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观《怎样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有感

2022年04月03日 09:08:422编辑

演讲人:李敬一(武汉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广播电视系主任) 我今天想讲三个观点,那就想,我就想了,我们怎样古典诗词,我想从三个方面来切入。 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今天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欣赏古典诗词要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从领略把握诗词的意境入手,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诗词的那种深邃的、那种优美的境界,那种优美的艺术魅力。意境美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最高的艺术标准,也是欣赏诗歌首先应当注意的。什么叫意境呢?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里面这样说,说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佳者,无不如是”,王国维又说,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那么王国维在这里提出了写景,诗歌有意境那样包括写景,写真景,写真情,这叫有“意境”。那么其实呢,真正能够体现一首诗的意境美的应当是情和景的有机结合,情和景的密不可分。那就是我们欣赏一首诗,看他怎样写景,看他怎样通过写景来把它的思想感情融会于其中,我还是举个例子大家非常熟悉的从小就读过的杜甫的一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那么这四句诗,可以说完全是用绘画的手法,画出来的四幅画,非常美的四幅画,好像挂在我们家里的四个条幅挂着。第一幅画说“两个黄鹂鸣翠柳”,在青翠的柳枝中间,两三个黄鹂鸟儿在鸣叫着,在跳跃着,很美吧?柳树很浓密,黄鹂鸟儿是小的,它跳来跳去。第二幅画“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更美了,青天,蓝蓝的天幕是个背景,在这个背景下,一行白鹭冲天而起,点缀在蓝色的天幕之上,是很美的吧?第三句说“窗含西岭千秋雪”,“窗含西岭千秋雪”,近处是个窗口,透过窗口,窗口好像是个镜框子,有限的这个窗口,外面是无限的雪山,无限的雪山的一个部分就构成一幅图案,是一幅图案画。“窗含西岭千秋雪”。第四幅画“门泊东吴万里船”,门口的水中停着即将驶向东吴的万里行船,四幅画,四句诗完全是四幅画,而且这个画非常讲究,非常讲究。大家看,前两幅画是动态的,“两个黄鹂鸣翠柳”,鸣,跳跃着,鸣叫着,“一行白鹭上青天”,飞的,是动态的画,后面两句是静态的画,“窗含西岭千秋雪”,静态的,“门泊东吴万里船”,船在这儿是停泊不动的,动静结合,相映成趣。而且呢,四幅画又共同构成一幅春意图,作者把他对春天的喜爱、对春天的热爱,这种情绪表达在流露在蕴含在这四幅画里边,所以画中有他的情,清融会在画面当中。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他所描绘的形象里边,就使得诗歌有更大的感情的容量。那么这个古代诗歌创造意境的一种艺术追求。这是我说得什么叫“意境”。 那么下面,我进一步说了,中国古典诗词这个意境,它所呈现出的那种美的形态是反复的是多方面的,它是以多种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就是说大家读这个诗,体会这个意境美,它是不一样的,不是说意境美它是一种意境,获得那种美的感受是一种感受,不是这样的,其实是非常丰富的。我把它概括为八个方面,大体上可以这样概括,不一定很准确。第一种意境呢,我说叫做“雄奇阔大”,雄奇阔大意境。第二种我们叫“旷放开朗”,“旷放开朗”,第三种我们叫“苍凉悲壮”,第四种我们叫“深邃沉郁”,那么这四种类型它的共同点就是表现了一种“阳刚之美”,表现一种阳刚之美。