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人生哲理的古诗有哪些

2023年03月20日 15:34:511

一、人生哲理的古诗有哪些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二、写哲理的古诗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三、给点有哲理的的诗句啊,要古诗

朱熹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题目】琴诗(宋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待太子坐》曹植 白日曜青春, 时雨静飞尘。 寒冰辟炎景, 凉风飘我身。

四、谁有哲理的古诗?

比较好的有以下几首----------------

【题目】题西林壁(宋 苏轼)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

【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题目】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 杨万里)

【诗词原文】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哲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五、关于哲理性的诗句

哲理性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山重水复嶷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六、唐诗宋词里面有没有丰富的哲理?

唐诗宋词是璀璨夺目的中华文化宝库,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中华文化,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唐诗宋词的作者都是赫赫有名的一代文豪,青史留名的文化大家。千百年来,拥有无数的文化粉丝,秒杀现在众多的小鲜肉、网红。他们都饱读诗书,满腹经纶,都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他们作词作诗,犹如信手拈来,仿佛佳句天成。唐诗宋词寥寥数语,叙景叙事,或由景抒情,或因景言志,或借景入理,展现出丰富的文化魅力,蕴含着很多人生哲理。其中,我个人觉得苏轼的《题西林壁》最具有代表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首典型的借景说理诗。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让人陶醉,苏轼不只是单纯的游山玩水,游历庐山美景之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向人们道出一个为人处事的哲理:一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事物问题的出发点不同,看到的事物问题就不尽相同,就具有片面性,局限性,如果只强调主观,就得不到正确的结论,看待事物问题要客观全面,不能有狭隘性,才能清楚正确了解掌握事物。有自己的的独到思想,这就苏轼的不同之处,正是唐诗宋词的各有千秋,各领风骚,这就是中年文明传承五千年仍能熠熠生辉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