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描写昆虫好词好句

2024年02月14日 10:51:401

好词 益虫 害虫 蜂喧 蝶舞 飘舞 飞舞 翩翩 蠕动 潜人 轻巧 灵敏 低鸣 吟唱 瞅鸣 啾啾 唧唧 嗡嗡 嘤嘤 彩蝶纷飞 蝶舞蜂喧 蜂来蝶往 蜻蜓点水 萤火如灯 秋虫哀鸣 秋虫聒嗓 横行霸道 横冲直撞 成群结队 款款而飞 轻盈柔美 婀娜轻盈 翩跹飞舞 翩翩起舞 穿梭飞行 临风飘动 迎风飞舞 忽高忽低 结网捕食 密密匝匝 五颜六色 好 句 我家门前的槐树下有窝小蚂蚁,它们穿着“黑衣服”,头顶长着两个灵敏的触角,一对眼睛又黑又亮,身子像我们书中的大冒号。 螳螂看见一只灰绿色的大蝗虫,忽然摆出可怕的姿势,张开翅膀斜斜伸向两侧,后翅直立形如船帆,身体的上端弯曲,像一条曲柄,并且发出像毒蛇喷气的声音。 小小的飘虫有一种自卫能力,就是“休克”。当其它东西突然触到它时,瓢虫便很快地收起触角和小足,一动不动的像死了似的躺着,但过2分钟左右,又爬起来或很快飞走。 蜜蜂的巢是一行一行的,排得非常整齐,每一行上有许多六角形的小格,既结实又轻巧;它们在小格子里放蜜糖、花粉,喂养小宝宝。 阳春三月,蝶儿如落英,如流云,时而嬉戏追逐,翻飞于万绿丛中百花间;时而婆娑起舞,轻盈柔美。 那只老蝴蝶的触角像两根细丝似的向外弯曲着,六只红色的小脚长在毛茸茸的身体两侧,一字排开,一伸一缩,像刚出生的婴儿在啼哭时手脚乱蹬。 蜻蜓的脑袋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一对突出的、绿宝石似的大眼睛和一张铁钳似的嘴巴。 黄蜻蜓的身子,在阳光下,发着赤金一般的颜色。它们透明的翅膀在快速的振动中,看上去朦胧得像一片影子,一团雾气。 夏天的夜晚,树阴下,草丛中,一只只萤火虫带着黄绿色的闪光飞来飞去,犹如一盏盏天然的“小灯笼”。 这只蟋蟀全身呈黑褐色,一对不会转动的黑油油的眼睛镶嵌在触角下方,背部有两片薄膜般褐色的翅膀,两条尾巴硬硬的,像两根钢针。 蛐蛐儿满身披着黑纱,显得那么严肃;又像披着黑色盔甲的大将军,又显得那么勇武。 蝈蝈儿身上披着一件翠绿色的外衣,头两边镶着两颗像宝石一样的眼睛,头上插了两根又长又细的须,显得英姿勃勃,还真有点大将的威风呢! 蚕开始吐丝了,它们一个个昂着头,挺着胸,慢慢悠悠地晃来晃去,吐啊,吐啊,没完没了,好像蚕肚子里有团丝线,永远抽不完扯不断,没几天,就吐了厚厚的一层。 小壁虎闪电般地冲过去,一伸头颈,吐出一条细长的舌头,灵巧地把蚊子卷进嘴里。 这只小壁虎三角形的脑袋上,有一双黑黑的小眼睛,它的四只脚紧贴着墙,一条又细又长的尾巴靠在墙上,它还蛮苗条的呢! 好 段 早晨,我常常可以看见蝉在树丛中飞行。“扑”地一声,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来了一只,又来一只,我抬头屏息细看,可以清楚地看到树上停满了一个个寸把长的蝉。它们形体像扁平的纺锤,背上覆盖着深褐色的硬壳,透明的双翅收拢着,贴在背上,头部有两只大眼睛,尾部尖尖的。它们有的静止不动,有的在缓缓爬行;有的则不断地从这儿飞到那儿,欢快地游戏着。 蝉鸣不像蛙叫那样短促、跳跃,像声声鼓点,而是漫长、高亢、执著,“嘶呀……嘶”,好像二胡。因此夏季田园交响乐队中,如果说青蛙是鼓手,那么蝉便是弦乐师了。试想:炎夏烈日当空,树枝纹丝不动,连鹅鸭都聚集在树阴下的时候,如果说没有这位弦乐师的高亢奏鸣,该会使人感到多么的寂寞啊! 蜜蜂很勤劳,每天早上很早就出去采蜜,一次又一次。到了天黑,吃几口蜜糖后,又马不停蹄地对采来的蜜进行加工。蜜蜂的外形并不起眼,生命也非常短暂,只有3个月左右;可它一生都不休息,勤勤恳恳地工作。它们对人类毫无所求,却为人类酿造了甘甜可口、营养丰富、可医治病痛的蜂蜜。 一阵“嗡嗡嗡”的声音由小变大,渐渐地来到院子的上空,一大群小蜜蜂,金光闪闪,正在我的头顶上旋绕。它们披着阳光,像一颗颗小金星似的穿插飞舞,穿插盘绕。然后,聚集在附近的树杈上,不一会儿,树上多了一团黑疙瘩。