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诗人范仲淹还是范仲淹?

2024年10月15日 21:03:261

诗人范仲淹还是范仲淹?

是诗人。

因为范仲淹是北宋著名诗人,同时也是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他的诗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被后世传颂不衰。

范仲淹的诗歌表现出他思想内涵和审美意趣,同时也反映出宋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风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作品对于后代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范仲淹简称?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长子?

范纯祐 ,字天成,范仲淹长子,苏州吴县人。性英悟自得,尚节行。方十岁,能读诸书;为文章,籍籍有称。

所处时代

北宋时期

出生地

苏州吴县

父仲淹守苏州,首建郡学,聘胡瑗为师。瑗立学规良密,生徒数百,多不率教,仲淹患之。纯祐尚未冠,辄白入学,齿诸生之末,尽行其规,诸生随之,遂不敢犯。自是苏学为诸郡倡。

宝元中,西夏叛,仲淹连官关陕,皆将兵。纯祐与将卒错处,钩深擿隐,得其才否。由是仲淹任人无失,而屡有功。仲淹帅环庆,议城马铺砦,砦逼夏境,夏惧扼其冲,侵挠其役。纯祐率兵驰据其地,夏众大至,且战且役,数日而成,一路恃之以安。纯祐事父母孝,未尝违左右,不应科第。及仲淹以谗罢,纯祐不得已,荫守将作监主簿,又为司竹监,以非所好,即解去。从仲淹之邓,得疾昏废,卧许昌。富弼守淮西,过省之,犹能感慨道忠义,问弼之来公耶私耶,弼曰“公”。纯祐曰“公则可”。凡病十九年卒,年四十九。子正臣,守太常寺太祝。

范仲淹儿子?

长子 范纯祐 字天成,范仲淹长子,历任监主簿、司竹监。

次子专 范纯仁 字尧夫属,中皇祐元年进士及第,官职北宋宰相。

第三子 范纯礼 字彝叟,历任河南府判官、吏部郎中、礼部尚书等职。

第四子 范纯粹 字德孺,官至户部侍郎。

范仲淹后代?

据正史记载,范仲淹一生共有四子,长子范纯祐,次子范纯仁,三子范纯礼,四子范纯粹。

在历史上,很多声名赫赫、功成名就的大人物,在子孙后代一事上,往往不太光彩,后辈里很容易出现纨绔子弟。但是,在这其中,范仲淹绝对是一个另类。范仲淹虽然身居高位,但他的四个儿子,却都称得上是极有出息!

长子范纯祐,以聪慧和孝道著称,曾经因为想要侍奉父母,而拒绝去参加科举。后来在范仲淹的强烈要求下,才去科举出仕,曾历任监主簿、司竹监等职。

次子范纯仁,曾在宋哲宗时期,担任过宰相,为官清廉贤明,继承了范仲淹的遗志,时人都称之为布衣宰相。更为难得的是,范纯仁能做到宰相的位置,完全是靠的自己。因为范纯仁是在范仲淹死后,才出来做官,所以基本上也没有什么老爹帮忙关照开路的事情。

三子范纯礼,历知遂州、京西转运副使、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等职,到了宋徽宗时期,更是一度做到了礼部尚书的位置。为官几十年,同样官声极好。

四子范纯粹,以祖荫出仕,在宋哲宗元祐年间,最高做到过户部侍郎一职。

范家四子,或许有凭借祖荫出仕的情况,但这也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原因。北宋一朝,如果家里出过一些高官,子孙后辈是可以不通过科举,直接凭借祖荫出来做官的。但是,出仕之后,能够做到哪一步,那就要凭自己的本事了。而范仲淹的四个儿子,基本上都是在范仲淹从宰相位置上卸任,甚至是死后,才出来做官的。所以,他们的成就,完全可以说是他们自己的成就。

更为难得的是,范家四子,全都是官声极好。四兄弟不管担任什么职位,从来没有贪赃枉法的事情出现。之所以会这样,恐怕也离不开范仲淹成功的家教。范仲淹本人为官,就极其清廉,也是给后代做了一个好的榜样。

不过,在北宋之后,范家虽然依旧是耕读传家,但却再没出过什么太重要的人物。直到数百年之后,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才出了一个名叫范文程的后人,曾在清朝建立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范仲淹祖籍?

苏州吴县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作者?

王丕震

王丕震(1922年—2003年5月17日),云南丽江人,纳西族,中共党员,被誉为当代“巴尔扎克”。195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畜牧兽医系,1943年在宝鸡特种兵联合分校炮兵练习团当战炮排长,后历任伪西南长官公署第一处上尉参谋,农校教员。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塞下曲范仲淹?

范仲淹没有写过《塞下曲》。

塞下曲源出汉乐府《出塞》、《入塞》,但因汉代边塞诗并未得到发展,《出塞》、《入塞》的曲目在此时诞生,但却没有歌辞流传下来。到了唐代,高适、李白、王昌龄、岑参、李益等人都有过从军边塞的经历。因此,这些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塞下曲》。

范仲淹写了《渔家傲·秋思》词。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范仲淹背景?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北宋时期名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历迁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

新政受挫后,贬出京城,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扶疾上任,逝世于途中,时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一生政绩卓著,晓畅军事,文学成就突出。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著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于世。

范仲淹母亲?

据《宋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文正公传》载:范仲淹“端拱二年已丑生,二岁而孤,母谢夫人贫无依,更适池州长山朱氏。”原来范仲淹的母亲姓谢,只不过因为“更适”以至正史沉默。

谢观音(963-1026),宋建隆四年二月十九日,出生于真定府韩家楼乡高平村(今属河北省正定县曲阳桥镇),为富室独生女。父亲谢东霖(914-977),字南海,籍贯待考,为刘家上门女婿,多才多艺,善于治家,入赘不久便成为方圆最富裕的人家,被人们尊称为“谢员外”。母亲刘氏,富室独生女。夫妇婚后接连生过几个孩子,皆不幸夭亡,谢观音幸运而生。谢观音二十六岁成亲,二次婚史。先赘范氏婿生一子范仲淹,后嫁朱氏生三子。殁于天圣四年八月二十九日,享年六十四,初封为颖川郡太君(四品),先后追封吴国太夫人、秦国太夫人(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