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唐朝王维描写春天的唯美诗句有哪些?

2022年05月09日 03:18:594编辑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佛教自西汉末年(或东汉初年)传入中国,南北朝盛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王维的母亲笃信佛教。维摩诘,是早期佛教著名居士、在家菩萨。到底是王维的母亲给起的名字,还是王维后来自己改的名字,说法不一,无从考证。王维,诗、画、音乐兼工,是唐代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孟浩然并称“王孟”,诗中充满禅意和处世哲学,世称“诗佛”。苏东坡在《书诘蓝田烟雨图》中评价:“味(品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描写春天的诗一、《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此诗,另一诗题《江上赠李龟年》,是王维眷怀挚友、著名音乐人李龟年之作。红豆,又名相思子。诗中采用比兴手法,言浅而意远,恬淡而思深,表达了朋友之间的相思之情。红豆相思,现在演变成了表达男女之情的“专利”。正如同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原本是表达兄弟手足之情,现在也成了表达爱情的“专利”,可见爱情力量的伟大。

这首诗,与南朝诗人陆凯的《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王维诗 营造的优雅唯美、浑然天成的意境 ,胜于《赠范晔》 。

二、《辋川别业》

不到东山向一年,

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

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

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

相欢语笑衡门前。

唐天宝年间,王维不满执政的李林甫,政治上遭到打击。举家迁徙蓝田,在辋川亦官亦隐。

诗中描写春天隐居生活的悠闲、融洽。远离政治的喧嚣纷扰,在草绿桃红的季节,优娄比丘、伛偻老人,披衣倒屣,争相迎接,谈笑甚欢,与官场上屡遭排挤、疏远,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是传诵千古的名句。雨中的草色翠绿欲滴,完全能够作为染料了。水上的桃花,娇艳似火,仿佛燃烧。用绘画的手法,寥寥两笔,就把草绿桃红勾勒出来,堪称经典。

三、《春中田园作》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觇(chān):探测、察看。

描写田园风光。杜鹃啼鸣,杏花雪白。砍伐桑枝,查看泉脉。归燕识巢,旧人新历。举觞不饮,惆怅远行。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表达对田园生活的挚爱、对乡土的眷恋。全诗淳朴清新,天然而不雕饰,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四、《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阒静之夜,万籁俱寂。闲,不是百无聊赖,无所寄托。闲,就是静,进入一种禅定状态,桂花缓缓零落、似有似无的声音,都能听得真切。只有静下心来,舍弃尘世的烦扰,才能品味个中滋味,“色(万物)即是空,空即是色。”

诗中最为后世推崇的是以动衬静手法的运用。

最早采用以动衬静手法的,是南梁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两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噪才显得树林更加静谧,鸟鸣才使得山谷更加空幽,是以动写静的范例。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更是出神入化,将以动写静,以臻至境,叹为观止。

五、《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山中送罢友人,独自一人,日暮时候,关上柴扉,抚慰离别的情绪。但作者没有过多的渲染“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悲戚,而是表达翌年春草碧绿,王孙重归的期盼。

六、《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分分别别,契阔聚散,是人生之常态,“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送别,倾心劝慰友人,堪称最温馨的送别。

总之,王维笔下的春天,是绚丽多彩的,更是鲜活生动的。强烈打动读者、震撼心灵的,是王维的真实感受和处世哲学。分别与离散,挫折与逆境,往往与人生相伴,行到水穷之处,正是坐看云起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