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宋元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到底有多强大?

2022年05月29日 02:10:382编辑

说起福建的城市,估计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厦门,其实论经济实力,在福建比厦门更厉害的还是泉州与福州,尤其泉州实力最强,可知名度却最低。

其实,“低调”的泉州连续二十多年是福建经济第一,而在古代,泉州更加繁荣。

宋元时期,泉州是当时整个东方最大的港口城市,与当时西方的亚历山大港并称,如果等量比较的话,其地位就如同现在的上海港、宁波港,乃至更甚。

宋朝以前,泉州就已非常繁华地处福建沿海的泉州,背靠着戴云山脉,晋江从这里奔涌入海,泉州一带的海岸线曲折延绵港阔水深,是很好的天然良港。

其实所说的“泉州港”并非单独的港口,而是泉州这个地方一系列港口群的总称,由于泉州港群非常密集,逐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港口城市。

整体来说泉州有三湾十二港,像是洛阳港、永宁港、围头港等都非常出名,泉州这座城市因为港口与海上贸易的发展而兴盛起来。

关于泉州港有海路与外界相连的记载,是南北朝时代,当时的天竺高僧拘那罗陀来华事件,那时的泉州被称作“梁安郡”,后改称南安。

汉朝佛教传入中土之后,便不断有来自于天竺的僧侣来华弘扬佛法,而按照记载,当时绝大多数的僧众若从海上而来,都需要经过泉州地区。

拘那罗陀来华的时候,从晋安也就是福州一带北上,最终抵达健康也就是南京,而返程的时候到达梁安也就是泉州,因为需要更换大船。

不仅如此,隋唐乃至于更早之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与日本等地之间的海上贸易往来,泉州也是个非常重要的中枢机构。

虽然泉州的巅峰时代出现在宋元时期,但这并不代表此前的泉州就藉藉无名,相反,隋唐时代的泉州就已经相当发达,是东方的海上贸易重镇之一。

从唐朝四港之一,到五代第一外贸巨埠原本在唐朝中前期,泉州虽然兴旺,却还没到达非常高的程度,与那时候的扬州等地相比,还是要差不少,但后来事情出现了转机。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实力大损,而西域等地被吐蕃占据,北方的商道中断,唐朝对外贸易的重心开始向东南沿海的海上丝绸之路转移。

尤其是岭南与福建等地,而按照当时阿拉伯地理学家伊本·考尔大贝的《道程及郡国志》的相关记载,泉州与交州、广州、扬州并尊唐朝四大对外贸易港。

并且在唐朝末期开始,泉州一带出现了专门负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而这些在《泉州府志》等文献当中也是有明确记录的。

五代时期,泉州港在当时东南一隅的闽国手中,因为这里与外界陆路来往不便,所以受到中原战乱的影响很小,这一时期泉州进一步快速发展,

后晋时期,闽国被南唐实际控制,而这一时期泉州城被大规模种植刺桐树,城池也被大规模加固扩建,泉州城的规模扩大到了原本的七倍以上。

尽管五代于中国而言,是一段非常混乱的岁月,可这一时期,却成为了泉州港奠定其后来东方最大对外贸易港口的重要时期。

从考古发掘与文献来看,五代十国时期的泉州港,已形成了完整的外贸管理机构,并且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泉州成为了东方最大的外贸港口。

宋元时代的泉州,比肩如今的上海纽约随着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贸易国,世界主要的大型港口也几乎都是我国的,名列前茅的就是上海港、宁波港等等。

而宋元时的泉州,比起今天的上海,其地位还要高很多很多,当时的泉州虽然被西方人与亚历山大港并称,但两者之间的实际差距,犹如萧峰与慕容复之间的实力差距。

宋朝极其重视海洋贸易事业,而对外贸易也是当时朝廷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这在国内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外贸的繁荣也带动了一大批巨大港口。

北宋时期,泉州一度被更加南方靠近南洋的广州港超越,直到南宋时代,随着宋朝廷移动到东南地区,泉州开始急速崛起,最终超过广州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

