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例题及答案?
读《春 雪》,回答问题:
《春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问题:
⑴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
答: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
答: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
解析“惊”字似乎不是表明诗人为二月刚见草芽而吃惊、失望,而是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而惊喜。(2) “却嫌”、“故穿”,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雪描绘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饶富情趣。
幽州新岁作诗歌鉴赏及答案?
幽州新岁作诗歌出自唐代诗人张说。
幽州新岁作
唐代张说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赏鉴如下:
首联分别写两地物候,以雪喻梅,又以梅喻雪,循环往复,颇有意趣。
诗人慨叹人事无常,不能自主,但面对新春去而复来,还是感到欣慰。
颈联写新年伊始,普天同庆,不论京都边塞,全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这首诗紧扣题中“新岁”发出感慨,喜,表达了作者对新的一年到来的喜悦,欣喜之情
诗人感叹事物总会华去复来,表达了作者对新的一年的期待
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此时此刻的试图遭遇和心酸的处境的感触,又体现了一种世事,茫茫难自料的深沉情感
东栏梨花苏轼诗歌鉴赏及答案?
东栏梨花》为北宋诗人苏轼所做七言绝句。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让人们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前两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第三句“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其实,这“一株雪”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 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一株雪”和“几清明”是对偶的写法,一不是指有一株梨树,而是指一株梨树一个作者自己,后两句意境如下: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次清明,这是补足前句“惆怅”的内容,更增添悲凉的气氛。苏轼的诗,一向以豪放著称,像这样悲凉的很是少见。
诗人完成这首诗已年届不惑,翻来覆去也才只看过了40个清明,心中无法揣测还有几度梨花可看。清明年年如期而至,梨花岁岁伴着漫天飘扬的柳絮,而如寄的人生则只有一个盛年,诚如作者在另一首诗中所叹:“梦里青春可得追?”这正是这首梨花诗深藏着的绵绵不尽的情思,它寄托了作者的人生感悟,是他清明人生细腻而真实的写照。
东西船行李浩古代诗歌阅读及答案?
这首诗通过“东西船相笑”的可感形象,既表现诗人“行藏任天理”的思想感情,又阐发了某种道理。
首联写东船得风而疾行:“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高高张挂帆席的东行船只,乘风破浪,瞬息之间行千里,大有“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
为了形容顺风船之快,诗人将船比喻为“鸿毛”,且又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这不仅逼真地写出了船在水中如行坦途的姿态,而且还寓含着东船人的喜悦心情。诗虽未写“人”,然由船已见人矣;船“千里瞬息轻鸿毛”,舟子的喜笑颜开自在其中。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
干戈诗歌鉴赏答案?
.“干戈”是古代的两种兵器,一般泛指战争,暗示了诗歌表现的环境特点。
《毕业》汪国真诗歌答案?
阅读题:《毕业》汪国真 问题:1、诗中的“昨日”、“今天”、“明天”分别指什么? 2、你认为我们“歌唱”的是什么?“珍藏”的是什么?
3、你认为人生的每一次毕业意味着什么?
是过去,现在,和将来
文中的“昨天”是指曾经“我”们在一起度过的岁月,即使我们要走向“未知”的“明天”,也不能把“昨天”遗忘。“明天”指的是毕业后未来的日子。
今天,自然指的是现在,现在我们面临着毕业这个事实,站在这个交叉路口,我们回首往事,憧憬未来。
歌唱:青春的激情
珍藏:青春的记忆
每一次毕业意味着一个人生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人生阶段的开始。
一棵树李广田诗歌原文及答案?
一棵树 李广田
我忽然感到自己是一棵树,
是一棵枝叶扶疏的大树.
我受大地和太阳的哺育,
我在风裏雨裏锻炼自己的身体.
当树叶尽脱时,
我感到舒畅而又坚实.
当新绿初生时,
我整个生命都为希望所袭击.
最幸福是果实累累,
这时候我从不感到吝惜.
最羞於满身浮华而空无所有,
想夸耀自己年轮的,就不要在地球上站立.
还是把根扎下去,扎到最深处.
也要把枝叶伸出去,伸向太阳去.
我必须每年落一些叶,
也必须不断的脱一些皮.
我必须每年生长一些新东西,
日日夜夜,我都渴求血液的更替.
我不知道我什麼时候可以休止,
因为我并不属於我自己.
妈妈的爱诗歌答案?
1、本诗中,作者把母爱比喻成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
2、全诗共描绘三幅真挚的母爱图分别是夏夜扇凉图、雨天撑伞图、医院就医图、严厉教子图。3、仿写: 有一个雪花飘飞的傍晚, 我因事回家晚了。夜的雪光中, 村口伫立着妈妈冻僵的身影。啊,妈妈的爱是期盼的目光。愿对你有所帮助!岩居僧诗歌鉴赏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9分)。
岩居僧
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12.下列对全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点题,僧人所居并非殿阁参差的宝刹,也非游人熙攘的胜境,而是罕有人迹的深山。
B、颔联绘僧人所居山间景象,颈联具体写其生活,虽无惊人之笔,但精练自然,无斧凿痕。
C、尾联发出感叹,间接抒发了自己对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情。
D、前六句将僧之居处、环境、生活都写到了;尾联向往之意溢于言表,是主题思想的点睛。
13.颔联“过”“摇”两字生动形象,请结合诗歌分析其精妙之处。(6分)
答案:
12.C(尾联属于直接抒情)
13.“过”有“路过、经过”之意(1分),这里写出了“飞鸟”经林间翩然飞过的自然状态(1分);“摇”即“摆动、轻摇”之意(1分),写出花儿在清风中的轻摇之态,借鸟的无忧无虑、无欲无求,山花的无拘无束来体现山居环境的清幽(1分),以衬托出“岩居僧”淡泊平静(安闲、平和)的心境(2分)。
初春舒婷诗歌赏析答案?
舒婷诗歌《初春》
“虽然还没有花的洪流/冲毁冬的镣铐,/奔泻着酩配的芬芳,/泛滥在平原、山坳”等诗句。
如果我们按照欣赏习惯或从生活真实的角度去分析,都难以或者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但我们根据事物的形状、色泽、声音等外在因素,通过联系主体依据的审美情感自由规定事物的性质,去作真正的感受。就能得出这样的理解:因为洪流与漫山遍野的鲜花;无情的镣铐与严酷的隆冬;欢快的飞瀑与此起彼伏的鸟鸣山涧,都具有形状、色彩、声音等外观形态的一致性。舒婷诗歌既充满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色彩,又兼具古诗韵味和现代主义神采。春天之所以美好、富饶,是因为它经过了最后的料峭。这是舒婷在《初春》里对初春进行诠释的的篇末点题,初春时节,看着窗外的暖暖的春阳,品读着精美的诗句,没了寒意,少了倦怠,满目尽显春的美好与富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