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静溪?
1.夜静溪声近,庭寒月色深。
出自唐代严维《酬普选二上人期相会见寄》
2.夜静溪声彻,寒灯尚独吟。
出自唐代诗人周贺《山居秋思》
3.雨余耕陇寻遗宝,夜静溪泉响细波。
出自宋代诗人张耒《连昌宫》
4.山静溪回树绿晴,鹭群点点雪分明。
出自宋代诗人朱槔《秋日》
静溪古诗?
静溪有关古诗:“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出自:唐代张九龄的《耒阳溪夜行》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作者简介: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琅琊溪古诗?
琅琊溪⑴
空山雪消溪水涨⑵,游客渡溪横古槎⑶。
不知溪源来远近⑷,但见流出山中花⑸。[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琅琊溪:在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
⑵空山:幽深少人的山林。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⑶古槎(chá):原意为古旧的木筏。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⑷溪源:溪水的源头。
⑸但见:只看见。[1]
经溪古诗?
经溪有关诗句:“经岁雨不作,溪源皆绝流”
出自:宋代释文珦《岁旱》
经岁雨不作,溪源皆绝流。
旱妖长似夏,虫响谩占秋。
满目伤黎庶,焦心在冕旒。
天河盍倾泻,并洗甲兵忧。
作者简介:释文珦,字叔向,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
桃花溪古诗?
原文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译文
山谷云烟缭绕,溪上飞架的高桥若隐若现;站在岩石西侧询问那捕鱼归来渔人。
这里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这不就是桃花源外的桃花溪吗?你可知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若溪古诗?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李白•唐
乘君素舸泛泾西,宛似云门对若溪。且从康乐寻山水,何必东游入会稽。
《竹溪》李益•唐
访竹越云崖,即林若溪绝。
宁知修干下,漠漠秋苔洁。清光溢空曲,茂色临幽澈。
采摘愧芳鲜,奉君岁暮节。
《江南春》穆脩•宋
杜若溪边待钓船,怨红伤翠助鹂鹃。
战回春事青蒲剑,买破韶光绿荇钱。
千嶂远围芳草国,一江晴浸断霞天。
未知多感多愁客,何处偷寻瓮底眠。
梅溪古诗?
宋代诗人王十朋和词人史达祖两人皆号梅溪,想必问题应该是指王十朋的诗作。
王十朋(梅溪)的代表诗作有《夜雨述怀》、《红梅》等。具体诗文如下:
夜雨述怀
文/王十朋
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似麻。梦觉尚疑身似蝶,病苏方悟影非蛇。浇肠竹叶频生晕,照眼银釭自结花。我在故乡非逆旅,不须杜宇唤归家。
红梅
文/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溪边古诗?
描写溪边古诗有王维《山中》。诗人走在荆溪边的山路上,观赏着枯水季节的溪景,感受着山林的空翠,诗人表达出一种人生旷达空远的境界。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译文
荆溪潺湲流过露出磷磷白石,天气变得寒冷红叶也变得稀稀落落。
山间小路上本来没有下雨,但苍翠的山色却浓得仿佛要润湿人的衣裳。
柳溪古诗?
柳溪有关古诗,例如:“通衢暖辔出邢台,突有池台号柳溪。”
出自:柳溪
许及之 〔宋代〕
通衢暖辔出邢台,突有池台号柳溪。
自过淮来无此趣,千年华屋但鸡栖。
作者简介:许及之,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
青溪古诗?
《青溪》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一条青溪的幽秀景色,诗人用多彩的画笔,绘出青溪流经不同地方时呈现的不同画面。其中“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两句,以喧响的声音和幽冷的色调形成闹与静的强烈对比,如同一幅“有声画”。诗的末四句写出诗人心境的闲谈正如清川的闲淡,把自己的精神和自然的精神融和起来,意味隽永。全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皆轻轻松松,然而韵味却隽永醇厚。诗人笔下的青溪是喧闹与沉郁的统一,活泼与安详的揉合,幽深与素静的融和。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