此外还有四种我把它叫做“浓艳瑰丽”,第二种叫做“淡泊静谧”,第三种叫“清新素雅”,第四种我们叫做“凄冷寒凉”,这四种呢,大体上集中表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种“阴柔之美”。所以诗歌这种意境美给我们的感受无非是“阳刚美”,无非是“阴柔美”,那么“阳刚美”,我们刚才讲了有四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是“雄奇阔大”的意境,这种意境就是我们读这首诗,理解这种意境美,它有个什么特征呢?这类的诗词,往往在写景的时候,它“雄奇壮美,气势雄浑”,写景“雄奇壮美,气势雄浑”,抒情“奔腾震荡,磅礴千钧”,“奔腾震荡,磅礴千钧”,语言方面它往往是“渲染夸张,惊心破胆”,这样给一种它在写景方面、在抒情方面、在语言方面有这些特色。比方说,大家非常熟悉的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换酹江月”。那么这个诗里面,你看看写景,它写景什么?“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不是“雄奇壮美”?它抒情呢?都是磅礴,很有气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浪淘沙”,淘汰了泥沙,“大江东去”,淘汰了泥沙,历史的长河淘汰了多少风流人物、英雄人物,发历史的感慨,抒情是这样的。语言方面,用的词都是比较夸张的,比较绝对的,“乱石”石是“乱石”,“空”天空已经很高了,“乱石”可以“穿空”,“涛”是“惊涛”,“惊涛拍岸”,撞击着这个江岸,有的本子(写成)“经套裂岸”也是一样的,都是非常有力,“卷起千堆雪”用的词非常有力。卷起,那个“雪”,那个浪头啊,“大浪”“波浪”的那个“浪波”,波浪啊,它像千堆雪,用的词都是很极端的、很大的。所以这种类型我们是叫“雄奇壮美”。你读了以后感觉受了撞击,好像一种,好像是大江大河撞击着你,感情的巨流撞击着你的心灵,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我说叫“旷放开朗”,这种意境呢,它一般特征是这样的,写景往往是“脱尘拔俗,虚实相生”,抒情的时候呢往往是“旷达开朗,舒缓绵长”,在语言方面一般就是“健朗明快,奇谲俊逸”,这诗就很多了。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像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非常潇洒,非常洒脱,非常旷达,心中不搁什么事,心中不纠缠于某一个疙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很潇洒的,那么这是第二种,叫做“旷放开朗”。 第三种叫做“苍凉悲壮”,这种意境美,它一般的特征是这类诗词在写景方面往往是“苍茫阔远,峭拔萧疏”,抒情方面往往是“豪纵雄健,慷慨悲凉”,在语言方面呢往往是“古朴遒劲,刚正惨烈”,比方大家很熟悉的,有一首唐诗,王翰写的《凉州词》,写守边将士的那种悲凉的情怀,说“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里面表现的那种苍凉的情怀,这种情怀里有“悲哀”,但是更有“雄心壮志”,有“壮志”,同时也含一点“悲”。所谓“壮中含悲,悲中有壮”,这是第三种。 第四种就是所谓“深邃沉郁”,这类诗词,它一般的特点内容上“深蓄积厚,感情深沉,曲回郁结”,在语言上往往是“不事雕琢,绝少夸张,长于以情事动人”,比方说大家熟悉的杜甫的《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样地“忧国忧民”,那样地“深邃沉郁”,“沉郁顿挫”,上面我讲了这四种,我们读了这首诗以后,在我们眼前往往会产生一种什么形象?它所表现的形象,有的像“崇山峻崖,横绝太空”有的像“大河横前,波涛汹涌”,有的像“迅雷疾电,走云连风”,有的像“大风卷水,林木衰摧”,有的像“壮士拂剑,浩然弥哀”,有的像“倒酒既尽,仗藜行歌”有的好像是“行吟泽畔,饮恨吞声”,就是我们联想起这样一些形象,总而言之,这些形象给我们一种美感的,一般说来这种美感是激扬振奋的,是奔放热情的,是深沉坚实的,是劲健悲慨的。那么这四种,我们说属于“阳刚之美”。 