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当代诗

茅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024年09月30日 02:12:591

茅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

 1. 文学成就: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多个领域,代表作品有《子夜》《春蚕》《夜读偶记》等。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现实,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文学思想:茅盾的文学思想深刻而独特,他强调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的生活和命运,同时也注重文学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文学组织和活动: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组织和活动家之一,他参与了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家协会的创建和发展,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国际影响:茅盾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之一。

综上所述,茅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他的文学成就、文学思想、文学组织和活动以及国际影响都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何贡献?

1.茅盾生于1896年,卒于1981年。

2.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

3.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文艺革命创始人之一。

4.主要贡献有,改革老字号《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接着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名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同是宣传部代部长是毛主席。

5.在国共合作破裂后,开始留亡创作,在留亡中写有,《幻灭》、《动摇》、《追求》和《虹》。

6.左联期间写有,《子夜》、《林家铺子》、《春蚕》。

7.抗战时期写有,《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和《锻炼》等。

8.建国后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和全国政协主席。

9.文化大革命期间写有《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10.茅盾是文学世界近年来公认的中国社会剖析小说的坛主。

11.茅盾作品主要是捕捉和传达那些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他的作品可以说是反应中国现代革命史的艺术大事记。

12.还有好多,就不在一一解说了,还有想了解的点赞加关注加留言,谢谢

茅盾在中国现代史上有何贡献?

答:

茅盾在中国现代史上的贡献如下:

1.基本知识

  (1) 茅盾首先是一位文学理论家,作品中充满了理性,非常客观。他还是编辑家、翻译家,曾编辑过创刊于1921年的《小说月报》。同时由于他受法国自然主义的影响,使得它的作品充满了现实主义的味道。

2.茅盾在现文史上的贡献和地位

  (1) 他大力提倡现实主义是1921年1月成立的“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

  (2) 文学研究会的主张是现实主义理论,表现为:一方面文 学要为人生服务,同时指导人生,抛弃游戏人生,反对纯娱乐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提倡以真实和客观准确为原则的创作方法,主张真实再现生活的原貌。

  (3) 茅盾的文学创作一直实践着现实主义的主张,这一主张始终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从《蚀》三部曲到《腐蚀》,始终追随中国现代社会历史的风云变换,他的创作是中国现代社会历史的艺术记录,作品中充满了对中国现代社会历史重大事件真实而客观的反映。如:《蚀》反映的是大革命前后的风云变换,《子夜》反映了30年代中国最动荡时期的社会本质,《腐蚀》则是表现皖南事变国共合作危机的政治小说。

  3.茅盾的文学作品在现文史上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1)茅盾的小说对现代长篇小说的构造有着重要的影响,真正形成了长篇的格局。在茅盾《子夜》之前,已有长篇小说出现。(现文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张资平的《冲积期化石》,之后还有叶圣陶的《倪焕之》)但这些早期的长篇小说不丰满,并未开创长篇的格局。而茅盾于1933年发表的《子夜》,由于结构严谨、场面宏大、人物形象众多、表现方法多种多样,(既有客观叙述,又有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场景描写。)因而成为成熟长篇小说的标志。

  (2)茅盾的小说为现代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民族资本家”的系列(如:林老板、吴荪甫等),这些人物不仅个性鲜明、形象生动、性格饱满,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性格、命运的剖析,针对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思想内涵丰富而深刻。

白居易和杜甫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伟大诗人。他的独特贡献就在于 总结中国自《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现实主 义诗歌理论。指导了新乐府运动的开展。

《与元九书》便是全面、系统、有力 地宣传现实主义、批判形式主义的宣言书。

白居易响亮地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口号。 诗歌 必须为政治服务,肩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

他指出, 要写做出为政治服务的诗,就必须关心政治,主动从现实生活中吸取创作泉 源。他强调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白居易强调诗歌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必须服从内容,为内容服务。

茅盾的文学常识?

茅盾

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

代表作《子夜》

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茅盾,男,(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1981年3月14日,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唐宋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有。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 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我国在材料史上的贡献?

近些年来,我国在材料领域的基础研究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2019年的论文数就超越了美国,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但是,论文数量仅仅是材料领域进步的冰山一角,解决重大工程的掐脖子问题并将其应用在大国重器上才是一个国家进步的根本体现。在国家最新的十四五规划中,科技部和工信部已经把解决“卡脖子”技术列入了重要研发项目之中。同时,清华大学,上海交大,西工大等全国985著名高校正式将 “破五唯”体制列入规划。由此可见,以论文论英雄的时代即将结束,取而代之的则是代表作、成果转化以及科技产业经济化。其实,近些年来,我国在“国之大器”,“卡脖子”等技术问题上还是取得了不少突破,有些打破了国外垄断,有些则是首创,达到了国际先进或者领先水平。

屈原对文学史上有何贡献?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以浪漫主义诗歌创作著称于世的作家。

屈原名平,字原,楚国秭归今湖北人。郭沫若同志认为。生于公元前340至公元前227年。活了62岁。

汉成帝时,刘向把屈原、宋玉和汉初一些仿作辑为一书,正式定名为楚辞。

由于屈原宋玉的诗与《诗经》多所不同,楚辞又成为这种新詩体的名称。它也叫做骚体。(从《离骚》而得名)。汉代视辞如賦,传统名称:屈原赋。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共23篇。(汉代说25篇,近代学者判定为23篇)

《九章》,是汉代人辑录而成的一组较为短小的抒情诗,共九篇。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确立了楚辞这一崭新的詩体。上承《诗经》,下启后代。《诗经》和楚辞所开创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二千多年以来一直为我国优秀作家所传承和发扬。

屈原的诗歌。恢宏深邃。灿烂瑰丽。不但保存了,古代优美的传说也有深厚的内容。取得高度的艺术成就。哺育了各个时代的优秀作家。从賈誼、司马迁到李白杜甫。从蒲松龄、曹雪芹到鲁迅、郭沫若。都可以发现它们向屈原学习的明显迹象。鲁迅说,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后人惊其文采。相率仿效。

杜甫与白居易在我国文学史上的杰出贡献?

杜甫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有“致君尧舜上, 杜甫像轴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190。 杜甫虽然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是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白居易曾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作繁富,内容广泛,诗风平易,通俗流畅。对当时新兴的词曲,颇为喜爱,作品亦多;中唐文人倚声填词互相唱和之风,正是从他和刘禹锡开始的。

白居易是文学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有诗魔的称号,一生写下了近三千篇诗篇。

简述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突出贡献?

苏轼(1037一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历官黄州知州、杭州知州、翰林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死后追谥文忠。

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豪迈洒脱,逸才天纵,人称“曲子缚不住”。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丰富了词的题材,拓宽了词的境域,在使词摆脱乐曲的附庸地位,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豪放词派的创始人。词集有《东坡乐府》。

苏轼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诗、文、词、书、画都有很深的造诣,与父苏询,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其文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清新,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有《东坡七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