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关于创作思路的诗句(与创造有关的诗句或词)

2023年03月29日 22:18:011

1.与创造有关的诗句或词 1. “毫无疑问,创造力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没有创造力,就没有进步,我们就会永远重复同样的模式。”――爱德华・波诺

2. “世界上只有一个你,这个表达是唯一的。如果你阻止了,它不会通过其它媒介存在,将会永远消失。”――玛莎・葛莱姆

3. “创造力就是想出新鲜事物。创新就是制造新鲜事物。”――西奥多・莱维特

4. “一个新的想法是非常脆弱的,他可能被一声耻笑或一个呵欠扼杀,可能被一句嘲讽刺中身亡,或者因某位权威人士皱一下眉便郁郁而终。”――-查尔斯・布劳尔

5.“当我们从事我们天生适合做的事情时,工作中也需要娱乐。娱乐能激发创造力。”――琳达・奈曼

6.“没有任何人去过创造之地。你必须离开舒适的城市,走进直觉的荒野。你将会发现精彩绝伦的世界,你将会发现你自己。”――艾伦・艾尔达闭派

7.“与其什么轿差贺都不知道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不如有些错误的想法。”――爱德华・波诺

8.“画家告诉我,没有人能在树未成形时画出一棵树;只凭孩子初期轮廓,没有人能画出这个小孩・・・・・・但是观察一段时间孩子的动作,画家就能了解他的特性,画出他的每分神态。”――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9.“天才只不过是一种以非惯常方式感知事物的才能。”――威廉・詹姆斯

10.“有创造性的人,他们希望能够无所不知。他想知道一切事物――古代历史、十九世纪数学、现代制作技术以及生猪的未来。因为他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想法会汇集成新的思路。也许六分钟、六个月或者六年。但他们相信一定会实现。 ”――卡尔・艾里

11.“创造力就是发明、做实验、成长、冒险、破坏规则、犯错误以及娱乐。”――玛丽・库克

12.“灵感是等不到的,你必须用棍棒去追逐他。”―― 杰克・伦敦

13. “所有的艺术家都是在自己的心灵中浸渍画笔,将自己的本性融入作品的。”―― 亨利・沃德・比彻

14. “ 重要的问题不是‘什么培养了创造力?’,而是究竟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有创造力?人类的潜力在哪儿丢失了?如何受挫了?所以我认为最好的问题可能不是‘为什 么人们有创造力?’而是‘为什么人们没有创造力,没有创新意识?’创造力面前我们必须毫无惊愕之感,就好像如果人人都有创造力,我们会认为这是个奇迹。” ――亚伯拉罕・马斯洛

15. “ 没有已经完成的事情。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待完成。最美丽的画儿还没画,最伟大的剧本还没写,最优美的诗歌还未创作。世上还没有完美的铁路,最好的政府和完善 的法律。物理学、数学以及最顶尖的科学还在雏形阶段。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正在酝酿下一个达尔文,而他的任务是在等待下一个爱因斯坦。”―― 林肯・斯蒂芬斯

16. “世界对于有想象力的人来说只是一块帆布。”―― 亨利・戴维・梭罗

17. “我们渐渐认为艺术和工作是不相容的,或者至少是两个独立的范畴,我们在历史上第一次创造了没有艺术的产业。”――阿南答・库玛瑞阿苏瓦米

18. “所以你们看看,想像力需要散漫―长时,无效力,快乐无事,偷懒又拖拖拉拉。”――布兰达・尤兰

19. “创造力就是看出原本不存在的东西。你需要认识到如何将那些东西挖掘出来,并且让它成为上帝的玩伴。”――迈克尔・谢伊

20. “所有最强力的诗魂是我们的童心。”――Stephen Nachmanovitch

21. “随着竞争加剧,越来越需要有创造性思维。做好同一件事,并有效地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爱德华・波诺

22. “聆听他人的原始想法,不管它最初挺起来多么荒唐可笑。如果你禁锢人们的思想,你会得到很多盲从者。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威廉・麦克奈特,3M公司首席执行官