那么关于“阴柔美”,我也概括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我们叫“浓艳瑰丽”,那么它所,这类的诗词它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酒边花下,盛装美人”,盛装的美女,它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往往是“浓抹彩绘,刻意雕琢”,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往往是“金碧辉煌,浓艳绝人”,比方说大家很熟悉的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他所描写的本身就是一个浓艳的美女的形象,那么他所用的这些词汇,都是比较雕琢的,比较精美的,华美的、华丽的,那么这是给人读了以后感觉到一个美女的形象在我面前,惊艳绝人啊,亮得让你睁不开眼睛呢。它属于这样一个浓艳的美,第二种情况,我们叫做“淡泊静谧”,淡泊静谧的意境,这类诗词它的特点是这样的,往往它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了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一种飘逸的情绪。比方说王维的晚年的山水诗,山水田园诗,他有些篇章虽然写的是自然界的一些客观景物,但是作者把他这种“不与世事”的一种淡泊的心境,通过这个诗刻画出来了。比方说他的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那么这里面都用了一个“空”字,这个“空”,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环境的那种空寂,也是作者心里面的那种“空”。因为他晚年笃信佛老嘛,信佛教,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晚年,那么这是第二种。 第三种呢我们叫做“清新素雅”,这类的诗词一般说来作者所描写的也大多是大自然的景物,青山绿水,芳草鲜花,比较素淡,或者描写一些纯洁天真的人物,生动活泼,俏丽可爱,它的表现手法呢往往是细致纤丽的,清奇婉转的,好像是“流泉鸣琴”呢,洋溢着生气。比方说,大家很熟悉的像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非常清新素雅。 第四种就是所谓“凄冷寒凉”,凄冷寒凉”这种形态,这类的诗词它所表现的情事、环境,大多是哀伤凄冷的,如愀如悲,如泣如诉,它往往以凄婉楚恻来打动人心,读这诗词它可以引发人们的畏惧和悲悯,以一种悲剧的方式来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那么欣赏这类诗,虽然它诗词本身写得很悲哀、很伤心,但是我们读这诗,依然可以产社一种审美的愉悦。不是幸灾乐祸,而是从这个写悲凉当中,我们感觉到一种美,我们刚才讲了它是一种悲剧的这种方式来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一种热情。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李清照晚年写的诗《声声慢》,这是在她“国破家亡,晚年无依无靠,寄人篱下”这种心境写的。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那么就是说她写她那种悲惨的境遇,当时是“国破家亡”,国家不统一,她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寄人篱下”,她写这词表现她当时独特的心境,独特的生活,我们读了以后可以激发我们对美好事物的那种向往,是不是这样呢?它依然可以唤起一种美感,那么上面我们讲了中国古典诗词所表现的意境美的形态,大体上有八种,前四种属于“阳刚美”,后四种我们把它归纳为“阴柔美”。 那么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第二个切入点,我觉得应该是语言美,语言美,因为中国古典诗词,它也是语言的艺术,是最精粹的、最精炼的语言、最美的语言,人们说这个语言美讲它的语言像诗一样,是不是这样呢?诗的语言是非常美的语言,诗歌的语言如同绘画的颜料,如同绘画的颜料,这个画面再美,靠语言来涂抹它,来涂染它,所以诗歌的语言美,可以使作品表现出一种绘画美。古代的诗歌概括力强、体制小,所以呢,要求语言必须准确、精炼、生动、形象,那就是说古人对诗歌语言的要求大体就是准确、精炼、生动、形象。我也举个例子来说,大家都看过《红楼梦》吧,《红楼梦》第48回写到,香菱向林黛玉学诗,林黛玉告诉她你先读读王维的诗,香菱就读了王维的诗,然后呢向林黛玉汇报。说什么呢?