭,烦纤手、亲点团龙。温柔处,垂杨?髻,□暗豆花红。行藏,多是客,莺边话别,桔下相逢。算江湖幽梦,频绕残钟。好结梅兄矾弟,莫轻侣、西燕南鸿。偏宜醉,寒欺酒力,帘外冻云重。

2

[唐]

韦庄

《菩萨蛮・人人尽信丛说江南好》

人盯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

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

肠。

1

[唐]

白居易

《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凯坦辩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三、《江南好》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江南好》的意思: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行简盯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赏析: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档和”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咐猜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