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鼻山诗歌鉴赏?
石壁山
千尺丹崖削石屏②,波光倒树碍云行③;
何当借我烟霞榻④,卧听泉声看月明。
诗词类别:写景抒情
来源:《粤西诗载》
相关作品:赤水峡
①石壁山:在广西藤县南山之旁,下临大江。
②丹崖:赤红色的山崖。削石屏:好象是削出来的石屏。
③“波光”句:因爲波光反射和岸边树木的倒影,所以水面上映照不出天上云行的情形。
④何当:什么时候。烟霞榻:神仙或隐士所用的床。烟霞,指烟雾云霞。榻,是无顶无框的小床。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石壁山赤红色的山崖如屏风般矗立,江面波光粼粼,崖上树木苍翠倒映江中,看见此情此景诗人不禁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愿望。
雪云乍变春云诗歌鉴赏?
雪云乍变春云雪簇是五代南唐的诗人冯延巳所写的词《玉楼春》之中的词句。
全词内容为: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纵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见春归,莫为伤春眉黛蹙。
词的意思是:
突然间,雪云消失,幻变成春云朵朵,渐渐觉得,这样的大好时光,正好极目远眺。北山的梅枝冒着严寒发芽吐蕊,南湖的春水如同新酿的美酒荡漾泛蓝。
各种花卉次第开放接连不断,真的是情意绵绵洒满天地间。面对酒盏千呼万唤盼到了春天归来,切莫为春天感伤而紧蹙黛眉。
乱山环合水侵门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宋 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译文:
乱山环绕我的住所,江水侵袭我的屋门,长久以来我居住在淮南尽头荒远的小村。
置下五亩薄田终老此地的计划逐渐形成,朝廷新政扫除我昔日窠巢不留一点旧痕。
沙鸥岂止见惯我的身影,它早和我相熟,经常来到江边垂钓,坐的石台也是半温。
很久以前我就与东风作好了今天的约定,当美丽的梅花再度开放,我将重返朝廷。
山家陆游诗歌鉴赏答案?
山家》
作者:刘因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雀声先我到山家。
《山家》简析
诗歌前两句写景情景相生,动静相宜,有声有色,画面感强。
诗中马蹄踏水,水波激荡,明霞散乱,天光水色,闪烁迷离,天上地下的空间距离遥远的两种景物被聚拢于马蹄之下,有了化静为动的意趣。
醉袖乘马迎风飘举,林花因风而落,落而沾袖,动静结合,写出了花树葱茏,人醉美景的意蕴。
溪水的潺湲、马的蹄踏和天上的明霞、山中的林花交相辉映,有声有色。透露出诗人恬适的心境。
玉楼春雪云乍变诗歌鉴赏答案?
玉楼春欧阳修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喜归,莫为伤春歌黛蹙。【注】①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②尊:通“樽”。芳草:指花草。次第:依次。1.下列对这首词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B.第二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词人渐觉年华似水,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C.“南浦”句典出南朝文学家江淹的《别赋》中“春草碧色,春水绿渡。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借以表达作者谪居贬地远离亲友的伤别之情。D.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姹紫嫣红相继开落,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E.第七句中的“尊”即酒樽,表明词人曾为有酒无花而千思万想期盼春天快快到来,八句则表达了要好好享受眼前春光,不为春的短暂而感伤的心愿。2.词的三、四句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请具体分析。(6分)参考答案1.BC(B 第二句表达的感触是,一年中芳华美好的春景在眼前呈现,最值得你放眼欣赏。C这里化用“南浦”的典故,不是借以表达离别之情,只是让人联想“春水绿波”的美好意境)2.①三、四两句主要用对举(对偶)手法写“北枝梅蕊”和“南浦波纹”,北与南、高与低、红(白)与绿的对举,不仅是语言形式的对偶,更喑示出整个天地间皆是蓬勃绚烂的春色。(若答“拟人”“比喻”,分析合理,酌情给分)②这两句融情于景、景中含情,那“犯寒开”的梅花,“如酒绿”的波纹,充溢天地的生机,触目皆是的春色,正是作者虽遭贬谪依然坚韧豪放的个性和赏玩美景时的畅快心情的体现„(6分,每问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译文:突然间,雪云消失,幻变成春云朵朵,渐渐觉得,这样的大好时光,正好极目远眺。北山的梅枝冒着严寒发芽吐蕊,南湖的春水如同新酿的美酒荡漾泛蓝。各种花卉次第开放接连不断,真的是情意绵绵洒满天地间。面对酒盏千呼万唤盼到了春天归来,切莫为春天感伤而紧蹙黛眉。
“秋云暗几重”是什么意思﹖?
秋云:秋天的云彩。暗几重:意即更加昏暗了,把上句“暮”字意伸足。
山云晓暗读书屋原诗?
原诗如下:
丁酉二月二日访仲仁仲远仲刚贤昆季别后赋诗以谢
元末明初 高明
隐君家在越江边,烟雨江村绕舜田。
玉树郎君宜采服,紫荆兄弟正青年。
山云晓闇读书屋,湖水春明载酒船。
何日重来伏龙下,参同契里问神仙。
诗人简介:元代诗人高明,浙江瑞安人,受业于县人黄溍时,成名古典名剧《琵琶记》。瑞安属古永嘉郡,永嘉亦称东嘉,故后人称他为高东嘉。他的长辈、兄弟均能诗擅文。他曾师从名儒,他的思想、品格受家庭、老师影响颇深。明代万历刻本《琵琶记》插图青年时期用世之心很盛,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以《春秋》考中进士,历任处州录事、江浙行省丞相掾、福建行省都事等职。为官清明练达,曾审理四明冤狱,郡中称为神明。他能关心民间疾苦,不屈权势,受到治下百姓爱戴,处州期满离任时,百姓曾为他立碑。
诗歌鉴赏,商山早行描绘了怎样的早行情景?
《商山早行》这首诗描绘的情景如下:
黎明破晓起身,套子驾车铃声叮当。踏上遥遥征途,游子不禁思念故乡。残月高挂苍穹,村野客店鸡鸣声声;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槲树枯叶飘落,悄然铺满静寂山路;枳树白花绽放,映亮原本暗淡店墙。
秋云春水,千山暮云,各自珍重,求解?
意思是:从这个时候到以后,无论是春天的花或是秋天的月,亦或是夏天的云、冬天的雪,沧海桑田,世事变化无常,你我都永不重逢,各自保重。这句话出自离婚律师,全句为“从此以后,秋云春水,千山暮雪,各自珍重”。
其中千山暮雪出自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原句是“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用来表达作者形孤影单,万里前程路渺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的悲伤感情。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有什么表达作用?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是出自唐·李白《听蜀僧浚弹琴》。浚:蜀僧名,善弹琴。碧山:青山。这两句大意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已重重叠叠,布满了天空。
这本是一首描写音乐的诗。在这首诗中,李白很少直接描写琴声,~两句写自己听琴听得入了迷,完全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忘掉了时间,不知天已黄昏。这种侧面烘托的写法,留给读者充分的想象余地,收到比直接描写更强烈的艺术效果。现可用以描写暮云。人们或登山或野游,玩得着迷,不觉天色已晚,也可用这两句形容。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也值得学习。