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书怀朗诵?
病起书怀
陆游 〔宋代〕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
其中“位卑”句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全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忧国忧民之心。
病起书怀注音?
bìng gǔ zhī lí shā mào kuān , gū chén wàn lǐ kè jiāng gān 。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wèi bēi wèi gǎn wàng yōu guó , shì dìng yóu xū dài hé guān 。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tiān dì shén líng fú miào shè , jīng huá fù lǎo wàng hé luán 。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chū shī yī biǎo tōng jīn gǔ , yè bàn tiǎo dēng gèng xì kān 。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创作时间?
这首诗陆游作于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四月,当时已是五十二岁。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病愈之后仍为国担忧,为了表现要效法诸葛亮北伐,统一中国的决心,挑灯夜读《出师表》,挥笔泼墨,写下此诗。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的故事?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体羸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身一人远离京城,客居江边。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人)要死后才能盖棺定论的。
(期望)天地神灵佑护国家社稷,北方父老都在企盼着君主(出征)。
《出师表》传世之作,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在挑灯细细品读。
【赏析】
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陆游在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病愈后写了此诗,共二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位卑未敢忘忧国”成了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
病起书怀传世警句?
病起书怀
宋 ·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译文
病体虚弱消瘦,以致纱帽帽沿都已宽松,不受重用只好客居在与之相隔万里的成都江边。
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其中“位卑”句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全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忧国忧民之心。
病起书怀题目的意思?
病起书怀:在生病当中用书写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思绪。
参见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病起怀书的抒情手法?
病起书怀》是陆游于淳熙三年(1176年)被免去参议官之后,移居成都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病愈后所写。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诗中“位卑未敢忘忧国”成了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此诗也因为“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一举而有名。
病起书怀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背景概括20字?
《病起书怀》写于诗人五十二岁的时候,此时诗人已经被罢官,久病数日,又远居在成都城外,病愈后的诗人依旧在为国担忧,因此写下来这首诗。
病起书怀和书愤的异同点
这两首诗的相同点:作者都是陆游,体裁都是七言律诗,主题都是表达诗人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不同之处:病起书怀,叙事、点题,是诗人诗文自身的写照“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沿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写出了现实,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寄托了殷切的期望:但愿天地神灵扶持国家,使过大民众脱离战火,安乐昌盛。
书愤,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半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后半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
病起书怀,中的对偶句?
对偶句是: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诗人精忠报国和遭受贬官而报国无门构成对比,“京华父老”渴盼皇帝北伐和执政者不思北伐安于一隅构成对比。
这首诗开头用了白描手法,结尾又用蜀汉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描绘了诗人病体瘦弱、客居江边,挑灯夜读《出师表》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想学诸葛亮出师北伐,杀敌报国的思想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