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述怀苏轼?
菩萨蛮
苏轼 〔宋代〕
碧纱微露纤纤玉。朱唇渐暖参差竹。越调变新声。龙吟彻骨清。夜来残酒醒。惟觉霜袍冷。不见敛眉人。胭脂觅旧痕。
苏轼古诗词?
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古诗词如下:
1,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3,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菩萨蛮新月苏轼赏析?
《菩萨蛮(新月)》 苏轼
宋代 苏轼
画檐初挂弯弯月。
孤光未满先忧缺。
遥认玉帘钩。
天孙梳洗楼。
佳人言语好。
不愿求新巧。
此恨固应知。
愿人无别离。
这首词写的时令为“画檐初挂弯弯月”的夜幕初降时刻,主要写“不愿求新巧”的人间七夕,情人心愿,“此恨固应知,愿人无别离。”此词上片写牛郎与织女离别之苦的神话传说,东坡借以抒发夫妻深情厚意与美好愿望。“画檐初挂弯弯月,孤光未满先忧缺”,赞美城头屋檐挂上的那美丽的弯月。但马上从“孤光”弯月中产生了忧叹:担心弯月永远成为不能团圆的“缺”月,以此隐喻他夫妻俩刚刚相聚又怕离别的心境。情恨绵绵,心有余悸,人运天机,一语道破。“遥认玉帘钩,天孙梳洗楼”,东坡看着那弯月,联想到如织女般的夫人正在楼上梳妆打扮的情景。可有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那无声胜有声的情味。下片由写天上的七夕,转到写人间的七夕。“佳人言语好,不愿求新巧。”相传织女星能给女人才慧。妇女每在七夕向织女祈求才智技艺、灵心巧手、美满幸福,织女都能如愿;而人间现实全然实现不了。后人就此称为“乞巧”。任凭夫人你何等的善于言辞,但你不愿意去向织女般的世人,去乞求那虚无飘渺般的新奇巧妙之赐予;更无心去追寻“轻渺,盈盈笑靥,称娇面,爱学宫妆新巧”(宋代朱淑真《绛都春·寒阴渐晓》)了。这词下还有后话。“此恨固应知,愿人无别离。”承上点明:你闰之所要求于我的是:夫妻分离之苦,我理应体验于心,但愿人间不要出现分离之恨事了。“愿人无别离”,最后一句,为全词主旨的点睛之笔。否则,将会是“此恨绵绵无尽期”(白居易《长恨歌》)了。全词情景相生,境界全出,以传说仙话之笔,集中抒发了患难重逢将近两月的夫妻深情,可谓水乳交融,刻骨铭心。
苏轼《菩萨蛮·赤壁怀古》?
苏轼写的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苏轼的《菩萨蛮》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苏轼的回文菩萨蛮七首 菩萨蛮(回文) 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 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 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 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 菩萨蛮(夏景回文) 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 琼暖碧纱轻。轻纱碧暖琼。 晕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晕。 闲照晚妆残。残妆晚照闲。 菩萨蛮(回文) 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 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 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 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菩萨蛮(回文四时春闺怨) 翠鬟斜幔云垂耳。耳垂云幔斜鬟翠。 春晚睡昏昏。昏昏睡晚春。 细花梨雪坠。坠寻乘花细。 颦浅念谁人。人谁念浅颦。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柳庭风散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 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 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菩萨蛮(回文冬闺怨) 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隔暖飞花雪。 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 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 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苏轼菩萨蛮其二?
苏轼创作的六首《菩萨蛮》,这六首《菩萨蛮》,篇篇惊艳,句句精湛,更难得的,是这六首《菩萨蛮》,全部都采用了回文的写作手法,正反皆成句。
1,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2,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3,菩萨蛮·回文冬闺怨
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
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4,菩萨蛮·回文
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
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
5,菩萨蛮·夏景回文
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琼暖碧纱轻,轻纱碧暖琼。
晕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晕。闲照晚妆残,残妆晚照闲。
6,菩萨蛮·回文
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
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这六首词,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后,因为无所寄托,只能写回文词以排遣烦闷。但正是在这样的逆境之下,苏轼也才有时间创造出如此精妙的词作。这六首回文词,堪称篇篇惊艳,字字美得令人心醉。
友谊古诗词苏轼?
苏轼写的友谊古诗词:
《虞美人 有美堂赠述古》
[宋] 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满江红 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宋] 苏轼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鹊桥仙 七夕送陈令举》
[宋] 苏轼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
不学痴牛女。风箫声断月明中,
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
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
风雨散、飘然何处。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宋]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龟古诗词苏轼?