成群的蜜蜂停歇在树上,不停地扇动翅膀,你拥我挤,密密麻麻,转眼间,再也看不见蜜蜂平素那勤劳可爱的身影了。 你会发现,品种繁多、色彩缤纷的蝴蝶,一簇簇、一团团的,活像一个个精雕细刻着蝴蝶图案的彩球,沾着在大合欢树上!这些“蝴蝶球”与满树的蝴蝶状的合欢花交织在一起,相映生辉,使得合欢树的大树伞更像一个由蝴蝶做成的大绣球——那景象实在是太奇丽、太壮观了!更使人惊叹不已的是,许许多多的蝴蝶首尾相衔,构成一条条蝴蝶串,从合欢树的枝头上悬下来,有的一直悬垂到清波荡漾的湖面上,它们在大树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蝶帘”——那景象实在是太美丽,太罕见了! 一只美丽的蜻蜓落在阳台的花盆上。它全身是红色的,身上还有一道道花纹,两对又长又薄的翅膀显得十分轻巧,一双大大的眼睛明亮透明,圆溜溜的脑袋骨碌碌地转动着,显得玲珑而又滑稽。 蜻蜓的整个身躯细长、苗条、柔美、轻盈。蜻蜓的脑袋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一双突出的、绿宝石似的大眼睛和一张铁钳似的嘴巴,紧挨着脑袋的是它的身子。身子上面长着两对薄纱似的翅膀,身子下面是6只尖细的腿,身子后面是长长的尾巴,尾巴由许多小节组成,能自由地弯曲。 我把蜗牛放在地上,开始它一动也不动。过了好一会儿,它才开始表演,它先把头上的触角从“屋子”里伸出来探消息。然后,伸出头来,接着又伸出身子,慢慢地爬了起来,爬着爬着,一条又短又粗的尾巴从“屋子”里渐渐地伸出来。这时,我仔细地观察了蜗牛:它的头呈扁形,两只眼睛长在脸上,没有鼻子;一条短短的粗尾巴,拖在“屋子”的后面,蜗牛背着“屋子”爬行,像是在慢慢地滑动,一会儿滑到这儿,一会儿滑到那边,大概是想找一个合适的地方住下来或者找点吃的吧?它爬行的时候,身子两边各有一片海绵似的肉皮在蠕动,同时分泌出一些粘液,在地上留下了两条很细很细的湿润的痕迹。这大概是蜗牛留下来的记号,要是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住,就沿着这条痕迹回到原来出发的地点去睡大觉…… 几只蜘蛛在树丛中织着网,好似一个勤劳的织女。这些蜘蛛网编织得十分精巧,有的像姑娘编织的窗帘,有的像古人摆出的神奇的八卦阵,有的又像一位数学大师勾画的几何图形。 蛛网是一个奇妙的几何图形。瞧,蜘蛛在树枝、屋檐中间,无论周围的环境有多么复杂,它总能找到几个据点,先搭上一个不规则的框子,然后在不周正的“圆周”里,扯上第一根对角线,接着从第二根对角线找出圆心,再从圆心向圆周扯上若干根“半径”,成为从回心到圆周的辐射线。这时再从圆心逐步跨过每二条辐射线,“造”起一根螺旋丝,成为从圆心到圆周的通路。再后来,它分泌出粘性丝来,一面拆出螺旋丝,一面在辐射线之间用粘性丝“架起桥梁”。终于,完成了一个美丽的蛛网。新居落成,它静悄悄地稳坐中心等待自投罗网的猎物。 蜘蛛的容貌虽然不美丽,但它有一套为人们除害的本领呢。蜘蛛的体内有粘液,它把粘液从尾部拉出来,粘液遇到空气,就变成了特别粘而有弹性的丝。它经常从两棵大树之间架桥;它慢慢地迈着平稳的步子爬上树,拉出一股粘液——丝,便拉着丝向对面那棵树爬去。在高空中架起桥后,便织起网来,一圈又一圈,一道又一道,真好似一个巧手姑娘在绣花,不久便织成了一张像八角风筝的网。它显然有点累了,便躲在一旁瞧着,等待着苍蝇、蚊子自投罗网。蛐蛐是一种好斗的昆虫。它的身子大约长20毫米,是黑褐色的。头上长着一对长长的触角,比身子还长呢。它有三对脚,前面一对又细又短,中间那对就略微粗一些,长一些,最后那对不仅又粗又长而且还长着许多小刺。公蛐蛐有两只又小又细的尾巴,母蛐蛐却有三叉尾巴,中间那根 最长,就像一个横写的“山”字。 蛐蛐的鸣声很好听,它依靠双翅的摩擦振动,触发出两种不同的声音:有时高昂短促,好像是发出战斗的声音,又像在警告来犯的敌人;有时低沉绵长,仿佛在弹奏抒情的乐曲,炫耀自己高超的演奏技巧。 星期天,我在草丛中捉到一只蟋蟀,它小巧玲珑,全身呈黑褐色。脑门上像细铜丝般的两根触须,一会儿向上竖起,一会儿微微交错摆动。两只小眼睛亮晶晶的。