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绝句’是什么?

2022年02月14日 10:50:462编辑

绝句起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朝,当时都是四句一首,称为“联句”,《文心雕龙·明诗》所谓“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唐宋两代,是我国经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绝句风靡于世,创作之繁荣,名章佳什犹如群芳争艳,美不胜收,可谓空前绝后。


对于“绝句”的称谓,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绝句”又叫“绝诗”,或称“截句”、“断句”,截和断都含有短截的意思。按照《诗法源流》的解释,绝句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截取律诗四句,或截首尾二联,或截前二联或后二联,或是中间二联(首尾、前二、后二、中二)。


  第二种:“绝句”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绝句称谓的第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关于绝句是截取律诗之半的说法,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曾经指出过:“五言绝句自五言古诗来,七言绝句自歌行来,此二体本在律诗之前,律诗从此出,遂令充畅尔。有云,绝句或截取律诗一半,或截前四句,或截后四句,或截首尾各两句,或截中两联。审尔,断头刖足,为刑人而已。不知谁作此说,戕人生理!”而《声调谱》作者赵执信也指出过:“两句为联,四句为绝,始于六朝,元非近体后人误以绝句为截律诗,故致多此一问。”由此可见,截句的说法,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臆断,不足为信。

[编辑本段]分类
  按照诗歌格律,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

《玉台新咏》
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南朝陈代的徐陵主编《玉台新咏》就有“古绝句”的名称。但这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zè)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的约束。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句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古绝句五言特多,而七言非常之少。


  按照每句的字数,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五、七言绝句居多,六言绝句很少。

[编辑本段]特点
  

律绝
   律绝跟律诗一样,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帖对。


  绝句按字数分:五言绝句及七言绝句。


  五言绝句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⑵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绝句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⑵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跟律诗一样,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


  律绝要避免孤平。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仄声,则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用了仄声,则第五字必须是平声。


  如果用对仗,往往用在首联。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在首联用对仗的,


  但是,尾联用对仗,也不是少见的。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就是尾联用对仗的。


  首尾两联都用对仗,也就是全篇用对仗,也不是少见的。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全篇用对仗的。


  有人说,绝句就是截取律诗的四句,这话如果用来解释绝句的名称的来源,那是不对的,但是以平仄对仗而论,绝句确是截取律诗的四句:或截取前后二联,不用对仗;或截取中二联,全用对仗;或截取前二联,首联不用对仗;或截取后二联,尾联不用对仗。


古绝
   古绝既然是和律绝对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诗格律束缚的。它是古体诗的一种。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古绝:


  ⑴用仄韵;(有争议,有很多学者诗人认为律绝的标准是粘对律句,与韵的平仄无关)


  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如果不用律句,只能算是古绝。


  五言古绝比较常见,七言古绝比较少见。


  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的,因为在律诗兴起以后,即使写古绝,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响。


  ①依平仄类型来看,七言平起式等于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于五言平起式。


  五言平起式相当少见,七言仄起式比平起式稍少些。


  ②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这一点也与律诗相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