说我读了王维的《使至塞上》,其中有两句叫“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她说我就不好理解,她说想来烟如何直啊?日自然是圆的,烟怎么会直呢?太阳总是圆的嘛,所以这“直”字似无理,这个“直”字用得没有道理。烟怎么是“直”呢?“圆”字似太俗,这个“圆”呢,“落日圆”,“圆”字太俗气,哪个不知道太阳是圆的呢?月亮还有个缺的时候,还什么残月啊,还什么上弦月、下弦月啊,新月啊,太阳总是圆的嘛,这个“圆”字太俗。香菱就说,她说,但是呢,我合上书一想,倒是见了这景的,你说写得不好吧,但是合上书一想这个景呢好像就在我们面前展现出来了。香菱最后说,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大漠孤烟直”,“直”字不好,“长河落日圆”,“圆”字不好你换两个字,换一换看看,你能不能找两个字把这两个字换掉呢?香菱没有找出来,我想不但是这两个字换不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十个字,哪一个字不能换掉。如果换掉,就不叫好诗了。“漠”字能换吗?“漠”就是沙漠,在大西北,在边疆塞外,大沙漠茫茫一片,独特的景物、荒凉啊,沙漠的漠字,独特的,不能换吧?“大”字能换吗?大漠,写出那种苍茫感,茫茫无边,更突出了一种荒凉,“大漠”大家感觉这个语感。“烟”字能换吗?“烟”是“狼烟”“烽烟”,边疆特有的景物,军事斗争,边疆前线只有烽烟,没有什么炊烟,而且这个烟是孤烟,一个“孤”字现出它环境的严酷、冷漠,是边疆是塞外,军事要塞呀,“孤烟”,“烟”字不能换。“孤”字不能换,“孤烟直”,“直”字为什么不能换呢?一个“直”字,显出这个环境的恶劣,荒旱无风,一丝风都没有,很炎热,所以烟是笔直往上升的,这是第二。第三,这个字有感情色彩,“大漠孤烟直”,大家感觉什么呢?一种刚强、一种坚硬,烟都是笔直笔直的,那么守边疆的将士们呢,就可想而知。但是作者没有这样说,就是说这里面它喻示着比喻了守边将士那种刚强、坚硬,他可能不承认。这就是说,是写烟笔直的,没有什么别的含义,他说你很浅薄,所以好诗,它在写景当中,有意无意当中有这种内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河”字能换吗?在这个地方来说,黄河的源头,“河”独特的,“长河”,一个“长”字,显出这个地方没有山峦、没有树木,河长长的、长长的,给人一种很突出的感觉。“长河”、“落日”,“落日”两个字能换吗?一般写心情很好的时候,写朝阳,他为什么独特写“落日”呢?落日,残阳如血,很悲凉、很苍凉,所以用“落日”。这个“圆”字能换吗?“圆”字不能换,为什么?我们如果在大城市,你能看到落日圆吗?看不见。因为太阳刚刚西斜,被一栋高楼挡住了,再西斜,被那个山挡住了,再被一棵树挡住了,看不到太阳圆圆地圆圆地落下去只有在荒漠当中,大沙漠当中,在西北很荒凉的地方,太阳是圆圆地升起来,圆圆地正中间,圆圆地西斜,圆圆地落下去。“圆”字给人感觉非常突出,“长河落日圆”。那就是说古人呢在这个用字上是非常之讲究的,其他还有很多很有名的句子,你比方说,温庭筠有首诗叫《商山早行》,其中有两句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多少个字啊?10个字,写了几种景物呢?写了6种景物。10个字能够写6种景物,我们大家写文章写了几千字,一个景物都没描写清楚。他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为什么?因为它字数很少,它必须很精炼,同时呢,又很准确,同时特别有意境。作者用10个字,把一种野店晨霜,旅客道路辛苦的意境,把它生动地展现出来了,就是语言特别地精炼。此外,诗的语言呢,我们说是一种最精炼的、最准确的一种最生动形象的语言。所以这种语言呢,作者在写作诗歌的时候,他要靠锤炼才能得之,就是靠锤炼而成。 古代人写诗、填词非常讲究语言的锤炼,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谓“意匠惨淡经营中”,这是杜甫的话,说我写诗,“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果“惊人之语”,我就还要改。我写诗,每句话都是惨淡经营呢,惨淡经营。诗歌欣赏的第三个切入点,第三个切入点那就是“形式美”,“形式美”,中国古代诗词是最讲究形式的,最讲究形式的。