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溪亭古诗?
望溪亭有关诗句,例如:“碧云多别思,休到望溪亭”
出自:唐代许浑《题冲沼上人院》
劚石种松子,数根侵杳冥。天寒犹讲律,雨暗尚寻经。
小殿灯千盏,深炉水一瓶。碧云多别思,休到望溪亭。
作者简介: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
苏溪亭全文解释?
苏溪亭 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诗人所写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别之情。
译文:
苏溪亭边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象《西洲曲》里的那人是谁呢?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与《兰溪棹歌》相近。苏溪在浙江义乌县附近。
诗中所写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别之情。“苏溪亭上草漫漫”,写出地点和节候。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这时的溪边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正为下句中的倚阑人渲染了环境气氛。“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出倚阑人的形象。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的那人是谁呢?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象《西洲曲》里的人:“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这位倚阑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思的是什么呢?“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虽是眼中之景,却暗喻着心中之情:游子不归,红颜将老。“一汀烟雨杏花寒”,正是“春事晚”的具体描绘。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这景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如此写法,使无形之情因之而可见,无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宋人贺铸《青玉案》词里的警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能就是受到这首唐诗的启发的。
四句诗全是写景,而景语即情语,情景融浑无迹。诗人描写暮春景色浓郁而迷蒙,恰和倚阑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诗韵人情,隽永醇厚。
西溪亭晚望古诗?
曲江岸北凭栏干,水面阴生日脚残。尘路行多绿袍故,
风亭立久白须寒。诗成暗著闲心记,山好遥偷病眼看。
不被马前提省印,何人信道是郎官。
白居易 :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怎样理解古诗《苏溪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苏溪亭》是唐代诗人戴叔伦所创作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的首句写地点和节候,次句写倚阑人的形象;三四句写春光将尽,燕子尚未回归旧巢,烟雨笼罩下的沙洲杏花失去了鲜艳的容光,具体而婉曲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逍遥翁溪亭》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王建逍遥翁在此裴回,帝改溪名起石台。
车马到春常借问,子孙因选暂归来,稀疏野竹人移折,零落蕉花雨打开。
无主青山何所直,卖供官税不如灰。
苏溪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季节景象?
暮春季节。
这首诗作者戴叔伦描写了暮春时节浙江义乌苏溪的景色,诗中借景抒情,牵出思妇愁绪。“苏溪亭上草漫漫。”开篇点题,直写苏溪亭周围景色。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草漫漫”、“春事晚”以及“一汀烟雨杏花寒”等文字都表明此时已是暮春。“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形式刻画倚阑人凝眸深思的形象,第三句借“燕子不归”道出倚阑人心中思亲之情。
梅花古诗朗诵视频儿童版?
朗诵: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诗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与《兰溪棹歌》相近。苏溪在浙江义乌县附近。 诗中所写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别之情。“苏溪亭上草漫漫”,写出地点和节候。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这时的溪边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正为下句中的倚阑人渲染了环境气氛。
“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出倚阑人的形象。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的那人是谁呢?
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象《西洲曲》里的人:“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
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