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现代诗

含有"斯"与"泽"的诗句

2023年02月23日 13:11:261

一、含有"斯"与"泽"的诗句

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王建《七夕曲》: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

==========

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陶渊明《四时》: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两汉无名氏《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二、斯在古文中的意思是?用法是?

  斯 sī

1,这,这个,这里:斯人。斯时。以至于斯。

2,乃,就:有备斯可以无患。

3,劈:“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4,古同“厮”,卑贱。

5,古同“澌”,尽。

6,连词,那么、就:理安,斯得人也。

7,句中句末语气词:哀我人斯。

以上是从我的古汉语虚词词典里查到的

  斯

【动】

(会意。从斤,其声。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义:劈;砍)

同本义〖split〗

斯,析也。——《说文》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诗·陈风·墓门》

有斯明享。——《书·酒诰》。郑注:“析也。”

厮(斯)舆之卒。——《汉书·严助传》。注:“析薪者也。”

扯裂〖tear〗

斯,裂也。——《广雅》。王念孙疏证:“今俗语犹呼手裂为斯。”

分开〖divide〗

斯而析之,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庄子》

距离;离开〖leave〗

华胥氏之国…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列子·黄帝》

【代】

“斯”假借为“此”,这,这个〖this〗

斯,此也。——《尔雅·释诂》

斯言之玷。——《诗·大雅·抑》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清·黄宗羲《原君》

又如:斯世(此世,今世);斯人(此人);生于斯,长于斯

【连】

则。就〖then〗——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

人之性,心有忧丧则悲,悲则哀,哀斯愤,愤斯怒,怒斯动,动则手足不静。——《淮南子》

【形】

通“厮”。古时干粗杂活的奴隶或仆役。引申为卑贱〖humble;low〗

旅琐琐,斯其所取灾。——《易·旅》

乡官部吏,职斯禄薄。——《后汉书·左雄传》上疏

又如:斯役(厮役。指干杂事的劳役);斯养(即厮养。奴仆)

白色〖white〗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诗·小雅·瓠叶》

【助】

表示结构,相等于“之”、“的”〖of〗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诗·小雅·斯干》

用在倒装宾语和动词之间,以确指行为的对象,相等于“是”〖be〗

笃公刘,于京斯依。——《诗·大雅·公刘》

用在形容词之后,相等于“然”〖functionword〗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诗·大雅》

三、含斯字的成语和名句

逝者如斯、

慢条斯理、

斯文扫地、

亿万斯年、

螽斯衍庆、

斯斯文文、

漫条斯理、

耳鬓斯磨、

一至于斯、

三复斯言、

螽斯振羽、

风斯在下、

朝斯夕斯、

浞訾栗斯、

赫斯之威、

斯事体大、

豁然确斯、

如应斯响、

慢条斯礼、

否终斯泰、

极口项斯、

歌于斯哭于斯

四、求带斯和然的诗词、名句等

《九日沣上作,寄崔主簿倬二李端系》

唐   韦应物

凄凄感时节,望望临沣涘。翠岭明华秋,高天澄遥滓。

川寒流愈迅,霜交物初委。林叶索已空,晨禽迎飙起。

时菊乃盈泛,浊醪自为美。良游虽可娱,殷念在之子。

人生不自省,营欲无终已。孰能同一酌,陶然冥斯理。

==============================

《旧作感怀》

宋    宗泽

关中黄壤黑壤,大是邦家利源。

古者亩收十一,谁兴岁取十千。

不用府无虚月,藏之斯民裕然。

=====================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

宋   黄榦

物理须深玩,人心定不凡,

棣华春竞秀,鸿影暮相衔。

天性人为贵,同胞岂异心。

疾行迷后长,思昔更伤今。

忆昔防提日,堂前聚戏嬉。

利心驱逸马,分背欲何之。

富贵真余事,儿孙亦后身。

四支先自贼,骈拇若为人。

矢束折应难,叶密根无托。

斯道固昭然,叹息人何莫。

儒衣而儒冠,满口谈诗书。

君看阋墙心,异类诚不如。

我行箕山颠,上有贤弟兄。

高节振颓俗,余芳丐后生。

二父及诸郎,异世真一体。

五、“若”“是”“斯”“特”“修”这些字在古文中的意思与例句

“若”,连词,表假设,如果,例: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是”,指示代词,,这,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斯”,指示代词,这,例: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特”,副词,只是,例:特示故人。——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修”,形容词,长,例: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