在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各种规律、各种体制再结合着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使得古代诗歌在形式上具有一种音乐美和建筑美,诗读起来很好听,抑扬顿挫,也有一种建筑美。你看,我们诗很规整、很整齐,七个字一句,排下来,就像我们盖的这个设计得不太好的那个楼房一样,上上下下都是方的,五言诗,排得也是一个楼房一样的。西方的诗或者国外的诗,金字塔式的或者阶梯式的,也有它的排列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诗歌非常规整,当然像词它有长短句,它也是一种形式、一种形态,所以它表现出一种音乐美和建筑美。那么这种形式美,在世界的诗歌园地当中,也是独具一格的。中国诗歌这种独特的这种形式。那么中国古典诗歌早期定型为“四言诗”。大家知道《诗经》最早定型的是“四言诗”,就是四个字一句。但是并没有特别的格律的要求,到了汉魏六朝时期,“五言诗”“七言诗”兴起,到了南朝时期,在齐代永明年间,有人发现了汉字有平、上、去、入四声,四种声调,那么有人就根据汉字的这种四种声调以及双声叠韵这些规律,来研究诗句当中声、韵、调这种配合,要求写诗,要“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讲究对偶,这就出现了在南朝时期就出现了注重声律的一种新的诗体“永明体”。“永明体”到后来格律诗的形成,以及后来的骈文,以及词、曲这些文学样式,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到了唐代初年,就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律诗和绝句,也所谓“格律诗”。中国诗歌真正讲格律的,是从唐代开始。唐代以前它还有一个发展过程呢,我们说,在齐代永明年间,发现了汉字的平、上、去、入四种声调,从这儿以来到了唐代是真正地、正式地讲格律了。那么此后,这种新的诗体,这种格律诗,以及包括后来的词、曲,它讲格律也就是在句速、在字速,在每句中的声调、字的声调,以及句末的押韵,句与句之间的对仗,全诗的这种结构的规律,都有一定的格式,有一定的格式。所以呢,格律诗就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基本形式,诗、词、曲都是如此。那么诗歌有了一定的格律要求,读起落,轻重缓急相间,缓急相间,长短有致,抑扬顿挫,韵调谐和,这就更加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美,那么谈到古典诗词这种格律的要求,就是这种形式的要求,它的要求很严格,也比较复杂。但是它的基本要求,我想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平仄”的要求,“平仄”就是字的声调。第二个就是“押韵”的要求,“押韵”押什么韵?第三个就是“对仗”的要求,“对仗”、“对偶”,那么这些都比较,我们说了比较复杂,要求比较严,所以一般不提倡当代的青年写这个旧体诗。当然你文化学问比较高一点,诗词读得多一点也可以写。但是过去毛泽东主席所说的,提倡青年人写新诗,不提倡写这个旧体诗。他不是说不是不提倡大家写,主要从哪个意义上,这种格律比较束缚人,因为我们想诗啊重在抒情,如果在抒情方面,很想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是这种形式又限制了,我不能够遵守我的规律,那个诗写得不像个格律诗,那也不好。所以我们一般地还是提倡大家写新诗,写自由诗。那么但是特,要欣赏古典诗词那就必须要懂一点,不一定写,但是要懂。怎样才能懂呢?这不是我们这一次课能讲清楚的。 大家下去以后,可以找点有关诗词格律方面的一些书来看一看,我就不多讲了。总而言之,上面讲了我们为什么要欣赏古典诗词,欣赏古典诗词从哪些方面切入,我讲了三个方面,那就是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欣赏古典诗词的“语言美”、欣赏古典诗词的“形式美”。概而言之,我国古代优秀的诗、词、曲作品,有着高度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我们批判地继承,从而增强文化素养,提高我们认识生活、概括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为适应新时代的新挑战打好坚实的基础。我想我今天给同学们要讲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