23. “每个人淋浴后都有新的想法。正是那些淋浴完毕,擦干身体并且做实事的人们有所作为。”――诺兰・布什内尔

24. “一切伟大的功绩和思想都最初都是荒谬可笑的”――阿尔伯特・卡缪

2.春江花月夜 揣摩诗人的写作思路,全诗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全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月圆人聚的向往。

(精锐五角场)本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庆橘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3.【古人是怎样写诗的 一,一定要掌握好诗词的格式,韵律,规律和变化. 二,对要表达的内容要事先有构思,写什么?怎样写?用什么体裁,都要心中有数. 三,认真学习,吸收和掌握,古人诗词写作的技巧,方法. 四,要充分理解,掌握,明晰,词汇的意义. 五,扩大词汇量,并熟练掌握文字词汇的用法. 六,要多看,多学,多问,不断积累,丰富和扩大知识面. 七,深入生活,细心观察,细心体会事物所表达的,内在的情和意. 八,写好后要反复推敲,修改,细心品味所写内容的韵味. 九,既要言简意赅,又要对仗,工整,含意深刻,琅琅上 口,使人看后回味无穷. 十,必须要去除心中的所有杂念,做到心要宁静,平和,自然流畅. 在我的创作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诗词写作要达到高境界, 除了要按照一定的格式要求外, 还必须要力求做到: “情景交融,景,心,情感三位一体.” 写景物,寓情感,不要娇柔做作,故弄悬虚. 一定要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 使人看后感到耐人寻味,回味悠长. 这样的诗词才是好诗词. 以上就是自己的写诗体会,请各位朋友多多指正.。

4.思路:趣味诗的创作规律与鉴赏要点 诗歌的技巧,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得完的,在诗歌创作的路上走得越远,就越会发现自己难以突破,一当你觉得自己有了进步,却又跟着觉得自己还是原地踏步~~~~````

就你的问题,先简单的说说:

意象:

诗歌中的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作者主观的意与客观物象相凝聚的具象。一首诗很少是一个单一的意象,而是一系列意象的组合,它的多重组合就如同电影蒙太奇(montage)手法。所谓蒙太奇是指“用一连串画面并置形成不见于任一画面的一种抽象观念。”诗歌中的意象叠加就是意象组合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它是一个意象的上投影着另一个意象或多个意象渗透交融成一体,如一位国外的诗歌理论家所说的“两个视觉意象构成一个视觉和弦,它们结合而暗示一个崭新面貌的意象。

诗歌分行,句子编排:

诗歌句子的分行编排有很大作用作用: 新诗没有古诗词的固定音乐规定,引进西方分行,加强节奏感和旋律感以达到音乐性的效果。

1 分行适应诗情而长短、疏密、参差。诗行遵从诗歌内在律--情绪节奏,其外形是将内心情绪视觉化展示出来的结构形式。惠特曼表现开国时开拓豪放、自由浪漫的情感,诗行很长,犹如新大陆疆界的广阔苍茫。马雅可夫斯基表现了十月革命的剧变,诗行呈现楼梯形,起伏大,参差不齐。

2 诗行运用省略、跳跃,随意性较大,产生新的结构意义。如上下诗行并置产生新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 分行把视觉间隔化为听觉间隔,显示节奏。这是在阅读中产生的效果。连在一起读就无法显示节奏。

4 分行引起审美注意,让人用诗的心理来欣赏。

但是也有要求:

1 注意行与行有机组合。关键是跨行--一句话占两行以上。这是为了让人停顿,集中注意力去欣赏下一行--强调最有价值、最光彩的语言。

2 分行是发展变化的,应有独创性。如传统的情绪图案,变为象形图案和会意图案。

3 分行更重视诗的视觉效果,从“听觉艺术”变为“视觉艺术”。这是因为新诗内在的复杂性和多层性,难以直接通过朗诵来表达,只能用文字排列来保持诗意。卡勒(美)认为,一段文字是否是诗,未必取决于语言本身,而是取决于文字排列即视觉形式。

诗歌的用语要注意陌生化与还原生活:

诗歌虽是语言艺术,它有别于日常语言。日常语言是一种实用语言,它无时无刻都在使用,就有自动化性质,它的司空见惯,也就钝化了人们的感受,我们的感觉常处于麻痹状态。诗歌语言则不同,为了给读者以新鲜感,它常以反常的方式出现,即对见惯的实用的语言实施阻挠、变形、扭曲的特别处理,使原先熟悉变成不熟悉的,需要重新加以审视,它就是俄国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所主张的“陌生化”,也可称为“反常化”。他说“艺术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感觉事物,而非已知事物,艺术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还是开始的那句话,诗歌的技巧,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得完的。学习诗歌,也要有很大的耐心,和毅力。如果对诗歌有兴趣,想深入了解的话,有详细的资料。包括:

诗歌的比与意象叠加 诗歌中的设定性规则 诗歌的表现与表现性 诗歌的形式、形式感与形式主义 歌中意义、意思、意味的追寻 诗歌中的音义对应 音乐与诗的桥梁 陌生化与还原生活 诗歌佯谬:通感、荒诞、黑色幽默~~~~~~~~~``

全部都是长篇大论,不过,你要是有耐心将这些资料看完,相信对你诗歌的创作会有很大帮助!!!

5.1. 诗歌一首,仿方文山诗――素颜韵脚诗进行写作,并附上创作思路( 朦胧 外披着真实的面具

大摇大摆地 走在 夜里

但那 标志性的脾气

并不如面具般可以遮掩 终于

在某个 街头的花泥

把它 一口吞掉吃进肚子里

这件事发生 的日期

我深刻记得 就在那年夏季

那时候天空下着 细雨

而且 还发生了一场

悲剧

这故事背景 就是 眼睁睁看着你 远去

创作感言:我自己的一个感概,今晚外面的夜色很朦胧,我印象中,某一年,我曾经欺骗过一个我喜欢的女生,她很伤心,最后选择了离开,我只能眼睁睁看着她远去,因为我真的伤害了她。第一段,我是描写了现在我身处的环境,夜色很朦胧,然后结合面具来引发欺骗始终会给识破这个理论,因为凡是谎话,总带着柔弱,最终还是给花泥吞没直至缺氧而死。第二段就是写感受了。希望提问者能够喜欢素颜韵脚诗带来的意境。

6.有关艺术的诗词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唐__李白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好听琴

唐__白居易

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

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

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

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

张山人弹琴

唐__常建

君去芳草绿,西峰弹玉琴。

岂惟丘中赏,兼得清烦襟。

朝从山口还,出岭闻清(幽)音。

了然云霞气(意),照见天地心。

玄鹤下澄空,翩翩舞松林。

改弦扣(和)商声,又听飞龙吟。

稍觉此身妄,渐知仙事深。

其将炼金鼎,永矣(以)投吾簪。

听弹琴

唐__刘长卿

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江南弄 赵瑟曲

南北朝__沈约

邯郸奇弄出文梓。

萦弦急调切流征。

玄鹤徘徊白云起。

白云起,郁披香。

离复合,曲未央。

7.《关雎》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诗经》中的《周南・关雎》是国风的首篇,它的艺术手法一直为历代学者所称道。

本文主要从它的比兴手法、叙事特点和描写梦幻中的爱情三方面发表一点粗浅的见解。 先说比兴。

朱熹云:“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浅显而准确地解释了比兴的念义。“比”便是通过类比联想或反正联想,引进比喻客体,“写物以附意”;“兴”则是“触物以起情”,“它物”为诗歌所描写的景物,而这种景物必然蕴涵着诗人触物所起的情。

“兴”是一种比“比”更为含蓄委婉的表现手法。《诗经》中《周南・关雎》一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

这是一首爱情诗,诗歌欲写所思之“女”,先以雎鸠起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既是兴,又是比,雎鸠天性温顺,可比淑女之娴静;雎鸠乃“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采荇之女;“关关”乃雎鸠雌雄唱和之音,可起“君子”思“逑”之情。可见,“兴”之含义是如此的丰富而深远。

