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白帝城怀古》与一般的怀古诗有何不同?
旅游诗白帝城怀古
唐代:陈子昂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此诗描写了这位年轻的西部人第一次进入中国中心区域(虽然仅在南方边缘)的旅程。他不断地回顾“巴”(四川),细心地寻访“周甸”(不包括四川),寻访“禹功”所覆盖的地区。他反复提到那些广泛的地理名称,仿佛这些名称本身就具有某种神奇的意义。他为这些地区的历史和古迹所倾倒。他在白帝城怀古,所缅怀的既不是历史事件,也不是盛衰过程,而是集中于与中国文化的中心区域相联系的古迹本身。
由怀古而产生的忧伤很容易转换成孤独及思乡的情绪。与较老练诗人的修辞练习不同,陈子昂这首诗更多地与情绪的激发有关,而不是与技巧有关。他的旅行诗并不像王勃、卢照邻、骆宾王的同类诗,而更接近李百药的诗。诗中对句的排列比王勃、卢照邻的诗较不板滞。他的风格离开骆宾王的风格更远。骆宾王的怀古旅行诗用了高度矫饰的语言,即使最真诚的感情也会黯然失色,从而彻底破坏诗的情调。
陈子昂描写自然景物的对偶句不似上官仪那样复杂,可是在这首诗中,这些对句也一铺到底,破坏了诗篇的流畅。此外,诗人还隐喻性地运用动词描写直观景象,表现了宫廷诗的一定影响。
白帝城怀古注释:
日落沧(cāng)江晚,停桡(ráo)问土风。
夕阳隐没苍茫的江水,天色已晚,停船探问当地乡俗土风。
沧江:泛指江水。土风:乡土歌谣或乐曲。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城楼面临着古代的子爵巴国,高台乃是那湮没的蜀汉王宫。
巴子国:古国名。汉王宫:指永安宫,蜀汉先主刘备卒于此。
荒服仍周甸(diàn),深山尚禹(yǔ)功。
这荒远地区仍属周朝的领域,深山里至今推崇大禹的丰功。
周甸:周朝甸服之国,意指周朝的领域。禹功:指夏禹治水的功绩。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山岩陡峭好像青青墙壁中断,地势险峻下临清碧江水流通。
青壁:青色的山壁。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高大的古树挺立在白云边上,归来的船帆出现在浓浓雾中。
古木:一作“古树”。云际:云中。言其高远。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水行的旅途一去便无限遥远,旅客的愁思因此更无尽无穷。
坐:因为。
怀古诗的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 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是悲哀,也是一种通脱,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
“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时出现的则是一个细致精确的小场景,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苏东坡所写之赤壁与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赤壁绝非一处,对此,东坡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此处点出“周郎赤壁”在西。此句在文中作用极大,既拍合词题,又为下阙缅怀周公瑾预伏一笔。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写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顿时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 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
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在京口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六岁,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开篇即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接下来讽刺今日用事者(韩腚校窒窳跻迓∫谎萋剩邮Ρ狈ィ钊擞锹恰@现炼⒉换嵩儆米约海唤鎏焯鞠F渲小胺鹄觎粝乱黄裱簧绻摹毙幢狈揭逊俏矣械母锌钗镣础
辛弃疾和苏轼是我最喜欢的两位豪放派诗人。。。
这两首行不??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山房春事》 岑参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如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刘禹锡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旋落已成尘。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隋宫燕》 李益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神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 姜夔这几首均为怀古诗,在内容上有个共同特点:借古伤今,即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山房春事》着力描写“梁园”今日的萧条景象,往日周围三百多里盛极一时的梁园,如今已令人目不忍睹:纵目远眺,偌大的梁园只有三两户人家,几只乌鸦在夕阳的余晖中乱飞,不时发出刺耳的鸣叫。再看,庭院中的树全然不管世事巨变,春来之时仍然开出绚丽的花朵。前两句用对比手法,凸显梁园今日的衰败,后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在对庭树的埋怨中寄寓自己深深的感慨。《乌衣巷》前两句也是描写萧条的景象,后两句则选取了一个极寻常又极富表现力的特写镜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如寻常百姓家。” 这里,燕子被赋予了历史见证人的身份,过去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如今却飞如寻常百姓家。今昔鲜明的对比,确实令人不胜感慨。《隋宫燕》则全让“燕”出场。春天到来,宫花依旧盛开,旋即凋谢化为泥土,目睹隋朝盛事的燕子双双低语,像是为逝去的“旧国春”而感伤。诗人将自己的所见所感通过似乎带有灵性的燕子来表现,虚中有实,幻中见真,把隋宫今日的衰败写得别有风味。《扬州慢》的对比更为明显一些:昔日的“春风十里”,亭台楼阁;今日已“荠麦青青”,杂草丛生。在此基础上,词人又拟人化手法,说经过战乱之后,就连乔木都厌谈兵事。下片先采用侧面描写,说如果杜牧再来,也会为扬州的惨象而震惊,纵使他再有才华也写不出其中况味,最后,词人又把自己的感慨寄托在桥边的“红药”:红药呀,红药,扬州的繁华早已化为了尘土,你年年开花,究竟是为谁呢!这类诗,诗人着力要表现的是某一古迹今日的衰败,所以,我们欣赏的时候,注意力要放在诗人表现衰败景象的手法。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