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当代诗

诗歌风格有哪些? 现当代流浪诗人有哪些?

2023年12月31日 08:17:321

诗歌风格有哪些?

诗歌有五种常见的风格。

一、雄浑。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吞宇宙,气度阔达,气概恢弘,气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它如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它如横空出世,千嶂连云的昆仑山,而不是一丘一壑,小巧玲珑的苏州园林。在具体诗歌中有视死如归,慷慨悲歌。如项羽的《垓下歌》。有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的《大风歌》。有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

二、豪放。起特点是: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出奇,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胸襟阔达;

三、沉郁。其特点是:情感浓郁,悲愤蕴藉。

四、悲慨。其特点是: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

五、俊爽。其特点是:纵横古今,雄视万物,畅谈历史,针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国之无门,另一方面,又有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风动,畅快爽利。

现当代流浪诗人有哪些?

艾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四川新都县人,现当代著名作家,中国新文学史上流浪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南行记》、长篇小说《山野》、《百炼成钢》等。其代表作《南行记》、《漂泊杂记》等作品被奉为中国流浪文学的滥觞,一举奠定了艾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十大诗人诗歌风格?

诗人风格

1.三曹——苍凉雄健。

2. 陶渊明——田园诗之大家。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表现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反抗精神。讴歌田园风光,把美丽朴素地田园风光与黑暗污浊地仕途生活加以鲜明地对比,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佳途地虚伪。亲自参加生产劳动,接近劳动人民,歌颂劳动。在《咏荆何》、《读山海经》中,诗人通过对古代英雄战斗精神地颂扬,反映了诗人自己反抗黑暗现实地思想,表现了他"金刚怒目式"的一面。说明他没有忘怀现实,也没有放弃他的伟大理想。

3.陈子昂——其诗开一代诗风,其中《登幽州台》最为出名,抒写不遇之悲怆,蕴含自信自负,情怀壮伟,得风气之先而不被理解之伟大孤独。

4.张若需——《春江花月夜》,融入浓烈情思和深刻哲理。

5. 王昌龄——诗歌具深厚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诗风雄健浑厚。

6.高适、岑参——诗风雄浑奇拔。岑参写边塞风物雄奇瑰丽,写人物豪情奔放。

7.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表现山水田园之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地宁静平和心境。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其山水诗既有雄浑壮观地自然景象,又有清逸雅致地山水画面。更多见的是融诗情画于一体而清逸雅致、表现物即我、我即物的庄禅境界的山水诗。孟浩然诗风语淡味重、恬静浑健。

8. 李白——飘逸洒脱,豪迈奔放,其诗抨击时政,愤世嫉俗,表达怀才不遇、希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诗歌具浪漫主义色彩,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想象瑰丽而变幻莫测;乐府和歌行写得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其山水诗地显著特征是自然山水景物的个性化。有时充满逍遥游的精神和超尘出世的幻想,有些山水诗,带有浓厚的游仙色彩,自然山水不只是他寄托精神,消融苦闷的处所,更重要的是他追求个人自由解放的天地。

9. 杜甫——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诗运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以诗写历史,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诗人一生地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地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称作"诗史"。

10.李贺——灵心善感,诗风忧郁激愤。诗歌充满青春乐趣以及人生寥落地悲哀,意象色彩斑斓且组合密集。

11. 白居易——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抨击黑暗,针砭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地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地主张。诗风平白清新。

12.杜牧——咏史诗地大手笔,历史与现实感在流丽自然地形象和感慨苍茫地叹息中融为一体。诗风含蓄绰约。

13.李商隐——诗风清丽俊逸,开拓朦胧、幽约之美丽、令人回味无穷的境界。

14.贾岛—— 其诗以清奇幽峭见称,诗风萧瑟悲愁。

15.张九龄——委婉蕴藉。

16.韦应物——清新典雅。

17.韩愈——诗风气势磅礴、奇特新颖。

18.元稹——诗风艳丽浅近。

19.刘禹锡——诗风清峻明朗。

20.李煜——词风伤感细腻。

21.欧阳修——词风清丽明媚。

22.范仲淹——词风苍凉悲壮。

23.苏轼——旷达豪迈,开拓豪放派词风。

24.柳永词风——缠绵悱恻,开拓婉约派词风。

25.黄庭坚——词风自然流畅。

26.秦观——词风情真意切。

27.李清照——词风婉约凄切,表现闲适与愁苦。也有金刚怒目式地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8.杨万里——词风新鲜活泼。

29.陆游——诗风雄浑奔放、明朗流畅。一生"位卑未敢忘国忧"。也有爱情诗和悼亡诗传世。

30.辛弃疾——词风气势雄壮。一生力主抗金,成为作品主旋律。也有充满生活气息地田园诗。

31.姜夔——词风精心刻意、清妙秀远。

杜甫诗歌风格有哪些?

