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北岛诗选》、《北岛顾城诗选》等 。
北岛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冷峻的风格和坚硬的质地。如《迷途》:“一只迷途的薄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和弦》:“烟头忽明忽暗/野猫孤零零的/海很遥远”,《界限》:“对岸的树林中/掠过一只孤独的野鸽/向我飞来”。
他的主观情感跟现实世界如此隔隔不入,这就造成了他的诗的两大主题,一方面,他对“那从蝇眼中分裂的世界”深恶痛绝,企图用人性和理性的两大标尺对其进行审判。另一方面,他在这样做的时候,心中时时感到寂寞和无助。这两种情绪集结在一起,使他的诗中呈现出一种深沉的悲剧感。
北岛与同期朦胧诗人相比,具有更为清醒的思辩特征。但他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又是通过直觉性的意象表现出来的。隐喻、象征、通感,“蒙太奇”,这些艺术手法在他的诗中都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他使用的诗歌意象瘦硬奇崛,如重锤出击,扑面袭来,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力。
他善于使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悖论式警句,如《祖国》:“她被铸在青铜的盾牌上/靠着博物馆黑色的板墙”。
《在黎明的铜镜中》:“在黎明的铜镜中/呈现的是黎明/水手从绝望的耐心里/体验到石头的幸福”,《诗艺》:“骨骼松脆的梦依然立在远方/如尚未拆除的脚手架”,这些句子都具有鲜明的意象和独特的感觉。
创作分期
国内
早期的北岛诗作呈现出“对抗的自我”,诗人相信自己的追求正确,不愿妥协。
《回答》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这些诗句虽带有强烈的悲观情绪,却仍铿锵有力,展示作者坚定的挑战宿命的信念,给人以重生抗争的勇气。这首诗写于1976年,是他最有名的作品,当时的许多读者都能倒背如流,影响之大,无出其右,而他此后写的诗作,影响力能超越这首诗的,也难再有。
北岛其它诗句如“一只迷途的薄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迷途》)。
“烟头忽明忽暗/野猫孤零零的/海很遥远”(《和弦》),“对岸的树林中/掠过一只孤独的野鸽/向我飞来”(《界限》)。
这些诗句则体现出其诗歌艺术的冷峻之风和内心的孤独之感,让读者感觉诗人跟现实世界似乎隔隔不入,时时感到孤独寂寞。由此判断,北岛早在出国之前其实就已听到“梦破碎的声音”了。
国外
流亡异域的北岛,常常真切感受到的是母语的悬浮状态。在《乡音》里,北岛说:我对着镜子说中文,感觉祖国是一种乡音,因此,为这种远隔祖国带来的疏离感受而恐惧不已。在另文中,他又说:我喜欢中文的音调,喜欢那种它孤悬于另一种语境中的感觉。
旅居异域近20年,北岛早已深切体会到自己曾经历的是天涯孤旅,虽漂泊无依却仍心有所属。
诗集《在天涯》的书名或可作为他异域生存状态的最佳概括和注脚,其散文鲜活有致且美丽多姿,像珍贵的心灵绿洲,让天涯孤旅得以休息栖居;文中充满幽默、观察、记忆与回应,其纯净的文字不仅袒露自己,也能洗涤众生。
长期在异域漂泊。客观的距离使北岛同母语的关系改变了,变得更密切了,更实在了。他说:对于一个在他乡用汉语写作的人来说,母语是惟一的现实。对于母语的体会,北岛还在布罗茨基的剑、盾、宇宙舱这三个比喻外,添加了伤口。
北岛在他的流亡诗里大量使用祖国、故乡、乡音、母语、怀乡、乡愁等词。足见,它们已成为流亡者北岛在异域他乡的抵御之盾、精神城堡和皈依之所。
人物评价
北岛用深邃的、充满力量、让人难以忘怀的诗句,谱写自由和表达的乐章。他曾经写道:“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作为一份民间文学杂志的创始人和出版者,他常常不惜以自身和家人付出的巨大代价,为他的同胞创造并培育一个向世界表达自己的平台。
北岛创造性的作品在美学意义和诗歌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