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什么是“马非白马,白马非马”?

2024年11月17日 23:29:251

白马非马,这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250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

公孙龙以其白马非马的诡辩之术让许多大儒无言以对。

后来据说:公孙龙过关,关吏说:“按照惯例,过关人可以,但是马不行。

”公孙龙便说白马不是马,一番论证,关吏听了后连连点头,说:“你说的很有道理,请你为马匹付钱吧。

”这个典故也和对牛弹琴类似。

原文如下:马者,所以名形也;白者,所以名色也。

名形者非名色也。

故曰:白马非马。

求马,黄黑马皆可致。

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

……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

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惟白马独可以应耳。

无去者,非有去也。

故曰:白马非马.马故有色,故有白马。

使马无色,由马如己耳。

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

白马者,马与白也,白与马也。

故曰:白马非马也。

对于一般人,说“白马是马”就如同说“张三是人”一样,清楚明白,准确无误。

怎么可能“白马非马”呢? 公孙龙本人对”白马非马“的解说 中国古代论辩学者公孙龙论述"白马"之名有异于"马"之名的一个逻辑命题。

这一命题原是战国时齐国稷下?辩士儿说最先提出的,但其史料没有保存下来。

后来公孙龙力倡"白马非马"之说,在《公孙龙子》一书中专有《白马论》一文,对这一命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证。

一些逻辑学者认为这一论证主要意思是:①"马"这一名是只命形不命色的;"白马"这一名是既命形又命色的。

但"马"之不命色并不是否定马有色,而只是强调"马"不取其确定的颜色,它实际上是包括各种颜色的。

"白马"之命色,是专取其确定的白色的,可以不包括黄色、黑色等非白色。

从逻辑上分析,"白马"与"马" 虽然具有马形的共性,却又有 "包括各色"与"仅指白色"的区别,这就从内涵上区别了"白马"和"马"这两个种属概念。

② "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

即黄马与黑马都可以标作马,但不能标作白马,因此求马与求白马是不能等同的。

即"马"中是包括黄、黑马的,"白马"中不包括黄、黑马,从而在外延上揭示了"白马"与"马"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公孙龙还在《白马论》中指出,"马固有色,故有白马",这就明确肯定了马中是包括白马的。

由此表明,公孙龙从类的种属关系上,承认"白马是(包含于)马"这一常识命题,并确定"白马"与"马"的区别不是排斥和全异的关系,而是种概念和属概念的关系。

③ 根据公孙龙的分析,"非"在"白马非马"这一命题中只是作 "有异"、"不等同" 解,并不作"全异"、"不包含于"解。

《迹府篇》也曾明确指出,公孙龙的 "白马非马",即是"异白马于所谓马" 之意。

因此,"白马非马"这一命题也明确揭示了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

但有些学者认为 "非"只是作 "不属于"或"全异于"解,"白马非马"就是指"白马不属于(全异于或不包含于)马",因而是一个割裂个别与一般的诡辩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