杜甫诗歌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风格多样,丰富多姿,或雄浑奔放,或清新细腻,或沉郁悲凉、或辞藻富丽、或平易质朴、或通俗自然。

杜诗融冶吸收前人艺术技巧,发展成一种独特的新风格。表达自己爱国的思想。

古代诗人诗歌风格之间的关系?

诗是人理想化的产物。所谓诗人,必然是又“痴”又“傻”的。

诗只能欣赏,不能模仿。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

诗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读它能够让人高雅,使人充满智慧。

诗的特色在于意象的闳丰,语言的简约,思想的深刻。

一个真正的诗人活在现实之中一定是孤独的。它摆脱孤独的方式要么就是逃避,要么就是变得世俗。往往孤芳自赏会导致诗人的死亡,变得世俗往往会导致诗的死亡。

诗不属于大众,只属于少数人。人人都能够写诗,但是却不能成为诗人。写诗的人一在于为增雅添趣而写诗,一在为灵魂良心而写诗。真正的诗人身上肩负着改良诗歌的使命,他会自觉不自觉的创造出诗的新天地。

诗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组合,不仅仅需要和谐的韵律,诗格与人格相互依存,没有高尚的人格,就没有震撼人心的好诗。

好诗的产生与诗人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与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与灵感的来源方式密不可分。

男人写诗相对豪放,女人写诗相对婉约。男人写女人的诗能把女人神圣化,女人写男人的诗能把男人英雄化。中国古代的美人形象大半都由男人的诗所创造。女人的美不仅来源于男人的眼睛和嘴,更是来源于男人的诗情。

情景交融是诗歌的常用手法,写史咏物也很常用。诗人充当了记录历史与歌颂美好的象征。

天下之诗风,大抵两种,一种是浪漫主义,一种是现实主义。

好的诗必然是唇齿留香,余味无穷的,好的诗人必然是多情善感、悲天悯人的,好的诗风必然蕴含着诗人的人格与诗心,是诗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集中凝练的反映。

当前,诗之所以逐渐没落,外在于市场经济以金钱为最高准则,内在于诗人只写美好之事物,而缺乏生活之经历,真正的诗是为人民而写的。写自己容易,写大众难矣;把雅事写得雅量容易,把俗事写得雅量难矣;造绚烂容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难矣。

诗切忌不可在浪漫与现实之间,诗情与画意不同。画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至于太白极简约清新之浪漫,子美极沉郁顿挫之现实,非天然、造化之功不能为也。天然雕饰之美轮美奂与铸塑之工惟妙惟肖乃诗词两大境界。

诗与希望一样都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

从诗人身上,能看出中国文人的底气,所谓“宁为立言之人,佯狂于笔墨之间;不做苟且之士,醉心于功名之蠹”是也。

当代风格区别有哪些?

现代风格的色彩搭配主要是强调原色之间的对比和协调,对于装饰画和织物的选择对整个家居空间色彩效果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而现代简约风格的装饰色彩搭配主要分为六大色系:以黄色和橙色为中心色的明快色系、以红色为中心色的硬朗色系、以柔和的粉红色为中心色的轻柔色系、以粉色为中心色的典雅色系、以玫瑰色和淡紫色家居设计为中心色的优雅色系和以橘红色、蓝色和金色为中心色的华丽色系。

现代风格使用上多强调功能性比较强,线条简约流畅,多选择实木和板式。实木家居是选用天然材料,不会使用人造板来制作;而板式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布置灵活好用,价格也比较容易选择。现代简约风格会选择大量使用钢化玻璃或不锈钢等新型材料来制作,体现出不拘一格的风格

由于现代风格在线条上追求简单,装饰元素也比较少,所以现代家装设计特别注重软装装饰。例如在家居上放置靠垫、床需要床单的搭配、餐桌要配上餐桌布等,现代风格的关键所在就在于选择合适的软装。而现代简约风格也同样注重软装装饰,在选择装饰元素时更不拘一格,那些简单线条,设计独特和具有创意性和个性的饰品都是现代简约风格的选择。

现代风格的灯具多使用LED灯、筒灯、云石灯片等含有现代工艺的灯具,简约时尚,美观大方。而现代简约风格多采用金属灯罩和玻璃灯,搭配上线条简洁的家居和到位的软装,完美体现了工业化社会的特点,因为金属是工业化社会所具有的,各种造型各异的金属灯是现代简约风格的代表性特征。

唐代诗人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

沉郁顿挫,忧国忧民。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有杜甫草堂以供后世纪念。

思想核心: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

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唐代诗人杜甫诗歌风格多样的原因?

