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千金方》书名由来? 千金方名言名句?

2024年09月06日 15:15:161

《千金方》书名由来?

酉阳,重庆市酉阳县﹐相传山下有石穴,中藏书千卷。秦时有人避乱隐居学习于此。梁元帝为湘东王时,镇荆州,好聚书,赋有“访酉阳之逸典”语。《新唐书·段成式传》称段成式“博学强记,多奇篇秘籍”,因而以家藏秘籍与酉阳逸典相比。其书内容又广泛驳杂,故以《酉阳杂俎》为名。

《酉阳杂俎》是唐代小说,作为笔记小说集,有前卷20卷,续集10卷。这本书的性质,据作者自序,“固役不耻者,抑志怪小说之书也”。所记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分类编录,一部分内容属志怪传奇类,另一些记载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与晋张华《博物志》相类。其所记述,或采缉旧闻,或出自己撰,“多诡怪不经之谈,荒渺无稽之物,而遗文秘籍,亦往往错出其中,故论者虽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征引”(《四库全书总目》)。其中不少篇目颇为隐僻诡异,如记道术的叫《壶史》,钞佛书的叫《贝编》,述丧葬的叫《尸穸》,志怪异的叫《诺皋记》等等。续集中有《寺塔记》2卷,详述长安诸佛寺的建筑、壁画等情况,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每为后代编长安史志者所取资。

千金方名言名句?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天无一岁不寒昌,人无一日不忧喜。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毋失岁时之和。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晦无大醉,一岁之忌暮无远行。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若愿普救含灵之苦。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又日上医听声,中医察色,下医诊脉。又日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千金方论作者?

千金方作者: 孙思邈

孙思邈(药王,541年-682年,存在争议,详见正文“年龄争议”目录),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

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隋开皇元年(581年),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他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并记录,终于完成了《千金要方》。

唐初,孙思邈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太白千金方的内容?

《千金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要方》)是唐朝医药学家孙思邈所著的一部中医学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 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素为后世医学家所重视,还流传至国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千金方哪个版本最全?

千金方中的版本依据不同收集渠道和时间而异,无法确切指出哪个版本最全但是目前市面上流传最为广泛、具有较高权威性的版本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版本由宋代千金方概括归纳而成,收录药物0种,处方数98例,是中国古代医药学的卓越成果,其内容大致涵盖了中医药历史上至宋代的中药方如果您需要深入了解千金方,可以查阅相关专著或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

《千金方》成书于何时?

《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方》,又名《千金要方》。成书于652年。作者孙思邈。方济之,德逾于此”,所以千金名其书。 《备急千金要方》自唐代到现代,中外翻刻版本有四十余种,大致可分为两类。 此书30卷本内容,卷1为医学总论,包括医学伦理、本草、制药等;卷2~4为妇科病;卷5为儿科病;卷6为七窍病;卷7~8论诸风脚气;卷9~10为伤寒;卷11~20为脏腑病论;卷21论消渴淋闭诸症;卷22为疮肿痛疽;卷23系痔漏;卷24论解毒并杂治;卷25为备急诸术;卷26~27系食治并养性;卷28平脉;卷29~30针灸孔穴主治,总计233门,含方论5300余首,创分证列方的编写体例。 书中系统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取材广泛,内容丰富,遍涉临床各科及针灸、食疗、药物、预防、卫生保健等。该书有述有作,验方经方兼备,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医学巨著,是继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后,中国医学的又一次总结,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千金方是不是汉朝?

不是,《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备急千金方原文?

        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

        原文:“凡欲为大医者,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荆邵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见事则不能默而认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应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曜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五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千金方是指什么?

《千金方》又称为《千金要方》和《备急千金要方》,是药王孙思邈所著的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

孙思邈靠着诊治病人获得的临床经验与对前人的医学研究,大约在永徽三年撰成了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共三十卷。其中,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而他在书中将妇、儿科专卷的论述,也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因而将书取名为《千金要方》。

《千金方》一书是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

千金方中合为多少克?

唐孙思邈千金方中一分等于3克。

中药的计量单位,古代有重量(铢、两、钱、斤等)、度量(尺、寸等)及容量(斗、升、合等)多种计量方法,用来量取不同的药物。

此外还有可与上述计量方法换算的“刀圭”、“方寸匕”、“撮”、“枚”等较粗略的计量方法。由于古今度量衡制的变迁,后世多以重量为计量固体药物的方法。

明清以来,普遍采用16进位制,即1斤=16两=160钱。现在我国对中药生药计量采用公制。即1kg=1000g。

为了处方和配药特别是古方的配用需要进行换算时的方便,按规定以如下近似值进行换算:

一两(16进位制)=30g

一钱=3g

一分=0.3g

一厘=0.0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