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宗白华 我们并立在天河下。 人间已落沉睡里。 天上的双星 映在我们的两心里。 我们握着手,看着天,不语。 一个神秘的微颤, 经过我们的两心深处。 (《我们》宗白华) 赏析一 宗白华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美学家、诗人。是“五四”时期“小诗”这一自由诗体的首创者。他善于利用小诗写景、抒情、议论(通过形象表达哲理)。《我们》这首小诗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小诗是一幅美丽的画。星光下的静夜,一对痴情的青年男女手握着手,他们一会儿仰望灿烂的星空,想那古老、美丽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会儿含羞对视,用眼睛交流。宏观的天地与微观的“我们”,具体的“我们”与无限的神思……构成了一幅含蓄隽永、意境优美的画面。 更令人赞叹不已的是这首小诗写景抒情的技巧。 (一)部分与总体并称,另创一个天地。 “我们并立天河下,人间已落沉睡里。”“我们”本是“人间”的组成部分,但诗中的主人公似乎更喜欢这个“人间”皆睡,“我们”独醒的时刻,因而把“我们”与“人间”并称。这样,此时的世界就似乎成了“我们”的世界。此情此景,令人不禁想到“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情景。但“我们握着手,看着天,不语。”--这是多么美妙、神秘的意境,“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主观”与“客观”倒置,别有一番意味。 本来是“我们”仰望“星空”而看到“双星”(牛郎、织女)。但是诗人以奇妙的想象写道:“天上的双星,映在我们的两心里。”这“反客为主”的一招,把“双星”写成有情的“主体”,“我们”成为“被动”的“客体”。这就勾勒出一对情人的痴情,忘我、深沉,从而完成了形象的创造。 (三)含蓄隽永的收束,令人回味无穷。 “一个神秘的微颤,经过我们的两心深处。”——小诗结束两句,是“天上的双星,映在我们的两心里”而荡起的微波。这“神秘的微颤”到底是什么呢?给人留下了巨大的想像空间:或许是为牛郎,织女的痴情而激动?或许是为他们只有每年一度的鹊桥会而遗憾?或许对制造牛郎、织女悲剧的“王母娘娘”而想到现实人间?……这一切的一切都包含在这“神秘的微颤”里,令人回味无穷。 “小诗”不小。短短七句,有形象,有诗意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若非美学家诗人的手笔断难写出。 赏析二 二、《我们》 宗白华是著名的美学家,他的美学理念主张“意境”。《流云小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他的一次美学实践。《我们》就是一首很有意境的小诗。 诗歌的意境是通过形象、画面来表现的。《我们》一诗,将地上的“我们”和“天上的双星”相对照,展开了一幅静谧、和谐的图画。夜是安静的,而此时的夜已是“人间已落沉睡中”,惟“我们”还“并立天河下”,望“天上的双星”。在这安静的夜里,沉静如“我们”,看到“天上的双星”会想到什么?会不会想到地上并立的我们宛如天上的双星一般?会不会更因此感到一种相知的默契?感到一种温暖的情谊流过心田?于是,“天上的双星”便像“我们”的影子一般“映在我们的两心里”。“我们握着手,看着天,不语。”应该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因为心灵相通,一切便都可以在不言中传递了。在握手和看天的时候,“我们”交换着彼此间的相知相契,也和大自然,和天空,和天上如“我们”一般的双星交换着一种和谐的默契。于是,“一个神秘的微颤”便在这时,在这样一个静谧的夜里,“经过我们的两心深处”,这是怎样“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微颤!这“神秘的微颤”虽然只是瞬间来临的刹那感受,却因为“我们”的心有灵犀,而成为了永恒的一瞬。 整首小诗语言简洁,并无惊人之语,描绘出的画面却有层次,有情节,表现出的意境是丰富的,意味深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