诗歌之起兴本身就具有联想、托寓、象征等作用,这本身就给诗歌的理解带来很大的空间。在中国文学史上,对“雎鸠”这一“兴”象的理解可谓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汉代《毛诗》认为雎鸠“鸟挚而有别”,象征“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又不淫其色”,并进而引申出“可以风化天下”的题旨,显然是在汉代经学至上观念下的牵强附会之说。近人袁梅等人认为,雎鸠即鱼鹰,是捕鱼高手,求而必得,雎鸠捕鱼时的欢快叫声,是求爱获得成功的暗示,“关雎求鱼”本身就是男女求爱的隐语。

这种理解虽较为新颖,但鱼鹰求鱼时的凶猛行为总是让人不能够与和乐而友善的君子和淑女联系起来。其实,雎鸠就是一种普通水鸟,雌雄和鸣时发出的声音欢快而和乐,诗人借眼前的景物发端,有起意与起韵的作用,不一定要有如此深刻的含义。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右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 之”,也为兴而比。“流”、“采”、“ ”为同义词,都有“寻求”、“采摘”、“择取”的意思,采摘荇菜,用来比喻君子追求淑女,从“流”到“采”再到“ ”,是采摘荇菜循序渐进的过程,朱熹认为“流”为“顺水流而取之也”,“采”为“取而择之也”,“ ”为“熟而荐之也”。

“荐”为吃的意思。朱熹还进一步解释:“彼参差之荇菜,既得之,则当采摘而烹 之矣;此窈窕淑女,既得之,则当亲爱而娱乐之矣。”

当是符合诗意的见解。荇菜为水中之物,故而在始采时要左一把右一把地顺水流去捞,此时的方向还未定,有“寻求”之意,到了“采”时,便有了目标了,而到了煮熟可吃的“ ”,则是爱情成熟、走向婚姻的时候了。

这里的“兴”象与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是水乳交融的。比兴是通过“托物连类”、“借物引怀”的物象喻体以达寄托的审美认知方式,在这里,物象喻体运用的是否成功,是比兴手法是否高超的重要标志,《关雎》一诗中“雎鸠”、“荇菜”喻体形象鲜明,意境深远,委婉而准确地体现了人物的情感,是比兴手法成功运用的标志。

- 次说叙事。《诗经》的作者从现实生活出发,根据现实生活所激发的情怀来吟咏“造文”,这样的诗作都是有感而发,具有真情实感的。

和《诗经》中的大部分诗歌一样,《关雎》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在叙述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和思念之情时,从一见钟情到寤寐思服,再到幻想中的美好结局,是依事物发展的顺序来叙事的,但这种叙事的顺序更多的是感情发展的内在脉络,故而这种叙事带有强烈的“感事”色彩,即带着强烈的情感来叙事。情感的冲动时常影响着叙事的完整,以致抒情性成为外显的主要特征。

《关雎》这种叙事方式,更重视内在的心理活动与情绪反应,并不特别追求表现外在行为。诗歌从求女写起,到“求之不得”开始,事件的进程似乎被打断,取而代之的是细致而微妙的心理描写,“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游哉,辗转反侧”。

作者从“辗转反侧”这一细节描写入手,既叙事,又抒情。“感事”的色彩很浓。

而第三章中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从表面上看,确是叙事,但由于它是作者幻想中的场面,故而也便具有了抒情的意味。“含事量”的高低并不是评价叙事性作品水平高下的标准,从文学角度而言,感事是一种质量更高的叙事。

《诗经》在脱离音乐后仍有不朽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它的叙事当中情感的灌注与渲染,当然,我们并不能因为《关雎》所具有的抒情性特征断定其为“抒情诗”。事实上 ,《关雎》仍属于叙事诗的范畴。

因为抒情性的叙事就本质来说仍是叙事,虽说这种叙事常为情感冲淡乃至淹没,但核心还是行动和行动中的主体,抒情性只是附着在叙事之外的毛羽。正如比兴手法使诗情景交融一样,《关雎》的事件进程、情感流溢也是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

再说梦幻。我们说《关雎》以叙事为主,并不认为它所写之事就全是现实生活中的实有之事。

我们先从“窈窕淑女”说起,“窈窕”二字作何解释,一直也是众说纷纭的。有人认为是体态美,相当于现代汉语“苗条”之意,有人认为“窈窕”二字均从“穴”字,有幽深、深居简出的意思。

从诗中我们不容易看出君子“求之不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