南宋绍兴年间,仅仅泉州与广州两地的市舶司,每年带来的净收入就占到了当时宋朝岁入的百分之五以上,这个比例已相当之高。

泉州的繁盛,使得当地有大量的外国人定居,按照《诸蕃志》记载,明确被记录下来与泉州有贸易来往的国家,共有五十八个。

不管是马可·波罗,还是伊本·巴那他,在他们的记载之中,对于泉州港的繁荣都无法使用具体的文字进行描述,都将泉州称作世界最大的港口与贸易中心。

泉州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就好像是如今上海、纽约、阿姆斯特丹、新加坡等诸多超级大港的结合体,其远洋贸易的全球枢纽地位,实在是旷古烁今。

主要是宋朝与元朝对海外贸易是保持欢迎态度的。

以宋朝为例。

开宝四年(971),设置广州、杭州、明州(宁波)市舶司。宋代市舶司以“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为职能,市舶司相当于现代的海关,对外贸易的专业机构。

并且还,“置榷署于京师,诏诸蕃香药宝货至广州、交趾、两浙、泉州”。榷,可以理解为“税”,比如酒榷,盐榷等等。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京城设置专业管理各市舶司的机构。

元祐二年(1087),宋哲宗于泉州设置市舶司。这是泉州对外贸易较大的证明。

泉州市舶司一直存在延续至南宋德祐元年(1275),与广州市舶司同期废止。

据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若欲船泛外国买卖。则自泉州便可出洋。若有出洋,即从泉州港口至岱屿门,便可放洋过海,泛往外国也”。这一时期,泉州的海上贸易已涵盖今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等70多个国家与地区,常见于有记录的品类已经达 300 种以上。

海外贸易特别对于南宋而言,极其重要。大家都知道南宋只能算“半壁江山”,而为了保

持军队与官员队伍,对于“税”就十分要紧。因为土地不多,只能在其它方面找补,主要就在酒榷,与对外贸易上。

绍兴六年(1136),泉州知府连南夫,奏请朝廷“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抽解物货、累价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差”。

这个政策就是鼓励各市舶司“招商引资”。招到五万两至十万两的市舶司官员,可以升官。

当时有一个大食蕃客啰辛贩乳香,价值三十万缗。纲首蔡景芳因招诱舶货,收息钱九十八万缗,补为承信郎。

因为贸易发达,泉州有一些其它文化的建筑,比如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的泉州通准街清净寺,就是一座阿拉伯风格的寺院。

泉州还不只这一座(只是清净寺保持较完善),还有开元寺等,因此泉州也称“佛国”。

另外,2007 年,从广东海域打捞上的宋代沉船“南海一号”中,发现有大量瓷器、铁器、钱币等物品。经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发掘分析,其中瓷器多出自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福建德化窑。宋代,福建泉州德化窑素以盛产“白瓷”而著名,在这批瓷器中,出土有四耳罐,小盒等德化白瓷。

所以《泉州府志》记载;“终宋世,享其利,胡贾航海锺至,富者赀积巨万,列居郡城南”。

到元朝时,马可波罗描述说:“我敢言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刺桐港就是泉州港。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于至正七年(1347)来华,他们一行人到达中国的第一座城市就是刺桐城。他们描述;“该城的港口是世界大港之一,甚至是最大的港口。我看到港内停有大艟克约百艘,小船多得无数。这个港口是一个伸入陆地的巨大港湾,以至与大江会合”。

另外,元朝统治都征日本,爪哇等海外地区,出船最多也是泉州。

至元十六年(1279)二月,为征讨日本,忽必烈下令扬州、湖南、赣州、泉州四地造战船六百艘。至元十九年(1282)九月,“敕平滦、高丽、耽罗及扬州、隆兴、泉州共造大小船三千艘”。

至元二十九年(1292),元世祖诏石弼、亦黑迷失、高兴等人,领兵二万,出征爪哇。爪哇位于东南亚海域,“自泉南登舟海行者,先至占城,而后至其国” 。“十一月,福建、江西、湖广三省军会泉州。十二月,自后渚起行”。

至元三十年(1293),征爪哇战败,石弼等人自海上归来,达泉州。

可见泉州的地位已经有军事的意味。

元朝也学宋朝,设置税关,“凡输入之商货,包括宝石珍珠及细货在内,大汗课额十分取一,胡椒值百取四十四,沉香檀香及其他粗货,值百取五十”。

元朝政府通过海外贸易获利颇丰,“为额极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