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急需“描写雪的诗句及赏析”要完全哦

2023年02月16日 22:40:411

一、急需“描写雪的诗句及赏析”要完全哦

终南望余雪

年代:【唐】 作者:【祖咏】 体裁:【五绝】 类别:【】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释】

【注解】:

1、终南: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2、林表:林梢。

3、霁色:雨后的阳光。

【韵译】: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

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

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评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

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

朗,朴实俏丽。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简析】:

通过山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使诗达到全新的境界。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题意是望终南馀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多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不正给人以“浮”的感觉吗?读者也许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是的,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

“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馀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贾岛的《望(终南)山》诗里是这样写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久雨新晴,终南山翠色欲流,长安百万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多好看!唐时如此,现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如果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馀雪而不用一个“霁”字,却说望见终南阴岭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观真实了。

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怎见得?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馀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馀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馀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终南馀雪的题目,写到因望馀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何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呢?

王士稹在《渔洋诗话》卷上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作,不算过誉。

二、赏析谢道韫的咏雪诗“未若柳絮因风起”?

“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如何分出高下?

兄子胡儿抢先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显然是率尔以对;兄女继之答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乃是得到片刻的沉思,有备而来。

兄子的“撒盐空中”确实形象感很强,但盐为何物?给人咸涩之感,何美之有?兄女的“柳絮因风起”不但形象感强,而且轻柔、优美、高雅,似胜兄子一筹。

所谓“差可拟”,因率尔而拿不准的心情直而言之;所谓“未若”,明显压兄子一头,譬如积薪,后来居上。

兄女的“柳絮因风起”,身处隆冬寒天,恍若见到春天来了,读之令人神清气爽;相比之下,兄子的“撒盐空中”则没有遥远的幻想,显得浅近、鄙俗。

三、有关雪的诗句 加赏析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

燕山雪花大如席 夸张

四、谁知到〈咏雪〉这首诗

[双调]水仙子·咏雪

乔吉

冷无香柳絮扑将来①,冻成片梨花拂不开②,大灰泥漫了三千界③。

银棱了东大海④,探梅的心噤难捱⑤。

面瓮儿里袁安舍⑥,盐堆儿里党尉宅⑦,粉缸儿里舞榭歌台⑧。

注释

注释

[注释]

①此句为:纷飞的雪花冷而不香,如同柳絮一样扑来。冷无香:指雪花寒冷而无香气。

②此句为:雪花冻结成片,如同拂拭不开的梨花。

③此句为:纷纷扬扬的大雪如同白灰洒遍了整个世界。漫:洒遍。三千界:佛家语,这里泛指整个世界。

④此句为:大雪好像为东大海镀上了白银。

⑤探梅的心噤难捱(ái):寻梅的人都被冻得从心里打战。噤:牙齿打战。捱:忍受。

⑥面瓮(wèng)儿里袁安舍:袁安的宅舍都被大雪埋没,如同埋在了面缸里。面瓮:面缸。袁安:东汉人,家贫身微,寄居洛阳,冬日大雪,别人外出讨饭,他仍旧自恃清高,躲在屋里睡觉。

⑦此句为:党尉深宅大院里的积雪,如同洁白的盐堆。党尉:即党进,北宋时人,官居太尉,他一到下雪,就在家里饮酒作乐。

⑧此句为:大雪使歌舞的亭台变成了粉缸。榭:建在高土台上的敞屋。

赏析

赏析

[赏析]

《咏雪》是一首咏物诗章,极力渲染大雪纷飞的景象。大雪如冰冷无香的柳絮扑向大地,又如冻成片的梨花。接着用“大灰泥漫了三千界”,进一层烘托飞雪之大。从扑面飞来的柳絮,到“漫了三千界”的“大灰”泥“,由远及近,凡高到低,尽情描摹,面对如此大雪和酷寒天气,那些喜欢踏雪赏梅的文人也怯寒止步。此曲多用俗语,生动形象,把用典与俗语巧妙地融合于一起,别具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