1[宋]苏轼
《戚氏·玉龟山》
玉龟山。东皇灵媲统群山。绛阙岧峣,翠房深迥,倚霏烟。幽闲。志萧然。金城千里锁婵娟。当时穆满巡狩,翠华曾到海西边。风露明霁,鲸波极目,势浮舆盖方圆。正迢迢丽日,玄圃清寂,琼草芊绵。争解绣勒香鞯。鸾辂驻跸,八马戏芝田。瑶池近、画楼隐隐,翠鸟翩翩。肆华筵。间作脆管鸣弦。宛若帝所钧天。稚颜皓齿,绿发方瞳,圆极恬淡高妍。
尽倒琼壶酒,献金鼎药,固大椿年。缥缈飞琼妙舞,命双成、奏曲醉留连。云璈韵响泻寒泉。浩歌畅饮,斜月低河汉。渐渐绮霞、天际红深浅。动归思、回首尘寰。烂漫游、玉辇东还。杏花风、数里响鸣鞭。望长安路,依稀柳色,翠点春妍。
2
[宋]
苏轼
《龟山》
我生飘荡去何求,再过龟山岁五周。
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
地隔中原劳北望,潮连沧海欲东游。
元嘉旧事无人记,故垒摧颓今在不。
(宋文帝遣将拒魏太武,筑城此山。
3
[宋]
苏轼
《龟山辩才师》
此生念念浮云改,寄语长淮今好在。
故人宴坐虹梁南,新河巧出龟山背。
木鱼呼客振林莽,铁凤横空飞彩绘。
忽惊堂宇变雄深,坐觉风雷生謦欬。
羡师游戏浮沤间,笑我荣枯弹指内。
尝茶看画亦不恶,问法求诗了无碍。
千里孤帆又独来,五年一梦谁相对。
何当来世结香火,永与名山躬井硙。
4
[宋]
苏轼
《藏春坞三首?此诗之第三首为陆龟蒙作?》
退之身外无穷事,子美生前有尽花。
更有多情君未识,不随柳絮落人家。
莫寻群玉峰头路,莫看玄都观里花。
但解闭门留我住,主人休问是谁家。
朱阁前头露井多,碧桃枝下美人过。
寒泉未必能如此,奈有银床素绠何。
5
[宋]
苏轼
《莲龟》
半脱莲房露压欹,绿荷深处有游龟。
只应翡翠兰苕上,独见玄夫曝日时。
6
[宋]
苏轼
《葛延之赠龟冠》
南海神龟三千岁,兆协朋从生庆喜。
智能周物不周身,未免人钻七十二。
谁能用尔作小冠,岣嵝耳孙创其制。
君今此去宁复来,欲慰相思时整视。
菩萨蛮苏轼全文及赏析?
全文:
菩萨蛮·西湖
苏轼 〔宋代〕
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杀人。
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不用敛双蛾。路人啼更多。
赏析
上片先写天意留客。“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西湖上的晴雨变化是常见的现象,离任的太守陈襄将要远行,却被风雨留住。这是天从人意的美事,老天爷仿佛被送别的人们所感动,所以才特意以“萧萧雨”“留住”客人,满足了大家的心愿,这是老天有情。
接下来苏轼笔锋陡然一转,“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杀人。”为何这样写。接下去苏轼又把笔锋收回来,申述了一个使人信服的理由,“明朝愁杀人”原来是离情再经过一夜的酝酿和蓄积,会变得更深更浓,到明天送别时一下子爆发出来,会把人“愁”死的!可见老天有情,人更有情。经过这一纵一擒,心理上或情感上的回旋跌宕,苏轼将离情推向了纵深。
下片转换角度,写动人的送别场景。“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这两句写“佳人”泣别,“佳人”是指送别陈襄的一群官妓,同“长河水”联系起来,一方面是由于陈襄乘官船,从水程赴任,另一方面暗用了江淹《别赋》中的词语,
“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水。” “佳人”泣别是情重怨深的表现,这就把离情推向了一个高潮。
“不用敛双蛾,路人啼更多。”这两句又峰回路转,别开境界。苏轼像是对“佳人”们说,你们还是收住眼泪吧,且看站立在大路两旁的杭州百姓,他们哭得比你们还要伤心呢!广大百姓自愿前来送别一位离任的地方官,尽情挥洒泪水,离别场面庄严、感人。
可以说,这是百姓对一位官员的最高褒奖。苏轼这样写,非溢美之辞。是苏轼从侧面写出了陈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在把离情推向极顶的同时,也暗含着对陈襄流惠于民的赞颂。
全词无一处直接抒写苏轼自己当前的离愁,苏轼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而已。但又无处不渗透了苏轼浓重的离情别绪。苏轼在对实际生活观察和体验的基础上,选取了独特的艺术视角,出奇制胜,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菩萨蛮大柏地苏轼?
《菩萨蛮·大柏地》不是苏轼写的。
《菩萨蛮·大柏地》是现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毛泽东于1933年夏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大柏地雨后的壮丽景色。抚今追昔,揭示革命战争的重大意义,热情讴歌人民革命战争,流露出一种胜利后的宽慰和乐观情绪。全词动态描写景物、巧妙运用联想,主观的情志美与客观的自然美、社会美统一,情景交融,富有韵味。
蝶恋花七夕苏轼?
《蝶恋花·春景》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诗词大意:花儿残红褪尽,树梢上长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飞舞,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