杜甫诗歌风格多样的原因在于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对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有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同时又具有广泛的知识和文化素养,使他能够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包括抒情、叙事、议论、咏史、写景等多种类型。这种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生经历丰富多彩。杜甫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变故,他曾经历过家庭的破裂、贫困的生活、官场的挫折、战乱的苦难等,这些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有深刻的认识和感受,从而能够写出具有强烈感染力和现实意义的诗歌。

二、广泛的知识和文化素养。杜甫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诗人,他广泛涉猎历史、文学、哲学、政治、军事等领域的知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独特的见解,这使他能够在诗歌中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创造出多种类型的诗歌。

三、对诗歌形式的探索和创新。杜甫在诗歌创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他不拘泥于传统的诗歌形式和格律,而是尝试使用新的韵律和节奏,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和魅力的诗歌。

四、对不同主题和情感的表达。杜甫的诗歌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情感,包括爱情、友情、家国情怀、历史感慨、社会批判等,他能够根据不同的主题和情感,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手法,创作出多种类型的诗歌。

总之,杜甫诗歌风格多样的原因在于他的人生经历、知识和文化素养、对诗歌形式的探索和创新,以及对不同主题和情感的表达。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他成为了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和深远意义的诗人。

当代教育学有哪些特征?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2、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

3、教育学研究与教育裎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4、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也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诗歌的美学特征有哪些?

在文学作品中,诗歌无疑是最具审美性的。苏雪林说:“诗乃美文之一种。”玛·布尔顿说:“诗歌是语言最精妙的运用之一。它给人以语言所能提供的最大乐趣。”诗歌不仅本身是美的,它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美。雪莱在《为诗辩护》中说:“诗使万象化成美丽;它使最美丽的东西愈见其美,它给最丑陋的东西添上美;它撮合狂喜与恐怖、愉快与忧伤、永恒与变幻;它驯服一切不可融和的东西,使它们在它轻柔的羁轭之下结成一体。”人们对诗歌的衷情和喜爱,从根本上讲是源于诗美。那么,诗歌具有一些什么样的美学特征呢?  1.语言上凝练、含蓄的美。诗歌追求的就是用最少的词表达最丰富的意义。无论中外诗歌,都讲究用词的反复推敲,做到舍此无二的地步。诗歌既是最精练的语言,自然要含蓄;以有限的字句,表达不尽的情意,正是诗的本份。从这一点来说,任何一首诗,都不能求百分之百的了解,一定有一部分似解非解,那就是朦胧的美,含蓄的美。正因为其含蓄朦胧,其意蕴便格外丰富,为读者的鉴赏提供了多样的可能,古人云:诗无达诂,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说的。  2.形象上的绘画美。诗歌是用意象来表达意义的。古希腊诗人西蒙奈底斯说:“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古人张舜民在《画埋集》中提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都强调诗歌的意象鲜明突出的特点。诗歌中的景色描写、情景交融都构成绘画美。这种绘画美的获得靠的是意象的营造,诗歌呈现给读者视觉看得见的具体形象,并由此在读者脑海里形成一个视觉形象,满足人们的视觉感受。同时意象能引起联想,而联想具有诱发情感的巨大力量。一般来说,最受人欣赏的诗就是那些大多数人都能在脑海里看到其意象的诗。  3.充沛的情感美。情感美是诗的重要特征,离开情感美的诗不能称之诗或好诗,最伟大的诗歌一定是富于强烈的情感的诗歌。诗人处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用心里滚烫的激情熔铸成铮铮的语言,表现出特定的思想感情。诗,可以直抒胸臆,壮怀激烈地高歌,也可以柔曼地低吟;诗歌的情感可激跃,可平淡;可明显,可暗含。无论喜怒哀乐,只要真挚、纯粹,均可构成诗的情感美,而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应和、共鸣,得到美的享受。  4.悦耳的音乐美。优美的韵律和节奏是诗歌美的一个重要结构因素。可以细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音响节奏,包括声律(平仄、轻重、长短句)和韵律(押韵和韵式等);第二是语义节奏,指诗行的分节、断句、顿开和字词的连续等。历来好诗均可以歌,布尔顿说,诗的本质在于歌,强调的就是诗的音乐美。音乐美满足了人们的听觉感受。  5.微妙的滋味美。这种滋味美,也有人把它叫做“诗味,”就是那种使我们感觉到一首诗之成为诗的那种素质。滋味美是用华美的语言形式所表现的情与景相合的诗的艺术境界,是诗歌给我们的一种独特感受,好比品茶之清香韵味、食佳肴之可口甘甜。诗歌的风格、气脉、文采、文质美均是构成诗味的要素。然而诗歌的微妙意味,常常是在字里行间之外,需要敏锐的感受性方能感知,所以布尔顿说“大多数聪明而多识的头脑足以产生大量的联想。而智能非常低下的人无论如何也不欣赏诗。”当诗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时候,会有所损失,甚至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