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湘南即事译文? 五年级上册古诗文乡村即事?

2024年05月04日 05:46:391

湘南即事译文?

湘南即事

戴叔伦〔唐代〕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译文:

眼前正是卢橘花开、枫叶衰败的深秋季节,出得门来遥望远方,京师不知道在远处的哪个地方。

沅水湘江日夜不停地流向东方,为什么就不能为我这个愁情满怀的人驻留片刻听一听我内心的苦衷呢?

五年级上册古诗文乡村即事?

江村即事

司空曙〔唐代〕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译文

渔翁夜钓归来时已是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懒得把缆绳系上,任凭它随风飘荡。

即使吹一夜的风,船也不会飘远,只会停搁在芦花滩畔,浅水岸边。

即事李白?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 〔唐代〕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译文

昨天刚登完龙山,今天是小重阳,又要举杯宴饮。

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这首诗借菊花的遭遇,抒发自己惋惜之情。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从这一角度入手,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

村居即事?

《村庄即事》

宋·宋伯仁

青旗猎猎又村庄,仙景还他是水乡。人近七旬头未白,山无重数叶初黄。稻畦明月家家酒,茅屋清歌处处霜。满地菊花秋欲老,客怀牢落愧重阳。

江中即事?

江村即事》是唐代诗人司空曙的作品。

此诗叙写一位垂钓者在深夜归来连船也顾不得系就上岸就寝之事,描绘了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表现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诗名虽题“江村即事”咏景,实则体现了诗人无羁无束的老庄思想

即事古诗?

即事诗,就是以面对的事或物为题材所吟的诗。

介绍几首以即事为题的古诗供参考:

即事

文/宋·陆游

身向人间阅事多,杜门聊得养天和。盛衰莫问萧京兆,壮老空悲马伏波。日暮城楼传戍角,风生岭路下樵歌。君知此段神通否?竖拂能降百万魔。

即事

文/宋·虞俦

问讯莺犹懒,寻芳花较迟。忽惊雷送雨,渐喜水平池。窃禄惭无补,归耕未有期。春工谁道巧,不染鬓成丝。

即事

文/明·赵云仡

荆门日午唤人开,步出林亭石满苔。昨夜山中风雨恶,一溪流水泛花来。

即事名篇?

这句话没有搜到标准的解释,所以把自己的看法给楼主谈一谈,希望有所启发,如果说的不当,也请包涵哦~

结合多次引用的上下句来看:

“……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

————————

我觉得,这八个字的意思是,

即兴的、因为现实的事情有感而发的进行创作,而不拘泥于以前作文体制、题材、内容的窠臼限制。

如果一字一字的严格翻译,应该是:

就现实事件书写著名文章,除此以外。

河堤即事诗词?

没有什么河堤即事,应该是《河传即事》

河传即事

李良年 〔清代〕

愁绝。难说。且徘徊。陌上残梅暗催。软香作团吹不开。红埃。那人儿正来。

疏雨忽飞烟渺渺。芳径杳。屧映青苔好。碎萍穿。鸥正眠。柳边。倩郎扶上船。

作者简介:李良年(1635—1694)清浙江秀水人,字武曾。诸生。与兄李绳远、弟李符并著诗名,时称三李。

辛弃疾长安即事?

辛弃疾没有写长安即事,长安即事是李频所作。

《长安即事》 是唐代诗人李频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李频到长安应试落第后抒写抑郁之情所作。诗人沦落长安,不敢到曾有交住的豪门富家去,家信断绝了,眼看南去的飞雁,更增加了自己的故园之思。长夜难寐,只听那更漏不息,犹如离人泪滴,夜梦之中,见自己渡过条条大河归返故乡。在这种心境下,诗人慨叹“愁人白发自生早,我独少年能几何?”

诗本身原属感叹人生失意,而结句的概括,却有着普遍意义。人于少年时要倍加珍惜,否则事不成,志不遂,也会过早地白了少年头。按人正常的生理情况,少年是不白发的,而愁却能白了少年头。

春日山居即事?

《春日山居即事》是秦代诗人陈子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作品原文

篱落春风自满堂,荜门烟火近传觞。

忽惊水面千文皱,亦觉山眉半额长。

草绿远郊间赭白,花丛深树隐鹂黄。

九州未纵淩云步,醉后行歌拾禹粮。

作者简介

陈子升: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