它那两条大腿可真有劲,不住地用力蹬踢我的手,还张开背上的牙刀,“嚯嚯”地叫。我双手捂着这只蟋蟀,连蹦带跳地来到屋子里把它放在炕上,“嗒”的一声,只见蟋蟀腾空而起。“哎呀,你真行,能跳1尺多高!”我自言自语地说道。我这一夸,它就更来劲了,只见它的触须一动,两条大腿并起来,“嗒一嗒一嗒”又连续跳了3下。“你简直像一名三级跳远运动员哩!”我拍手称赞它。 螳螂是一种较大的昆虫,它有着苗条的身材,朴实而优美的装束。细长的颈上,顶着一个能往任何方向转动的头和一对丝状的触角。浅绿纱裙似的长翅和大肚子。这非常善良的外表,使你很难想到,它还是一位杀敌的“猛将”呢!这只小螳螂,很惹人喜欢,我用一根小棍逗它,哪知它弯曲的前爪猛然向前一伸,紧紧地抓住了小棍。我想把棍夺回来,可它却用一只前爪钩住不放,另一只前爪来抓我的手,要不是我躲得快,险些被它抓住。我这才知道螳螂的前爪是多么厉害! 一大群密密麻麻的蚂蚁正在“急行军”哩。借着路灯的微光看去,它们正忙得不可开交。喏,有嘴里衔着土的,有嘴里衔着食物的,也有抬着受伤的伙伴的,还有像“警察”模样在维持秩序的……我看着,出神地看着,觉得还有些不够味儿,便动起手来。我捧了一捧水往蚂蚁队伍中间一倒,接着,弟弟也拿了一大块泥巴堵在蚂蚁前进的路上。这时,只见蚂蚁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它们有的另辟新路,从无水的地方绕了过去;有的却在奋力往泥巴上“攀登”,它们似乎都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过了不久,另一只小蚂蚁回来了,它的身后跟着黑压压一大群蚂蚁。顿时,蚂蚁们把大青虫围了个“水泄不通”。大青虫一见,慌神了,耸起了它肥胖的身子,准备逃跑,可哪里跑得了!蚂蚁们一拥而上,咬住了大青虫,大青虫没招了,又在地上打起滚来。可蚂蚁越来越多,爬得它满身都是,最后它只好“束手就擒”了。当蚂蚁把它抬到“家”门口的时候,它已经直挺挺地不动了。 蚕宝宝要上“山”吐丝作茧了,我用麦秆扎成“山’字形,再把蚕宝宝捉到“山’上。蚕宝宝一上“山”,就开始了繁忙的工作。它们先在“山”上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就左一歪、右一扭地从嘴里吐出晶光闪亮的细丝来。它们先织好一个架子,再把身体蜷起来,缩在架子里,继续吐丝。慢慢地,一个椭圆形的蚕茧就织成了。 小壁虎来了,它探头探脑的,紧紧地贴着窗框子静静地等着。来了!一只花斑蚊扇动着翅膀来了,它正好停在纱窗上,离小壁虎很近,也许飞得累了,想休息一会儿,就稳稳当当地停在纱窗上。小壁虎慢慢地爬过去,慢极了,费了好长时间才爬到蚊子旁边。那只蚊子也太傻了,还是一动不动。小壁虎一伸头颈,就把蚊子舔到嘴里了,真是惊人的速度。它眨了眨眼睛就吞了下去,接着又像原来一样静静地贴在纱窗上,等待猎物的到来。 无意间,我发觉一条小蚯蚓已在往地里钻,便好奇地蹲了下来。只见那颇为坚硬的土地,被它一拱一拱地拱出了一个小圆洞,接着它的整个身体都钻了进去。过了一会儿,小蚯蚓又从另一个地方钻出了地面,它那暗红色的橡胶管子似的身体,正在一伸一缩,蠕蠕地向前爬动着。我跟它挪动了一下 脚步,来到一棵大青菜的旁边。咦,它好像在吃什么?我仔细一看,原来是在吃一些腐烂的菜叶子。怎么? 一些在它身旁的小土块,也给它吞吃了?我抓抓头,想了想,唉,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记得生物课上老师讲过,蚯蚓有沙 囊,可以吞食一些土块,消化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我刚醒悟过来,蚯蚓又开始钻洞了。 就在这时,飞来一只七星瓢虫。七星瓢虫的体形近乎圆形,半粒豌豆大小,亮晶晶的橘红色背部,覆盖着两片翅膀,翅膀上面点缀着7颗鲜艳夺目的黑星——每一片翅壳上各有3颗黑星,两片翅壳的交界处有一颗共同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