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如何看待现在有的年轻人调侃古诗词?
前言问题中所选的两首诗与普通的诗确实有些不同,《江南可采莲》是古代的民歌。所说的乾隆那首《咏雪》一般认为是郑板桥的作品。
这两首的确是大白话,古人也有不少诗人写白话诗。
一、《江南可采莲》是民歌题主认为《江南可采莲》不像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首诗的确不像诗,例如后面的四句并不押韵。
沈约《宋书·乐志》记载:
乐章古辞今之存者,并汉世街陌谣讴,《江南可采莲》、《乌生十五子》、《白头吟》 之属是也。 《江南可采莲》是汉朝民间的“'街陌谣讴'”,《康熙字典》:"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从《宋书·乐志》中关于“秦青学讴,虞公善哥”看来,”谣讴“是没有音乐伴奏的”徒歌“。
《江南可采莲》是民间的劳动者的歌曲,或许略有加工,或许直接被乐府收集上来。前三句是押韵的”徒歌“,后四句应该是唱和的”徒歌“。
而《白头吟》就是文人的诗歌了,传说作者是卓文君,与采莲女唱的白话歌自然不同。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二、一片两片三四片 出自于宋朝诗僧咏雪这首诗非常有名: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这首诗一般人做是郑板桥的作品,而不是乾隆。当然郑板桥也是借用了前人的作品。
释绍昙(?~1297),字希叟。是南宋时候的诗僧,僧人有一种似诗非诗的”偈颂“ ,有的僧人偈语连韵都不押,写出来也像大白话:惟一坚密身,一切尘中现。老婆腰系紫纱裙,娇儿手把红罗扇。南岙东村,张坊李店。拜贺新年,春风满面。欢悰不觉语声高,惊落梅花,一片两片三四片。释绍昙和郑板桥一样,当然不仅仅写这种白话诗,正经的五律七律也随口可来,例如这首写雪和梅的七律:
雪边春信到衡茅,谁遣梅兄慰寂寥。秀气一枝抽嫩玉,寒英五叶剪生绡。
月移疏影窗前挂,风递清香竹外飘。几许吟魂招不返,急催兰弟读离骚。这种白话诗,除了受到古人民歌的影响,也受到唐朝著名诗僧王梵志的影响,后来的诗僧寒山、拾得、皎然,诗人王维、白居易等人都写过王梵志体的白话诗。
王梵志的诗多是这种白话诗:
生时不共作荣华,死后随车强叫唤。齐头送到墓门回,分你钱财各头散。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结束语古乐府中的民歌,大多经过文人的修饰,但是其淳朴通俗的特点有别于文人之诗。
古代文人的白话诗,大多是有意而为,例如王梵志的白话诗被称为王梵志体,以这种诗体做的诗,都像通俗的顺口溜。
不要因此而小看了这些诗人。
即使是乾隆,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在作诗方面也完全可以吊打现代人。例如他的这首五律《腊八日雪》:
一夜同云布,凌晨散玉花。最宜逢腊日,顿觉助年华。
麦垄从添润,梅村欲放葩。所欣占岁稔,不为藉烹茶。@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