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现代诗

夏至雅称?

2024年08月13日 02:17:331

坤日

俚语云:“嬉,要嬉夏至日;困,要困冬至夜。”夏至是一年中自昼最长的一天。

夏至日,沙地人家都要在家中祭祀祖先,称作“做夏至”或“做夏至羹饭”。这是全年“四季羹饭”之一,普遍重视。此时,麦收已完,新麦上市,早稻也插种完毕,所谓“夏至关秧门”,农事上正略有空隙。为此,都要举行新麦品尝活动。沙地历来流传“冬至麻团夏至面”的谚语,夏至吃面是固定的风俗。农家除了吃面,大多还要吃“麦糊烧”,这是一种用面粉调成糊状,在锅中摊成极薄的大饼,也含有尝新的意思。尝新之前,必先各装一碗供灶司、祖宗。

夏至是一年“四时”之一,民间常以这一天的天气占验农作物的收成。如夏至在农历月末或夏至日有雷雨,那是歉收之兆;夏至在朔日,则是吉兆。旧时还有《夏九九》,以夏至为起点推算时令变化:

一九二九,扇子勿离手;

三九廿七,雪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出汗如淴浴;

五九四十五,头戴秋叶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勿入寺;

七九六十三,上床寻被单;

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一般来说,夏至标志着盛夏季节的来临,但平常人们都把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叫做“三伏天”,与最冷的“三九天”对举,而三伏的日子,是以夏至为依据的。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至第四个庚日的十天为初伏,第四个庚日至立秋后初庚的十天为中伏,立秋后初庚起的十天为末伏。三伏天,沙地人家在农事和生活方面也有一些传统的习俗。

三伏天,循俗造酱。先以小麦粉做饼蒸熟,中间挖一小孔,称“酱饼”,贮存发霉后,在烈日下曝晒。然后择日将酱饼加水搅拌,称“合酱”。合酱日,俗忌雷鸣,有“雷鸣不合酱”的说法。合酱之后须继续曝晒,使酱色浓厚。晒酱期间,如是晴朗的夜晚,一般把酱钵放在露天,使酱味鲜美。遇雨,则以晒箕、团箕覆盖。

往昔,沙地西部一些农家长期种植烟叶,每家多则二三亩,少则一亩半亩不等。东部农家也有零星种植。烟叶立夏种,七八月收。三伏季节,“初伏晒小叶,中伏晒大叶”。中伏晒大叶时,为图凉快,全家男女常在凌晨三四点钟起床,到田间摘烟叶。为不使卷曲,先以劈开的土竹夹住,在田间曝晒杀青,然后挑回家中敲碎叶筋,串于绳子挂晒。晒干后打捆,挑至烟行出售。20世纪60年代后,改晒烟为烤烟,烤房内酷热难挡。

俗称中午为“晏昼”。伏天中午,烈日炎炎,农人午饭后总要休息片刻再出畈,称“歇晏”。农家草舍内闷热,在白天,妇女们多在竹园蓬中或路口通风处纺纱、挑花;晚饭后,家家都在稻地上搭起竹榻、门板、桌子等仰卧乘凉。直头舍人家,男人多在翻檐下设帐搭床。

其时,瓜类大量上市。瓜农常在桥堍、树下歇担卖瓜,花蒲瓜最多。路边人家,老太太常用“赖斯壶”泡茶,供应过往行人,行善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