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王安石的诗歌? 简论王安石诗歌的艺术特点?

2024年05月10日 07:11:451

王安石的诗歌?

1、《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梅花》宋·王安石

春半花才发,多应不奈寒。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

3、《杏花》宋·王安石

垂杨一径紫苔封,人语萧萧院落中。独有杏花如唤客,倚墙斜日数枝红。

简论王安石诗歌的艺术特点?

一、瘦劲刚健是王安石诗歌的一贯风格,但早年为奇险劲峭,晚年则化奇崛于寻常之中,亦即寓悲壮于闲淡。

二、他早年的诗多直道其胸中事,意味较薄,反映出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和精神风貌,不少咏史或怀古的诗篇寄托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在表现形式方面也尽力打破常规,语意求新,诗句求工,语调求劲峭。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虽涉议论,但带情韵以行,不失为诗味隽永的作品。

三、晚年罢相隐居以后,王安石的生活和心情发生了变化,人情世故看得多了,性情也含蓄了,自然去掉了少年的浮躁之气,感慨的怀抱趋于冷淡,而艺术和修养却更进步了。他晚年创作了较多的描写自然山水的小诗,新颖别致而雅丽精绝,如《泊船瓜舟》,以轻倩之笔写淡远之思,造语工致而律法精严,多未经人道语,形成了“深婉不迫”之风格,与他早年诗的“直道其胸中事”判然有别。

海棠花王安石诗歌鉴赏?

《海棠花》是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描绘海棠花,以花自喻,表达了对改革事业未竟之功的无限感慨。

《海棠花》

宋·王安石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饶脸薄妆。

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释义:

绿色的海棠花蕾在树叶中隐隐约约漏出来,像佳人轻轻施妆的眉毛。已经盛开的红色海棠花朵非常妖娆美丽,和佳人画的淡淡的粉妆一样。

用美好的语言写传记,却没能写完。虽有清秀之才,但是吟诗作赋的感慨又能持续多长久啊!

酬邓子仪王安石诗歌鉴赏?

酬邓子仪

王安石

清溪相值各青春,老去临流辄损神。

事事只随波浪去,年年空得鬓毛新。

论心未忍遗横目①,干世②还忧近逆鳞③。

嘉句感君邀我厚,自嗟才不异常人。

(注)

①遗横目:遗留在沦陷区的白姓。

②干世:治理政事。

③逆鳞:指皇帝。

赏析:

首联“青春”形象地写出了溪流之水生机焕发、充满活力的状态。

“老去临流辄损神”一句,诗人将自己与清溪对比,感叹自己的年老。

颔联“事事”年年”与“随”“空”相结合,强化了诗人岁月蹉跎之感。

“干世还忧近逆鳞”写出了诗人想要治理政事要担忧皇帝的态度。

尾联表达了一是对邓子仪深情厚谊的感谢之情。“嘉句感君邀我厚”直接抒发对邓子仪的感谢。二是抒发内心的委屈怨愤之情。“自嗟才不异常人”表面上是写自己嗟叹才能与常人无异,实际上是抒发自己虽有才能却不能重视的委屈怨愤之情。

邓子仪写给王安石的诗歌?

酬邓子仪

王安石

清溪相值各青春,老去临流辄损神。

事事只随波浪去,年年空得鬓毛新。

论心未忍遗横目①,干世②还忧近逆鳞③。

嘉句感君邀我厚,自嗟才不异常人。

(注)

①遗横目:遗留在沦陷区的白姓。

②干世:治理政事。

③逆鳞:指皇帝。

赏析:

首联“青春”形象地写出了溪流之水生机焕发、充满活力的状态。

“老去临流辄损神”一句,诗人将自己与清溪对比,感叹自己的年老。

颔联“事事”年年”与“随”“空”相结合,强化了诗人岁月蹉跎之感。

“干世还忧近逆鳞”写出了诗人想要治理政事要担忧皇帝的态度。

尾联表达了一是对邓子仪深情厚谊的感谢之情。“嘉句感君邀我厚”直接抒发对邓子仪的感谢。二是抒发内心的委屈怨愤之情。“自嗟才不异常人”表面上是写自己嗟叹才能与常人无异,实际上是抒发自己虽有才能却不能重视的委屈怨愤之情。

王安石的3首著名诗歌?

