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竹子的古诗词
一直以来,竹子一直为文人墨客所钟爱,他们爱它的坚贞不屈、折服于它的凛凛气节,他们写下的无数咏叹竹子的诗篇,让人顶礼膜拜。

《新竹》
【清】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这首诗颇有哲理。

《庭竹》
【唐】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依。
这是唐代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哗颂诗句虽短,诗意甚高。袭橘诗面写竹,竹之直节挺立,犹君子之风,千村万陌,无处不有。暗喻自己似和竹子一样的君子,无论到那里都可以清高自立。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这是一首题画诗,其中描写竹子坚劲不折的精神。它深深地立在脚下的土地,不管风吹乱禅郑雨打,依然坚挺,这样的精神,是很多人的向往吧。

《竹》
【宋】苏东坡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苏轼喜欢吃肉,人所共知,但他却说:宁可不吃肉,也不能住的地方没竹子。没有肉只会让人消瘦,但没有竹子却令人俗气。瘦了还可以长胖,可俗气却没有办法医治。
这么爱吃肉的苏轼,为了竹子,都可以放弃肉,看来,竹子高洁的品质也是深深感动了他呀。
一、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姜夔《疏影・苔枝缀玉》
二、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租戚
三、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四、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姜夔《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五、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李商隐《瑶池》
六、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七、竹马踉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八、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李商隐《潭州》
九、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弊游陵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十、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
十一、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十二、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燮《新竹》
十三、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十四、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十五、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十六、盘馐X酱实,歌杂竹枝辞。――司马光《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十七、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十八、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磨禅――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十九、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二十、更思僵卧人,岂只食无肉。――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二十一、此君志欲擎天碧,耸出云头高百尺。――际智《咏新竹》
二十二、南山截竹为v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李颀《听安万善吹v篥歌》
二十三、五两如竹林,何处相寻博。――释宝月《估客乐四首》
二十四、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阎选《河传・秋雨》
二十五、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描写竹子的诗
描写竹子的古诗有:《竹石》、《竹》等。
一、《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翻译: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蠢哗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二、《竹》宋・苏东坡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翻译:
我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住所处没有竹子。
人消瘦了还可以变肥,但庸俗就难以医治了。
诗词赏析:
一、《竹石》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
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兵权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洞裤挺立,特立独行。
二、《竹》赏析:
这首诗是借题歌颂风雅高节,痛批物欲俗骨。
据《晋书・王徽之传》记载,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为人高雅,生性喜竹。有一次,他寄居在一座空宅中,便马上令人种竹。有人问其缘故,他不予正面解释,“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纳档简无此君’!这“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便是借此典故来赞颂潜僧。
有些人常汲汲于名利,计较于得失,随权势而俯仰,视风向而转移,俗态媚骨,丑行毕现。这种人,往往自视高明,自以为得计,听不进奉劝,改不了秉性,所以诗人说这种“俗士不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