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愁杜甫阅读答案?

2024年07月09日 07:38:321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见否,人经罢病虎纵横。

【注】

大历二年(767),杜甫于夔州作此诗。

底:唐宋俗语,用法同“何”字。

虎纵横:喻苛政。

⑴吴体:即拗体。杜甫这类七律很多,但由于这首几乎全是拗体,所以特别标出。

⑵唤愁:指春草新生,引起愁绪。

⑶泠(líng)泠:细流水声,写巫峡的萧森之气。非世情:即不近人情。

⑷涡:水旋流形成的深涡。底心性:即什么意思。

⑸“独树”句:是说花自开,不解人愁。因为诗人心烦意乱,所以觉得山水花鸟,触目可憎可怪。

⑹十年:这里是指自安禄山造反至此时已有十年了。

⑺异域:异乡,这里指夔州。因夔州地近边荒,因此说“异域”。

⑻渭水秦山:指唐朝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⑼人今罢(pí)病:指民力疲惫衰竭。罢,同“疲”,累。虎纵横:比喻横征暴敛。

参考译文

江边长满绿茸茸的细草天天逗引我愁绪更生;巫峡泠泠的流水声却不懂世故人情。

鹭鸶在急遽的漩涡中自得地沐浴是何心性,直挺独立的老树花儿开放得十分鲜明。

十年动荡的战乱,使天下变得一片昏暗,漂泊异乡的人们,几乎将要老死在孤城。

渭水秦山的长安,不知何时能再相见?如今人们都已疲病,路上却仍是豺虎纵横!

赏析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春,当时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奉节)。诗题下自注:“强戏为吴体。”杜甫自大历元年(766年)来到夔州,到此时已经一年有余。一年中愁事不断,如江草新生,唤起不断的愁思。“强”是勉强,“戏为”是写着玩儿。可知此诗是在无聊的时候,勉强做着玩的。

此诗通过对诗人眼前所见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社会形势动荡、人民生活艰辛以及自己难以回乡的忧思愁绪。此诗前四句主要写景,后四句转入抒情。体裁上虽属七律,但全诗每句几乎都采用拗体写成,因此被称为“吴体七律”。

此诗是看到眼前景物而抒写作者的愁怀:江边的丛草每天在生长起来,都在唤起我的愁绪。巫峡中泠泠流水,也毫无人情,惹得不能开怀。白鹭在盘旋的水涡中洗浴,你们有些什么愉快的心情呢?一株孤独的树正在开花,也只有你自己高兴。这四句是描写一个心绪不好的人,看了一切景物,都烦恼得甚至发出诅咒。“世情”是唐宋人俗语,即“世故人情”。“非世情”或作“不世情”,即不通世故人情。在这句诗里,可以讲作“不讨好我”。“底”字也是唐宋俗语,用法同“何”字,是个疑问词,即现代汉语的“什么”。“分明”二字与杜甫在别处的用法有些不同,意义较为含糊。大约强调的是“自”字。现在释为“自己高兴”,还是揣测,恐怕似是而非。

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转到抒情。诗人说,十年来兵荒马乱,使南方成为黑暗的地区,我这个异乡来的旅客,衰老在夔州孤城中,很想回长安去,可不知渭水秦山,这一辈子还能再见不。因为人已老病,而路上仍然是豺虎纵横。最后两句愁的是人民生活的艰辛,自己也无法还乡。

这首诗意义很明显,没有曲折隐晦之处。前四句虽然写景,但与《登高》《返照》二诗的前四句不同。作者已在写景之中表现了自己的“愁”,不是客观的写景了。每一句的艺术手法都表现在下三字。“暗”字也是杜甫的独特用字法。末句“虎纵横”是指上文的“十年戎马”。《杜诗镜铨》引张璁说:“虎纵横,谓暴敛也。时京兆用第五琦十亩税一法,民多流亡。”浦江清《杜甫诗选》亦用此说作注,以为末句是“借喻苛政”。这是从诗外去找解释,大约脑子里先有一句“苛政猛于虎”,看到杜甫的“虎纵横”就附会到苛政上去。于是再从唐史中寻找当时有什么苛政。于是找到了第五琦的新税法。不知杜甫诗中屡次以豺虎比兵灾。此处的“虎纵横”显然是照应上文的“十年戎马”,杜甫应该不会忽然丢开上文而无端扯到第五琦的苛政。毛大可论读《西厢记》的方法说:“词有词例。不稔词例,虽引经据史,都无是处。”读诗也是这样。诗也有诗例,不从诗中去求解,而向诗外去引经据史,决不能正确地解得这首诗。

此诗诗体属七言拗律。一首诗中,偶尔有一、二处平仄不合律谓之失粘。失粘之病,有时是作者平时读字音不准,弄错了平仄;有些是故意的,这就称为拗句。《愁》这首诗全是拗句,这就是吴体。这种拗法,只有在七言诗中出现,它们是律诗的形貌与古诗的声调的混血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