春风三首作者:王安石 春风过柳绿如缲,晴日烝红出小桃。

池暖水香鱼出处,一环清浪涌亭皋。春风吹园杂花开,青天露坐始此回。一杯一杯复一杯,笑言溢口何欢咍。古人白骨生青苔,我独不饮何为哉。何时出得禁酒国,垒麴便筑糟丘台。一马春风北首燕,却疑身得旧山川。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日借嫩黄初著柳,两催新绿稍归田。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雨过偶书表现了王安石诗歌的特点?

《雨过偶书》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律诗。

诗题《雨过偶书》,即是“咏雨”。咏雨即是咏物。所以,按照咏物诗的创作法则,那就是状物态,体物情,言物志——实际上就是言己之志。

首联一笔到雨,“霈然”写其来势,“甘”写其醇美,“洗”写其功用,极尽赞美之能事。雨到南亩,雨到东郊,慰尽群颜。补充说明此雨实为及时之雨。颔联再写此雨之来,既是苍天所盼,更是天意所赐。颈联转写雨后所见及所感。雨霁云开,暑尽凉来,感觉十分美妙。尾联更转写降雨之云,雨罢归山。“谁似”一问,大有深意。看似问人,实为自比。因为此时王安石为相推行变法,已历六载,一些新法的功效业已呈现,此次退归金陵,虽有遗憾,毕竟不同于从来未试身手。所以,诗中借云情而言己志,两相契合,妥帖自然。

考察本年政事,实与旱情相关。据《宋史记事本末》载熙宁七年事云:“自去岁秋七月不雨,以至于是月(三月),帝忧形于色,嗟叹怨恻,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四月,果以旱罢方田法。可见,迫于天灾与保守派压力,宋神宗不免有所动摇。据史载,全局性德旱情至少延续到五月以后。一旦旱情解除,就可能影响政局。在这种情形之下,一场霖雨,不仅能够一破万民愁颜,而且能够慰藉安石苦心。《雨过偶书》表达愉悦之意,理之必然。

王安石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庆历二年(1042)考中进士,嘉A年间当度支判官,奏上万言书,以求变法。熙宁二年(1069)当参知政事,第二年拜相,并推行新法,后来被罢免宰相一职。元丰年间又当上了左仆射,封为荆国公。元A元年去世,谥号为“文”。他传世的作品有《过从帖》、《楞严经旨要》。

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恢意懒的王安石,已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为相,他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的赴任是勉强的、违心的。就在他上任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终于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显而易见,这种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也就难免字里行间,不贮满忧郁、伤感、消沉之情,也就难免不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意了,他是绝不可能如某些学者所说的,会以“春风又绿江南岸”来喻皇恩浩荡,来抒发什么因如愿以偿的复出和将开创变法新局面而欣喜异常的感情了。诗的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就是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一腔乡愁的真实写照:诗人还未远离家乡,就已为何时能返家乡而愁绪满腹了呢。

诗歌《孤桐》王安石赏析表现桐树什么特点?对?

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是诗人表明立志改革决心的宣言书。以形象的孤桐自喻,却给人以坚定亲近之感,令人赞佩,崇敬之心油然而生。志存高远,正直不屈,“得地本虚心”,善于从大地汲取养分和力量

书湖阴先生壁可以看出王安石诗歌什么特点?

从《书湖阴先生壁》可以看出王安石的诗歌特点是用史书中的材料为对仗,极表赞赏,但他确实用得很巧,不显得吃力。“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对仗为工整。王安石诗受杜甫的影响很大而,而且非常敬重杜甫,并广泛吸收了中晚唐诗的特长。宋诗逐渐向杜甫的方向靠拢,可以说是以王安石为起点的。

另一方面,王安石虽然经常凭藉广博的书本知识方便地化用前人语汇,但他并不总是在搬弄学问,他也常常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生动的意象,以平易的语言表现自己内心的情绪、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